病例详情-病例-人卫临床助手-人民卫生出版社 Insert title here Insert title here
Insert title here
首页 >  病例 >  病例 咳嗽、发热、气促2周
病例 咳嗽、发热、气促2周
作者
孔春初;张挪富
案例诊断
肺孢子菌肺炎
病情介绍

患者李某,男,42岁,农民。因“咳嗽、发热、气促2周”于2010年2月24日入院。患者于2010年2月9日始无明显诱因出现咳嗽、发热,咳少许白黏痰,体温最高40℃,以夜间明显,伴畏寒、寒战,活动后气促及乏力,无胸痛、盗汗及咯血。在当地医院查血常规:WBC 5.8 ×109/L,N 80.2%。胸片示支气管炎,先后予以头孢类抗生素治疗无效,复查胸片示两肺弥漫性肺泡浸润,气促症状进行性加重,仍发热明显,体温最高达40.3℃,伴畏寒,为求进一步诊治于2010年2月24日入院。起病以来,食欲缺乏,偶有腹泻,体重减轻。生于原籍,近2年在广州打工,工作环境粉尘较多(为铁粉和有机粉尘),否认吸毒及冶游史,否认甲型流感接触史,无死禽类接触史。个人史及家族史无特殊。

入院查体:T 36.6℃,P 100次/分,R 32次/分,BP 90/60mmHg,SpO2 86%,神志清楚,急性重病容,气促貌,体形消瘦,全身浅表淋巴结未扪及,口唇发绀,双肺呼吸音粗,未闻及明显干湿性啰音,心率100次/分,律齐,未闻及杂音,肝脾肋下未扪及,双下肢不肿。

初步诊断:社区获得性肺炎(重症)。

重要提示
此内容为收费内容
治疗过程

诊疗经过:入院后查胸部CT(图1)示:两肺弥漫性磨玻璃样改变;两肺下叶多发斑片状阴影,考虑肺部感染。血常规示:WBC 7.2×109/L,N 78.2%,L 12.8%。肝功能示:ALT 387.0U/L,AST 119.0U/L,余正常,肾功能正常,CRP 1.18mg/dl,血气分析(FiO2 33%):pH 7.461,PaCO2 28.8mmHg,PaO2 45.8mmHg,细胞外剩余碱(Becf)- 3.2mmol/L,全血剩余碱(Beb)-1.2mmol/L,SB 23.1mmol/L,AB 20.8mmol/L。PPD试验、TB-Ab(-),支原体、衣原体抗体(-),AFP、CEA(-)。痰液检查:痰革兰染色:以G+链状球菌为主,少量G-杆菌,痰找抗酸杆菌(-),痰普通细菌、真菌、结核菌培养(-),高热时数次血培养均未见细菌生长。

图1 胸部CT(2010-2-24)示两肺弥漫性磨玻璃样改变;两肺下叶多发斑片状阴影,考虑肺部感染

2010年2月24日,给予阿奇霉素、美罗培南抗感染,奥司他韦抗病毒治疗,BiPAP呼吸机持续辅助通气(ST模式,IPAP 17cmH2 O,EPAP 4cmH2 O)等对症支持治疗。患者病情无明显好转,仍高热不退,体温波动在38~40.4℃之间,无创呼吸时患者呼吸困难无明显好转,SpO2<90%,出现发绀和肝损加重。2月26日改有创呼吸机辅助通气,并行支气管镜检查和支气管肺泡灌洗术,术中见支气管黏膜充血、水肿,黏膜表面尚光滑,管腔通畅、未见新生物及肿块。BALF PAS染色阴性,六胺银染色见极个别真菌孢子样结构。市疾病控制中心咽拭子采样H1N1检测阴性,本院HIV初筛阳性,病毒全套阴性。2月26日下午停用广谱抗生素和奥司他韦,改用复方磺胺甲 𫫇 𫫇唑(SMZco)片4片,每6小时1次。2月28日体温开始下降,咳嗽、气促症状减轻。动脉血气分析:pH 7.421,PaCO2 38.2mmHg,PaO2 102.8mmHg,SB 25.6mmol/L,AB 25.1mmol/L。3月1日改有创通气为无创通气序贯,患者再次出现发热,体温39℃,结合患者有创通气3天,考虑合并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结合本科病原学特点,加用头孢哌酮/舒巴坦抗感染。3月3日,体温大致正常。3月6日,停BiPAP辅助通气,改单纯氧疗,省疾病控制中心HIV抗体确诊检测阳性。3月8日,患者步行出院。2010年3月8日胸部CT表现见图2。

图2 胸部CT(2010-3-8):两肺下叶多发斑片状阴影较前有好转

最后诊断:肺孢子菌肺炎。

讨论
此内容为收费内容
专家析评
此内容为收费内容
上一篇:病例 咳嗽、咯血、发热1个月余 下一篇:病例 肾炎4个月余,发热、咳嗽、双肺弥漫性间质病变10余天
评论
发表评论
典型病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