病例详情-病例-人卫临床助手-人民卫生出版社 Insert title here Insert title here
Insert title here
首页 >  病例 >  病例 咳嗽、咳痰伴发热10天,咯血5天
病例 咳嗽、咳痰伴发热10天,咯血5天
作者
叶健;任振义;陶家驹
案例诊断
肺毛霉病;2型糖尿病;糖尿病酮症
病情介绍

患者,女,61岁。因咳嗽、咳痰伴发热10天,咯血5天于2009年7月14日入院。患者于10天前无明显诱因下出现阵发性咳嗽,咳黄色黏痰,痰量多,不易咳出,并感到口干,喜饮水。伴发热,体温在37.5~38.5℃波动。5天前出现咯血,为鲜红色,每天2~4次,每次量约10ml,遂来院就诊收住入院。患者既往否认糖尿病史。

入院查体:T 38.3℃,P 92次/分,R 20次/分,BP 120/70mmHg,浅表淋巴结无肿大,双肺

呼吸音粗,双下肺可闻及散在湿性啰音,心腹查体无特殊,双下肢无水肿。实验室检查:WBC 14.9×109/L,N 82.3%,超敏C反应蛋白>160mg/L,ESR 66mm/h;随机血糖31.3mmol/L,尿酮体阳性;动脉血气分析:pH 7.443,PaO2 81.7mmHg(未吸氧),PaCO2 25.7mmHg,HCO3- 17.3mmol/L,BE 4.7mmol/L,SaO2 96.4%;肝肾功能、电解质均在正常范围;凝血功能正常,血D-二聚体阴性;血自身抗体、血免疫(血IgA、IgM、IgG、IgE、血HIV抗体)、血肿瘤指标均正常;多次痰培养、痰找抗酸杆菌、痰找脱落细胞均阴性。胸部CT提示右肺门旁多发团片状高密度影,右肺上叶、中叶及下叶支气管管腔狭窄,病灶周围散在片絮状高密度影(图1)。

图1 肺部CT示右肺门旁多发团片状高密度影,中叶及下叶支气管管腔狭窄,病灶周围散在片絮状高密度影

初步诊断:①右肺门占位:肺癌?肺部侵袭性真菌感染?阻塞性肺炎;②2型糖尿病:糖尿病酮症。

重要提示
此内容为收费内容
治疗过程

治疗经过:入院后予胰岛素控制血糖,头孢哌酮/舒巴坦联合左氧氟沙星抗感染治疗以及垂体后叶素等止血治疗,3天后血糖稳定,体温下降,波动于37.2~37.8℃,但咯血仍较多,每天约40ml鲜血。行纤维支气管镜检查,发现右上叶前段开口处黏膜肿胀、增殖、肥厚,可见白色分泌物;右下叶基底段管腔内可见白色坏死物(图2),并取病灶组织送病理检查。显微镜下见坏死组织内大量粗大、中空、无分隔、直角分支的毛霉(图3)。

图2 纤维支气管镜检查

a.右肺上叶前段开口狭窄,黏膜肿胀、肥厚,可见白色分泌物;b.右肺下叶基底段管腔狭窄,黏膜肿胀、肥厚,可见白色分泌物;c.右肺下叶基底段管腔内可见白色坏死物

最终确诊为:①肺毛霉病;②2型糖尿病;③糖尿病酮症。

治疗和转归:由于患者肺部病变累及范围较广泛,手术切除难度大,同时患者坚决拒绝手术治疗,遂予两性霉素B,第一天1mg,第二天5mg,以后静脉滴注逐日5mg递增至50mg后维持,联合口服氟胞嘧啶1.0g,每天4次,治疗2周后患者症状基本缓解,体温正常。在治疗12周(两性霉素B总累积量4g)后,症状完全消失,复查肺部CT显示病灶较前明显吸收(图4)。在治疗期间,本患者对两性霉素B表现出良好的耐受性,在以50mg/d维持时并没有出现明显的肝、肾功能损害,但出现了一过性的低钾血症,在积极的血钾监测和及时的补钾治疗后血钾恢复正常。患者目前病情稳定,无咳嗽、咯血,皮下注射胰岛素控制血糖良好,出院后继续随访中。

图3 显微镜下见坏死物内大量粗大、中空、无分隔直角分支的毛霉(HE×400)

图4 复查肺CT(两性霉素B治疗12周后)示右肺门旁多发团片状高密度影较前明显吸收

讨论
此内容为收费内容
专家析评
此内容为收费内容
上一篇:病例 发热伴双肺多发阴影 下一篇:病例 发热、咳嗽、咳血痰40天、加重伴胸痛3天
评论
发表评论
典型病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