患者,男,65岁,以“反复咳嗽、咳痰、气喘7年,加重伴发热20余天”于2009年9月11日入院。
7年前患者因受凉后出现咳嗽、咳白黏痰,伴气喘。在当地诊断为喘息型支气管炎。尔后每年冬季反复出现上述症状。20天前因受凉“上呼吸道感染”后再次咳嗽、咳黄痰,气喘明显,伴反复发热(体温38~39℃)。在当地医院给予左氧氟沙星、头孢呋辛钠及头孢他啶等多种药物治疗效果不佳。一周前外院查胸部CT示慢支,肺气肿改变(图1)。发病后,食欲减退,睡眠差,大小便正常。门诊以“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收住入院。

图1 胸部CT(2009年9月4日):慢支,肺气肿改变
入院查体:T 39.1℃,P 100次/分,R 22次/分,BP 130/90mmHg,神志清楚,精神差,头
颅正常,口唇发绀,气管居中。颈静脉怒张,桶状胸,双肺可闻及干、湿性啰音。心界不大,心率100次/分,律齐,A2>P2。各瓣膜听诊区无杂音,心音略低,腹软,肝、脾未触及,双下肢不肿。
辅助检查:血常规:WBC 10.53×109/L,N 81%,Hb 131g/L,PLT 131×109/L;肝功能:Alb 21g/L,余(-);肾功能:(-);血气分析:pH 7.345,PaCO2 48mmHg,PaO2 158mmHg,BE 3.1mmol/L;心电图:完全性右束支传导阻滞;纤维支气管镜:双侧支气管黏膜充血。
初步诊断: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AECOPD)。
治疗经过:入院后先给予莫西沙星、氟康唑,进行止咳、平喘等治疗。进一步检查:2009 年9月18日,胸部CT(图2)提示:双肺大小不等结节,团块影,有晕轮征。3次痰培养均为烟曲霉生长。

图3 胸部CT(2009年9月18日):双肺大小不等结节,团块影
最终诊断:①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②侵袭性肺曲霉病。
治疗与转归:加用抗真菌药治疗,伊曲康唑静脉滴注18天,体温仍然波动于36~38.7℃。2009年9月28日,复查胸部CT(图3)示:双肺出现多发空洞,“新月征”。治疗改为伏立康唑静脉滴注,3天后体温降至正常,静脉给药5天后改为口服。16天后体温完全正常,咳嗽、咳痰消失。治疗5周后,患者出现食纳减退,巩膜轻度黄染。10月20日查肝功:ALT 21U/L,AST 46U/L,ALP 101U/L,GGT 194U/L,总胆红素(TBil)22.23μmol/L,加用保肝药物,严密监测肝功能。10月26日,ALT渐升至50U/L,AST 111U/L,ALP 168U/L,GGT 431U/L,TBil 58.40μmol/L。将口服伏立康唑减半量,3天后再次复查肝功能:TBil升至65.29μmol/L,停用伏立康唑,加强保肝治疗。10月26日复拍胸部CT(图4)示:双肺多发结节、团块,空洞病灶明显吸收缩小。10月30日患者转至消化科,保肝治疗一周肝功能恢复正常出院。

图4 胸部CT(2009年9月28日):双肺出现多发空洞,“新月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