病例详情-病例-人卫临床助手-人民卫生出版社 Insert title here Insert title here
Insert title here
首页 >  病例 >  病例 发热、咳嗽、咳痰6天,加重伴咯血3天,憋气1天
病例 发热、咳嗽、咳痰6天,加重伴咯血3天,憋气1天
作者
玛黎清;刘学东;何礼贤
案例诊断
甲型H1N1型流感(确诊),重症肺炎,危重病例;肺水肿;Ⅰ型呼吸衰竭
病情介绍

男性,53岁,工商干部。因发热、咳嗽、咳痰6天,加重伴咯血3天,憋气1天于2009年11月26日20时50分急诊转入院。

患者入院前6天无明显诱因出现发热,最高体温41.6℃,伴咳嗽、咳痰。3天前咳嗽、咳痰加重,以晨起明显,并出现少量血痰,自服“阿奇霉素”、抗感冒及退热药物无明显缓解,一天前晨起后出现咳大量粉红色泡沫样痰,量约500ml,伴胸闷、憋气,呼吸困难,即到当地医院就诊,拍胸片示双肺散在斑片样影,诊断为肺炎收入院,给予莫西沙星及地塞米松抗感染、退热等治疗,患者病情无缓解,仍高热不退,咳血痰及呼吸困难进行性加重,出现低氧及低血压症状,次日再复查胸部CT,见肺部病变明显进展(图1),血气分析检查诊断为呼吸衰竭,行甲型流感核酸检测阳性,于当晚20时50分急诊转入本院。

患者既往体质一般,生活不规律,20年前有肺结核史已愈。有重度吸烟、饮酒史。

入院时体格检查:T 37.1℃,P 83次/分,R 37次/分,BP 92/51mmHg,发育正常,呼吸困难,球结膜轻度充血,口唇发绀,咽充血,双肺呼吸音粗,闻及弥漫性湿性啰音及爆裂音。腹部查体未见异常,双下肢无水肿。

实验室检查:周围血血常规:WBC 4.7×109/L,Hb 78g/L;ESR 37mm/H;CRP 173.17mg/ L;降钙素原1.12ng/ml;D-二聚体2.82mg/L。血清:AST 72U/L,CK-MB 5U/L,LDH 898U/L,TP 55.68g/L,Alb 27.9g/L。胸部CT双肺多发斑片状影,较前一天明显进展(见图1)。血气分析:pH 7.486,PaO2 52mmHg(吸氧10L/分),PaCO2 26.2mmHg。患者在市疾病控制中心行甲型流感核酸检测为阳性。为甲型H1N1流感患者。

综合上述资料,该患者诊断为:①甲型H1N1型流感(确诊),重症肺炎,危重病例;②肺水肿;③Ⅰ型呼吸衰竭;④低蛋白血症;⑤贫血?

重要提示
此内容为收费内容
治疗过程

该患者为中年男性,既往有长期吸烟、饮酒史。已经发病7天,病情进展,胸片双肺弥漫性病变,高热,甲型流感核酸检测阳性,诊断明确。呼吸衰竭,吸氧10L/min,SpO2也只能达到70%左右,病情十分严重。

我们采取的治疗措施主要如下:①立即给予无创机械通气:CPAP/ASB模式,最初调整为IPAP 20cmH2O,EPAP 10cmH2 O,氧流量10L/min,以后根据患者氧合指数进行调整,共使用13天。②抗病毒药物治疗:奥司他韦150mg,每天3次,共5天。③给予甲泼尼龙40mg,每天3次,3天后改为每天1次,2天,共使用5天。④莫西沙星联合头孢哌酮/舒巴坦抗感染治疗。入院第4天痰培养白假丝酵母菌生长,加用氟康唑静脉滴注。复查胸部CT见肺部病灶部分吸收(图2)。继续治疗,患者体温逐渐正常,痰血消失,血氧合指数渐恢复,反复痰检均找到革兰阳性菌,故在一周后停用上述药物,改用万古霉素治疗。⑤给予血必净治疗。⑥雾化吸入舒张气道以及止咳、化痰治疗。⑦给予营养支持,纠正贫血、低蛋白血症以及水电解质平衡紊乱。⑧给予低分子肝素抗凝治疗。

图1 11月26日(右列)与11月25日(左列)CT比较:病变明显进展

图2 12月9日(右列)与11月28日(左列)CT比较:病变明显吸收

治疗及转归:经过及时的治疗,患者的体温正常,痰血消失,病情逐渐好转,血氧合指数上升,胸闷气短缓解,入院3天后复查胸部CT见肺部病变明显吸收(见图2)。继续治疗,患者病情进一步好转,于2009年12月16日出院时血气分析检查:在不吸氧的情况下,PaO2 75mmHg。血常规、血生化及D-二聚体恢复正常。出院后随访:2009年12月30日肺功能检查大致正常,胸部CT显示肺部病灶继续消散吸收。患者已恢复工作。

讨论
此内容为收费内容
专家析评
此内容为收费内容
上一篇:病例 胸痛、咳嗽、双肺多发结节 下一篇:病例 高热、咽痛、咳嗽6天,伴呼吸困难进行性加重
评论
发表评论
典型病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