患者,女性,29岁,塑胶厂工人。2008年10月9日入院。入院前15天无明显诱因下出现咳嗽,较剧,咳少量痰,白色,无痰中带血,伴发热,体温在39℃左右,无畏寒、寒战。近5天来出现声音嘶哑、呼吸费力。曾到外院就诊,胸部CT提示两肺感染(2010年10月05日),考虑为社区获得性肺炎,予以哌拉西林/他唑巴坦和左氧氟沙星抗感染以及止咳、祛痰药和激素(地塞米松5mg/d,3天)治疗,病情无缓解,复查CT示两肺病变进展明显(图1),转来本院急诊。既往体健,无慢性病及传染病史。个人史、家族史无殊。
体格检查:T 38.9℃,P 126次/分,R 26 次/分,BP 123/60mmHg,营养中等,急性病容,轻度发绀,皮肤、黏膜无黄染。颈软,气管居中,甲状腺无肿大。颈静脉无怒张。胸廓正常,胸壁浅表静脉无曲张,胸壁无压痛。全身浅表淋巴结未触及。心界无扩大,心音响,心律齐,心率126次/分,各瓣膜区未闻及杂音,两肺呼吸音粗糙,闻及较多干湿性啰音,喉部闻及鼾音。腹软,无压痛,肝脾肋下未触及。双下肢无水肿。神经系统无异常。无杵状指(趾)。
实验室检查:血常规(2008年10月9日):WBC 17.5×109/L,Hb 118g/L,N 91.0%,PLT 337×109/L;CRP>90.0mg/L;血气分析(吸氧流量5L/min):pH 7.507,PaO2 69.6mmHg,PaCO2 31.7mmHg,HCO-3 24.6mmol/L。

图1 2008.10.08入院前外院胸部CT片
诊治经过:患者入院后诊断为重症社区获得性肺炎,予以万古霉素、亚胺培南/西司他汀和阿奇霉素抗感染治疗,但是患者仍高热(39℃),呼吸费力明显。2010年10月10日查WBC 16.0×109/L,N 50.6%,ESR 109mm/h;癌胚抗原1.3μg/L,AST 60U/L,ALT 67U/L,血清IgE 641U/L,冷凝集试验阴性;肿瘤系列、肾功能、电解质、甲状腺功能检查、ANA、ENA系列、补体和免疫球蛋白等正常。外周血流式细胞检查:基本正常范围。2010年10月11日行纤维支气管镜检查,镜下见呼吸道上可见白色假膜附着,黏膜充血明显(图2~图5)。分泌物直接涂片:见真菌菌丝。支气管肺泡灌洗液(BALF)GM 8.1(升高);血清GM 0.35。痰培养3次和肺泡灌洗液培养:曲霉生长。病理:(右上叶支气管)黏膜曲霉病伴黏膜上皮鳞化(图6)。

图9 2008.10.11支气管镜检查两侧声带

图10 2008.10.11支气管镜气管隆突

图11 2008.10.11支气管镜左支气管

图12 2008.10.11支气管镜右中间段支气管

图13 病理:“右上叶支气管”黏膜曲霉病伴黏膜上皮鳞化
最终诊断:原发性侵袭性肺曲霉病。
治疗和转归:2008年10月11日予以伏立康唑0.2g,静脉滴注,12小时一次(第一天,0.3g,静脉滴注,12小时一次);雾化吸入两性霉素B 25mg,每日2次;吸入布地奈德气雾剂和沙丁胺醇溶液超声雾化吸入;甲泼尼龙20~40mg,静脉应用,治疗第二天体温出现下降,最高体温为37.3℃,症状有所缓解。但是,10月13日和14日出现体温复升高,最高达38℃,咳嗽有增多。10月15日查胸部CT示:两肺病变加重,渗出明显(图7)。继续原治疗,2周后声嘶、呼吸费力和咳嗽有较明显缓解,约1个月后复查支气管镜(11 月4日,图8~图12)和胸部CT (11月10日,图13),明显好转,予以出院。出院后序贯伏立康唑片口服2周,后改用伊曲康唑口服液0.2g,每日2次抗真菌治疗。
随访:出院1个月后复查胸部CT(2008 年12月9日):两肺病变明显吸收,右中叶及左舌叶仍有斑片状渗出(图14),予以停药。患者后来仍有反复咳嗽,为干咳,不剧,偶有咳淡黄色痰。2009年10月21日复查胸部CT(1年后):仍见两肺渗出灶,较原吸收(图15)。

图14 2008.10.15胸部CT片(伏立康唑治疗后4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