患者,男性,83岁,离休干部。因反复咳嗽、咯血40余年,再发1天于2008年11月27日入院。患者40余年前起反复出现咳嗽、咯血,伴胸痛,多在体力劳动、受凉感冒后发生,每次咯血量约有200ml左右。曾在外院就诊,行支气管造影,诊断为支气管扩张症。多次住院治疗,经抗感染、止血等处理后症状能缓解。5年前外院住院查胸片发现左肺下叶有类圆形病灶,疑为结核,痰找结核分枝杆菌阴性,结核菌素试验(PPD试验)阴性,未予抗结核治疗(影像学等资料缺失)。此后,咯血发作更为频繁,伴消瘦明显,活动耐量逐年下降。一天前,患者受凉后再次出现咳嗽、咯血,色鲜红,伴血块,量约300ml,送来本院急诊。查胸部CT(2009年11月26日)提示:左下肺可见多个空洞,内见团块状影,显示空气半月征,考虑左下肺支气管扩张伴曲霉球形成(图1)。

图1 胸部CT(2009年11月26日)
查体:T 37.7℃,BP 120/88mmHg,SPO2 95%,口唇无发绀,浅表淋巴结未扪及肿大,颈静脉无怒张,桶状胸,两肺呼吸音粗糙,左下肺可闻及湿性啰音,杵状指,心、腹部无明显阳性体征。
既往史:否认肝炎、肺结核史,确诊糖尿病7年,高血压12年,血糖、血压控制尚稳定。初步诊断:①支气管扩张症;②左下肺病灶:曲霉球首先考虑;③原发性高血压;④2型糖尿病。

图2 胸部CT(2009年3月19日)
诊治经过:入院后辅助检查,血常规:WBC 11.7×109/L,N 83.1%,Hb 120g/L,PLT 117 ×109/L,血CRP 57mg/L,痰找TB菌阴性,PPD试验阴性;血肿瘤指标正常范围;多次痰培养找到烟曲霉(++~+++),阴沟肠杆菌(+);2个月前门诊肺功能提示中度阻塞性通气功能障碍。患者及家属拒绝行气管镜及经皮肺活检检查,未能获得组织病理学诊断依据。胸外科会诊认为有手术指征,但患者高龄,心肺功能不稳定,手术有风险,家属拒绝手术。入院后即予头孢哌酮/舒巴坦2.0g,每天2次,抗感染,巴曲酶(立止血)等止血治疗10天,但咯血仍反复。于2008年12月7起予伏立康唑200mg,每12小时1次,静脉滴注,用药8天后咯血止,咳嗽减少,体温正常;4周后改口服伏立康唑200mg,每12小时1次,其间检测肝肾功能正常,未见皮疹及视觉障碍。3个月后(2009年3月19日)复查胸部CT示病灶有缩小(图2),真菌培养阴性,予出院。继续口服伏立康唑200mg,每12小时1次,总疗程6个月。
最终诊断:支气管扩张伴曲霉球。
治疗和转归:出院后患者病情稳定,未再出现咯血,肝功能、肾功能正常,血常规、CRP在正常范围;定期复查胸部CT,一年后(2009年8月7日)胸部CT提示左下肺空洞内球形病灶吸收(图3)。

图3 胸部CT(2009年8月7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