病例详情-病例-人卫临床助手-人民卫生出版社 Insert title here Insert title here
Insert title here
首页 >  病例 >  病例 低热,咳嗽2周,肺内多发结节、团块、实变阴影
病例 低热,咳嗽2周,肺内多发结节、团块、实变阴影
作者
唐华平;韩伟;秦筱梅
案例诊断
肺隐球菌病
病情介绍

患者,男性,30岁。因咳嗽伴发热2周,于2009年12月15日入院。缘于2周前受凉后出现咳嗽、咳少量白痰,每天量约20ml,无臭味,无痰中带血。伴有低热,体温37.5~38.0℃,无寒战,发热无规律性。无胸闷、憋气,无胸痛及心前区绞痛,无端坐呼吸及咳粉红色泡沫痰。无恶心及呕吐,无反酸、烧心及嗳气,无腹痛、腹胀、腹泻。无明显体重减轻。于2009年11月30日首先就诊于某医院,查胸片示右肺中叶大片状实变阴影(图1),诊断为肺炎(右),门诊应用左氧氟沙星0.3g,静脉滴注,每日1次治疗7天,症状未见改善。

图1 2009.11.30右中下肺片状阴影

于12月6日出现高热,体温 39.0℃,无寒战。于12月7日再次到该院就诊,复查胸片示右肺大片实变,病灶较前扩大(图2),加用头孢噻肟2.0g,静脉滴注,每日1次联合治疗7天,咳嗽、咳痰、发热症状仍未改善,并出现胸闷、气促症状,活动受限。

图2 2009.12.7右中下肺大片阴影,较11.30范围扩大

于12月14日行胸部CT检查发现,右肺多发团片状阴影(图3),遂转来本院。

图3 2009.12.14右肺中下肺多发团片影,其内可见支气管充气征

入院后询问个人史,否认肝炎、结核病等传染病史,否认高血压、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糖尿病等慢性疾病史。无烟、酒嗜好,无异食癖。经常外地出差,无冶游史,无特殊职业接触史,无疫区、疫水接触史。

查体:双肺呼吸音粗,右下肺呼吸音稍低,未闻及干湿啰音;心率90次/分,律齐,未闻及病理性杂音;腹软,肝脾肋下未及,无压痛及反跳痛,无移动性浊音。双下肢无明显水肿。入院血常规:WBC 9.31×109/L,N 69.4%;肝、肾功能正常。血气分析(吸空气):pH 7.36,PaO2 76mmHg,PaCO2 35mmHg。

初步诊断:①社区获得性肺炎(右);②肺癌不除外。

重要提示
此内容为收费内容
治疗过程

入院后针对肺部感染,给予头孢哌酮/舒巴坦3.0g,静脉滴注,8小时一次,低流量吸氧、化痰、营养支持等治疗。12月17日纤维支气管镜检查示:双肺各级支气管管腔通畅,右肺下叶支气管管腔少量白色泡沫样分泌物,未见管腔阻塞及新生物生成。BALF培养为粪肠球菌生长,对氨苄西林、头孢哌酮/舒巴坦敏感。考虑粪肠球菌性肺炎,继续头孢哌酮/舒巴坦治疗。但患者仍有低热、刺激性咳嗽,并出现胸闷、气促进行性加重,于12月22日复查胸部CT发现胸部病灶较前扩大,双侧少量胸腔积液(图5)。

图5 2009.12.22右肺中下肺多发团片影,与2009.12.14比较病灶增多、扩大

查肿瘤标志物NSE、CEA、CYFRA21-1均正常,PPD试验(+),痰未找到抗酸杆菌。为明确诊断,于12月25日CT定位下经皮肺活检术。肺组织活检病理报告示:肺组织慢性炎症,纤维组织增多,部分组织退变坏死,内见圆形折光体,抗酸染色(-),PAS(+),考虑隐球菌感染(图6)。

图6 肺组织慢性炎症,纤维组织增多,部分组织退变坏死,内见圆形折光体,抗酸染色(-),PAS (+),考虑隐球菌感染

于2010年1月1日停用头孢哌酮/舒巴坦,改用氟康唑治疗(200mg,静脉滴注,每日1次)。治疗后患者咳嗽、胸闷逐渐减轻,体温趋于正常。1月18日复查胸部CT病灶明显吸收(图7),好转出院。

最终诊断:肺隐球菌病。

图7 2010.1.18右肺中下肺多发团片影,与2009.12.22比较病灶明显减少、缩小

治疗和转归:患者于2月4日更换氟康唑口服(200mg,每日1次)抗真菌治疗,3月11日复查胸部CT示病灶明显吸收(图8)。继续口服氟康唑治疗(200mg,每日1次),门诊随访中。

图8 2010年3月11日右肺中下肺多发团片影,与2010.1.18比较病灶明显减少、缩小

讨论
此内容为收费内容
专家析评
此内容为收费内容
上一篇:病例 胸部CT呈现多发结节和实变的社区获得性肺部感染 下一篇:病例 双肺结节影,肉芽肿性炎,抗结核治疗无效
评论
发表评论
典型病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