患者,男性,30岁,因咳嗽、咳痰、发热20余天,声嘶10天于2009年12月24日入院。患者于20多天前受凉后出现咳嗽、咳少量白色泡沫痰,伴畏寒、发热、活动后稍气促,最高体温39℃,以午后发热为主,无咯血、胸痛、潮热、盗汗、恶心、呕吐。自行服药(具体不详)后病情无好转,仍咳嗽、咳痰、发热。10天前无明显诱因出现声嘶,至当地医院就诊,胸部CT提示双肺见多发斑点、斑片状致密影,部分病灶内见支气管充气征(图1)。

图1 胸部CT(2009-12-10):双肺见多发斑点、斑片状致密影,部分病灶内见“支气管充气征”
纤支镜检查示:声门、气管上段、右上叶尖段、右下叶开口、左上叶尖段管壁附着白色坏死样物。纤支镜刷片及灌洗液见:大量中性粒细胞、脓细胞及少量上皮细胞。经过抗感染及对症治疗(具体不详)后咳嗽、咳痰稍好转,发热减轻,未诉活动后气促,仍有声嘶,为求进一步诊治入本院。自发病以来,患者精神、食欲欠佳,大小便正常,夜间睡眠可,体重下降约5kg。入院查体:T 36.9℃,P 98次/分,R 20次/分,BP 120/70mmHg。神清,慢性病容,全身浅表淋巴结不大。心界不大,律齐,各瓣膜区未闻及杂音。双肺叩诊呈清音,右下肺闻及湿啰音。腹部查体未见异常。双下肢不肿。
既往史:既往体健,从事家具油漆工作7年,有5年的吸烟史,10支/天,但已戒烟3年;有5年的饮酒史,250g/d。否认肝炎、肺结核、高血压、糖尿病及其他系统疾病。
初步诊断:①继发型肺结核:右上中下,左上中下;②支气管结核?③肺真菌病?
诊治经过:入院后予莫西沙星抗感染及对症支持治疗。入院后查血常规示:WBC 9.00 ×109/L,N 81.9%,ESR 39mm/h。生化示:Glu 4.75mmol/L,ALT 87U/L,AST 25U/L。血清肿瘤标志物(CEA、CA199、CA125、CYFRA21-1、NSE)未见异常。输血全套(乙肝标志物、丙肝、梅毒、HIV初筛试验)阴性。痰涂片查见较多G+链球菌、较多G-杆菌,未见真菌及抗酸杆菌。痰培养示曲霉(少量),复查胸部CT示双肺多发较高密度片状影,边界欠清,形态欠规则,部分病灶邻近肺野见少许结节影,左上肺见一薄壁空洞,纵隔、肺门淋巴结不大(图2)。

图2 胸部CT(2009-12-27):双肺多发较高密度片状影,边界欠清,形态欠规则,部分病灶邻近肺野见少许结节影,左上肺见一薄壁空洞
为进一步明确病原学,2009年12月28日行纤支镜检查见气管中上段黏膜粗糙、糜烂,表面散在黄白色坏死物,气管中上段管腔通畅(图3)。

图3 纤维支气管镜(2009-12-27):气管中上段黏膜粗糙、糜烂,表面散在黄白色坏死物,气管中上段管腔通畅
纤维支气管镜涂片未查见真菌,病理活检示(气管上段)黏膜慢性炎伴一些急性炎细胞浸润,鳞状上皮化生,部分轻至中度非典型增生,表面糜烂伴炎性渗出、肉芽组织生长,并见少量真菌,倾向曲霉(图4)。

图4 病理示(气管上段)黏膜表面肉芽组织生长,并见少量真菌,倾向曲霉(a. HE×100;b. HE×100)
最终诊断:①肺曲霉病;②气管曲霉病。
治疗和转归:与患者及家属沟通后,治疗调整为静脉输注伏立康唑(200mg,每12小时1次,首日400mg,每12小时1次)抗真菌治疗。用药后1周患者自觉症状有所好转,咳嗽减轻,精神、食欲改善,仍有声嘶,听诊双肺未闻及干湿啰音。搜索真菌感染高危因素,免疫全套示:CD4细胞亚群23.80%,CD4/CD8 0.62,艾滋病病毒检测阴性。复查血常规示:WBC 7.89×109/L,N 77.7%。生化检查无异常。考虑患者尚存在气管曲霉感染,加用两性霉素B雾化(两性霉素B 1支加生理盐水至30ml,10ml雾化吸入,每天3次)继续治疗。抗真菌治疗2周后复查纤支镜示管腔内病变较前好转(图5)。

图5 纤支镜(2010-1-12):管腔内病变较前好转
刷片未见肿瘤细胞,病理活检示(气管上段后壁)肉芽肿性炎伴坏死,抗酸染色(-),(左上叶上支后段)黏膜慢性炎。将伏立康唑静脉输注序贯为口服200mg,每天2次,继续联合两性霉素B雾化吸入治疗。患者症状进一步改善,偶有咳嗽,无发热、咯血,声嘶较前减轻,查体双肺未闻及干湿啰音。于2010年1月15日复查胸部CT,与入院时旧片对比,双肺散在斑片影、纤维条索影及小结节影明显吸收好转,左肺上叶小薄壁空洞影明显吸收缩小(图6)。

图6 胸部CT(2010-1-15):双肺散在斑片影、纤维条索影及小结节影,与旧片对比明显吸收好
为明确是否存在肺结核,于2010年1月18日第3次行纤支镜检查,结果提示管腔病变明显好转(图7),病理活检示(气管上段后壁)黏膜慢性炎,伴急性炎性渗出,肉芽组织增生,灶性糜烂,上皮鳞状化生,抗酸染色未查见阳性杆菌,PAS(-),六胺银(-)。

图7 纤支镜(2010-1-18):管腔内病变较前明显好转
抗真菌治疗3周后,患者病情明显好转,服用抗真菌药物无不良反应,于2010年1月22日出院,回家后继续口服伏立康唑、雾化两性霉素B治疗,1个月后停药。2010年3月8日门诊随访,患者一般情况良好,复查CT示双肺散在斑片影、纤维条索影及小结节影进一步吸收,左肺上叶薄壁空洞影消失(图8)。

图8 胸部CT(2010-3-8):双肺散在斑片影、纤维条索影及小结节影明显吸收,左肺上叶未见空洞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