患者,男性,于2009年9月14日门诊查体胸部CT发现左下肺后基底段絮状密度增高影(0.6cm×0.35cm),因无发热、咳嗽、咳痰、咯血、呼吸困难、胸痛等呼吸道症状,未予治疗。11月6日因前列腺结节性质待查在本院外科住院时,胸部CT示左下肺上段、后基底段靠近胸膜处边缘不清的棉团样密度增高影,较前明显增大(5.0cm×4.0cm),但患者仍无发热、咳嗽、咳痰、胸痛、咯血等症状。
患者既往有2型糖尿病史30年,高血压病史1年余,冠心病史22年,另有腔隙性脑梗死、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前列腺增生等病史,1986年因右侧甲状腺腺瘤行右侧甲状腺部分切除术,目前病情稳定。无外伤史及输血史,无食物、药物过敏史。无疫区居住史,无放射性物质接触史,无化学毒物接触史。已婚,配偶患有高血压、糖尿病,育有1子2女,均体健。偶尔饮酒,量少,无吸烟史。无特殊嗜好。
入院后查体,T 36.4℃,P 64次/分,R 18次/分,BP 145/70mmHg。皮肤黏膜无发绀,无苍白,无黄染,无出血点,浅表淋巴结无肿大。无杵状指(趾)。胸廓外形正常,肺部呼吸运动对称,叩诊呈清音,听诊呼吸音清晰,未闻及明显干啰音、湿啰音。心腹查体无异常。双下肢不肿。
入院后相关检验检查显示:WBC 5.2×109/L,N 65.4%,L 29.0%,PLT 111×109/L,Hb 113g/L;肝肾功能正常;红细胞沉降率、C反应蛋白正常;支原体抗体(-),冷凝集试验(-),军团菌抗体(-);PPD(-),结核抗体(-),痰查抗酸菌(-);肿瘤标志物正常;痰病原学检查无特殊;前列腺MRI及前列腺B超示前列腺结节。
初步诊断:①肺炎(左):社区获得性肺炎,吸入性肺炎;②侵袭性肺部真菌感染;③肺结核;④肺癌。
进一步检验检查,继续痰液标本细菌、真菌涂片;细菌、真菌培养(多次痰病原学检查无特殊);血清半乳甘露聚糖抗原检测(GM试验)、1,3-β-D葡聚糖检测(G试验)2次均(-);患者拒绝纤维支气管镜检查;患者坚决拒绝经皮肺活检。因患者B超发现前列腺结节,慎重起见,外科给予了PET/CT,结果回报为前列腺结节良性可能性大,左下肺代谢显著增加,最高标准吸收值(standardized uptake vaiue,maximum,SUVmax)7.02,考虑为炎性感染性病变。
于2009年11月9日开始先后应用美罗培南(2周)、莫西沙星(口服6天)治疗,11月20日复查CT肺部阴影无明显变化。12月1日痰涂片发现假菌丝、卵圆芽生真菌孢子,痰培养为丝孢酵母菌,再次动员患者行纤维支气管镜检查,经过耐心细致的劝说,终于取得患者及家属的同意,12月5日行支气管镜检查,镜下见左肺下叶支气管黏膜充血,未见糜烂、溃疡,管腔通畅,余未见异常,镜下直接吸取支气管分泌物及左肺下叶肺泡灌洗液送检涂片,均发现假菌丝及卵圆芽生真菌孢子,培养结果回报为阿萨希丝孢酵母菌。12月7日痰培养结果为阿萨希丝孢酵母菌。
最终诊断:肺部病变为侵袭性真菌感染(阿萨希丝孢酵母菌可能性大)。
治疗和转归:2009年12月7日至2009年12月20日,第1天,伏立康唑400mg,静脉滴注,2次/天,次日起200mg,2次/天。2009年12月20日起,伏立康唑200mg,口服,2次/天。治疗期间每周监测肝肾功能均正常,血钾正常,治疗过程中未出现视觉障碍、皮疹、恶心、呕吐和腹泻等不适。于2009年12月22日、2010年1月11日、2010年2月21日复查胸部CT示左下肺上段、后基底段棉团状密度增高影每次均较前缩小,至2010年2月21日病灶已大部吸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