病例详情-病例-人卫临床助手-人民卫生出版社 Insert title here Insert title here
Insert title here
首页 >  病例 >  病例 群发性咳嗽、发热、肺部阴影
病例 群发性咳嗽、发热、肺部阴影
作者
郝建;施毅;何礼贤
案例诊断
支原体肺炎群发病例
病情介绍

2007年12月30日至2008年1月25日,某部新兵训练大队军官及战士突然出现群发性类似感冒样症状(如咳嗽、发热、流涕症状)的病例,其中收治住院74例,男性72例,占97.3%;女性2例,占2.7%。年龄18~32岁,平均(19.7±12.3)岁。

临床症状:多数患者发病初呈轻咳,以干咳为主,不咳痰;持续发热,伴有咽部不适、头昏、头痛、全身乏力,四肢肌痛明显。其中,发热74例,占100%,热型不定,15例(20.3%)体温为37.5~38.0℃,27例(36.5%)为38.1~38.5℃,21例(28.4%)为38.6~39.0℃,11例(14.9%)高达39.1℃以上;咽痛74例(100%),四肢酸痛73例(98.6%),全身乏力71例(95.9%),头晕68例(91.9%)和头痛46例(62.2%);咳嗽62例(83.8%),以干咳为主。

查体:74例患者一般情况尚可,精神稍萎靡,神志清楚,生命体征稳定。肺部听诊呼吸音粗糙71例,占95.9%,所有患者均未闻及湿性啰音。心率均在正常范围内。腹部肝脾均未触及肿大,双下肢不水肿。生理反射正常存在,未引出病理反射。

实验室检查:入院后,上述患者治疗前后均做下列实验室检查:①外周血白细胞计数、C反应蛋白(CRP)、抗结核抗体或结核菌素试验(PPD);②血清特异性支原体抗体(MP-IgM);③X线胸片;④心电图检查;⑤肝肾功能检查。

流行病学史:①患者来源:2008年12月1日某部新兵集训,共有225人,分别来自山东、江苏、江西、上海和安徽。②既往病史:集训时上述所有人体检均示正常,无高血压、糖尿病、心脑血管疾病、肺炎、肺结核及肝炎等其他传染病史,无疫水接触史。③生活情况:住院患者发病前共同居住、训练1周以上,暴露于同一环境,相互密切接触,并先后出现临床症状。

分组:74例患者根据胸片有无肺部病灶分为两组,A组为单纯发热不伴有肺部病灶者,共21例,均为男性;B组为发热同时伴有肺部病灶者,共53例,男性51例,女性2例。

诊断:根据患者的临床表现和实验室诊断,确诊为支原体肺炎群发病例,依据如下:

(1)呼吸道症状:有咳嗽、咳痰、气短和咽痛。

(2)全身症状:发热1~7天,体温大于37.5℃以上,伴有头痛、头晕、全身乏力、四肢酸痛等症状。

(3)体征:比较轻,肺部呼吸音粗糙,未闻及湿啰音。

(4)实验室检查:①外周血白细胞计数正常或中性稍升高;②CRP升高,但抗结核抗体或PPD皮试阴性;③血清MP-IgM均阳性;④X线胸片:显示肺纹理增粗紊乱或肺野有阴影病灶。

(5)流行病学史:发病前有1周以上共同居住、相互密切接触史,并呈先后群体性发病。

治疗过程

治疗过程:所有患者均给予阿奇霉素0.5g,静脉滴注,每日1次,连用5天;然后改为阿奇霉素片剂0.5g,口服,每日1次,连用5天;左氧氟沙星0.3g,静脉滴注,每日2次,连用10天。如患者有高热,酌情给予地塞米松5mg,静脉滴注,每日1次,1~3天,或布洛芬胶囊0.1g,口服,每日2~3次,2~3天。

如患者有肝功能异常,酌情应用甘草酸二胺、联苯双酯或护肝片。如患者有心肌酶谱升高,酌情应用肌苷片0.2g,每日3次,或合用改良极化液(10%葡萄糖注射液250mg+普通胰岛素5U+ 25%硫酸镁注射液10mg)静脉滴注,每日1次,连用7~10天。

治疗和转归:治愈标准:①体温恢复正常3天以上;②临床症状消失;③胸片有改变者病灶吸收;④实验室各项检查指标恢复正常。74例患者经治疗后均达到治愈标准而出院。

实验室检查与治疗结果变化情况:

(1)实验室检查结果情况:①抗结核抗体或PPD皮试均阴性;②血清特异性MP-IgM检查均为阳性;③心电图检查显示:正常范围或窦性心动过速伴ST-T轻度改变;④肝、肾功能检查:正常范围或轻度损害。

(2)A、B两组治疗前后的症状、血常规和CRP变化情况:见表1、表2。

表1 74例患者治疗后症状、体温、胸片及治愈天数变化情况(X±SD)

:A组与B组比较,P<0.01

表2 74例患者治疗前后外周血液细胞计数及CRP的变化情况(X±SD)

:A组治疗前后比较,P<0.01;:B组治疗前后比较,P<0.01

肺部MP感染者发热、肺炎出现时间特点:2007年12月24日和12月30日出现两个相对低平的发病小高峰,其后出现明显的发病低谷,持续数天仅零星发病,随后在1月6日出现一个显著的发病高峰,随后发病数迅速下降,1月11日起未出现新发病例。根据发病曲线分析,2007年12月18日~2008年1月1日为疫情第一阶段,共33名患者;2008年1月2日~9日为疫情第二阶段,共41名患者(图1,图2)。

图1 就诊时发热患者的时间分布图

图2 确诊肺炎支原体肺炎患者的发病时间分布

肺部MP感染者发病人群籍贯分布特征见图3、图4。

确诊患者发病时住宿的楼层分布见图5。

肺部MP感染者X线胸片表现特征:53例出现胸片肺部阴影病灶,具有下列特征:

(1)形态学特征:①球形结节型22例,占41.5%(图6,图7);②间质炎症或小斑片浸润型14例,占26.4%(图8,图9);③肺门旁结节型10例,占18.9%(图10);④混合型7例,占13.2%(图11,图12)。

图3 就诊时发热患者的籍贯分布

图4 首批肺部MP感染患者与后续患者籍贯分布图

注:系列1,首批患者;系列2,后续患者

图5 肺炎支原体住院患者发病时的楼层分布

图6 右中肺叶外带小结节阴影

图7 左肺第4前肋外带小结节阴影

图8 右下肺中外带小斑条索状阴影

图9 右下肺内带与右心缘处间质状炎症阴影

图10 左肺门旁球形小结节状阴影

图11 两下肺混合状小结节状阴影

(2)MP感染者胸片肺部病灶的影像学分布情况:右侧肺野累及病灶35例,占66.0%;左侧肺野累及病灶18例,占34.0%。

讨论
此内容为收费内容
专家析评
此内容为收费内容
上一篇:病例 妊娠妇女发热、气短、肺部弥漫性浸润,用力排便后突然死亡 下一篇:病例 高热、咳嗽、咳痰,常用抗生素治疗无效
评论
发表评论
典型病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