病例详情-病例-人卫临床助手-人民卫生出版社 Insert title here Insert title here
Insert title here
首页 >  病例 >  病例 发热、咳嗽、肺部阴影进展1个月
病例 发热、咳嗽、肺部阴影进展1个月
作者
兰芬;左鹏;熊维宁;熊盛道
案例诊断
肺球孢子菌病
病情介绍

患者,男性,14岁。因“发热、咳嗽、肺部阴影进展1个月余”于2007年9月26日入院。1个月余前无明显诱因出现发热、轻微干咳,无寒战、咯血、胸痛、胸闷。查血常规、红细胞沉降率(ESR)均正常,PPD阴性,痰涂片未找到抗酸杆菌。胸部X线检查提示右上肺感染,结核待除外(图1)。给予青霉素静脉滴注及止咳化痰治疗,3天后热退,咳嗽亦有所减轻,1周后复查胸部CT片示病灶增加(图2),改用头孢菌素(具体不详)静脉滴注,先后行血常规、肝肾功能检查未发现异常,持续26天治疗后复查胸部X线,胸部平片提示双肺多发结节影(图3),胸部CT提示右上空洞影,右下、左下阴影(图4)。近1周来自觉午后盗汗、干咳,为求进一步诊治,门诊以肺部感染收入住院。起病以来,精神食欲可,二便正常,体力、体重无明显下降。

图1 胸片(2007-08-26)示右上肺感染

图2 胸部CT(2007-08-31)示右上肺感染

图3 胸片(2007-09-10)示双肺多发结节灶

既往史:平素健康。本次患病前42天(7月10日左右)曾到海南旅游潜水时呛水,当时无不适。

入院查体:生命体征平稳,皮肤黏膜未见皮疹及出血点,浅表淋巴结未触及肿大。双肺呼吸音粗,未闻及干湿啰音。心脏腹部体检无特殊。

实验室检查:血常规:WBC 9.10× 109/L,N 69.0%;肝肾功能正常,电解质钾、钠、氯、钙正常;ESR 21mm/h;尿常规:蛋白(±);痰涂片真菌、抗酸杆菌(-);痰培养:正常口腔细菌;CEA、CA19-9正常;寄生虫全套阴性;HIV抗体阴性,梅毒抗体阴性,丙肝抗体阴性;肺功能示肺通气功能正常范围;心电图正常。

初步诊断:双肺弥漫性病变性质待查:①真菌感染;②结节病待除外。

重要提示
此内容为收费内容
治疗过程

诊疗经过:入院后,完善相关检查,并于入院第3天行经纤维支气管镜肺活检术:电透下于右上叶取肺组织7块送病理检查,并冲洗分泌物送培养(细菌、结核、真菌)。肺活检病理报告示:镜下见肺组织(肺泡及肺泡壁)内有许多小结节状肉芽肿组织,由类上皮细胞、朗格汉斯细胞及淋巴细胞构成(图5),PAS染色(图6)及银染(图7)见在结节内及多核巨细胞的胞质内有一些厚壁的球体(约30μm)及内孢子(约5μm)。病理诊断:肺真菌性肉芽肿(符合球孢子菌病)。纤支镜冲洗液培养细菌、真菌阴性,3个月后结核培养亦阴性。

于10月5日开始给予两性霉素B(AMB)抗真菌治疗,总剂量以0.7mg/(kg·d)计算,自2mg/d渐增至总量33.6mg/d,治疗中严密监测血钾、肝肾功能,治疗25天(10月5日~10 月29日),由于出现难以纠正的低钾状况,改用氟康唑静脉滴注19天(10月29日~11月16日)后改口服,剂量为200mg/d,连续治疗7个月(2008年5月30日停药),静脉、口服抗真菌治疗共230天。

治疗过程中,先后复查胸部CT 5次(图8~图12)示右上肺空洞灶渐吸收,左下肺病灶吸收。在应用两性霉素B抗真菌治疗过程中曾出现低钾血症(治疗第23天开始),但经补钾后纠正,未发生其他不良药物反应(包括血、尿常规、肝肾功能等实验室检查)。

最终诊断:肺球孢子菌病。

治疗和转归:痊愈。

讨论
此内容为收费内容
专家析评
此内容为收费内容
上一篇:病例 发热、呼吸困难、双肺弥漫性病变 下一篇:病例 胸痛、咳嗽、双肺多发结节
评论
发表评论
典型病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