病例详情-病例-人卫临床助手-人民卫生出版社 Insert title here Insert title here
Insert title here
首页 >  病例 >  病例 咳嗽、咳痰伴喘息,抗生素和激素治疗病情恶化
病例 咳嗽、咳痰伴喘息,抗生素和激素治疗病情恶化
作者
滕玥;何礼贤
案例诊断
双肺坏死性肺炎;混合感染
病情介绍

患者女性,55岁。咳嗽、咳痰伴喘息近1个月,于2008年1月11日入院。患者约4周前以“咳、痰、喘”症状起病,在第一家医院诊断为哮喘,给予头孢等药物治疗。随后又在社区医院静脉滴注甲泼尼龙40mg/d,连续2天。2007年12月20日~25日上述症状加重,再次就诊于第一家医院,给予帕珠沙星及地塞米松10mg加氨茶碱静脉滴注,连续使用2天。辅助检查血WBC 22×109/L。胸片(图1)未见异常。2007年12月27日,患者为进一步诊治,在第二家医院就诊,仍按“哮喘”治疗,给予茶碱加甲泼尼龙40mg,静脉滴注,8小时一次,先后总共使用甲泼尼龙960mg。2008年1月3日,患者在上述症状基础上出现发热,最高体温38.0℃。咳出黄色、烂肉状痰,量较多。2007年1月7日查胸部CT(图2)示:双肺多发斑点状、结节状、小团片状阴影,部分见空洞形成。2008年1月9日,患者转至第三家医院继续治疗。多种方法检查结核菌均未见阳性结果。静脉给予退热药物赖氨匹林后,患者体温波动在38.5℃左右。复查血常规WBC降至2×109/L。

既往体健,从事花生食品个体加工工作。

图1 外院带入胸部正侧位片(2007年12月25日):两肺未见明显异常

图2 胸部CT(2007年1月7日)示双肺多发斑点状、结节状、小团片状阴影,部分见空洞形成

入院查体:T 38℃,P 120次/分,R 20次/分,BP 120/80mmHg,神清,精神委靡,颈静脉无怒张,双肺呼吸音粗糙,闻及哮鸣音;双下肢无水肿。辅助检查:血WBC 2.5×109/L,N 81.1%,PLT 191×109/L;呼吸空气时血气分析示:pH 7.58,PCO2 31mmHg,PO2 65mmHg,血乳酸1.4mmol/L。2008年1月12日复查肺CT(图3)示:双肺多发斑片状、小团片状阴影,较前增多,部分见空洞形成。入院后每天留取2份合格痰标本,涂片镜检及培养加药敏。给予厄他培南1.0g,静脉滴注,每日一次治疗。

图3 胸部CT(2008-1-12):双肺多发斑片状、小团片状模糊影,较前增多,部分见空洞形成


1月15日痰(1月11日标本)培养报告:白假丝酵母菌,对伊曲康唑、两性霉素B、氟康唑、制霉菌素敏感;痰(1月12日标本)培养报告:不动杆菌生长,对绝大多数抗生素敏感。痰(1月14日标本)标本两次痰涂片均见曲霉。停用厄他培南,1月15日起给予伏立康唑,首日375mg,加生理盐水150ml静脉滴注,12小时一次(6mg/kg),次日起250mg,加生理盐水150ml,静脉滴注,12小时一次。

1月18日痰培养报告:铜绿假单胞菌(左氧氟沙星最为敏感)和不动菌属(头孢哌酮/舒巴坦最为敏感)。给予抗曲霉治疗的同时,给予头孢哌酮/舒巴坦(1∶1)2.0g,静脉滴注,12小时一次,联合左氧氟沙星0.5g,静脉滴注,每日1次。每天体温波动在37.5~39.0℃,并且血WBC逐渐升至23.5×109/L。伏立康唑静脉应用5天后,改为片剂200mg口服,每日1次。1月24日,患者咳嗽大量黄绿色痰,有发冷、夜间高热。血常规:WBC 29.8×109/L,N 78.8%;血培养阴性,尿培养阴性;血细胞涂片见中毒颗粒;痰涂片见少量曲霉。2008年1月24日肺CT(图4)双肺散在多发斑片状模糊影,见大量肺气囊和空洞改变,较前进展。

图4 胸部CT(2008-1-24):双肺散在多发斑片状模糊影,见大量肺气囊和肺脓肿改变

诊断考虑双侧急性肺坏死性肺炎

重要提示
此内容为收费内容
治疗过程

前阶段抗生素治疗未覆盖MRSA,遂改用万古霉素1g,8小时一次;停头孢哌酮/舒巴坦和左氧氟沙星。患者常年进行食品加工,有真菌接触机会,发病初期应用较大剂量激素,结合CT征象,肺曲霉感染仍不能除外,但因经济条件限制,抗曲霉改用伊曲康唑溶液20ml,12小时一次,口服。另加血必净静脉滴注。

至1月28日,患者仍持续高热、咳嗽、咳黄痰、气喘。复查:血WBC 39.6×109/L,N 79.3%,见中幼粒、晚幼粒细胞;BUN 8.08mmol/L,Cr 226.6μmol/L。痰培养见肠球菌,停用万古霉素,改利奈唑胺600mg静脉滴注,12小时一次。抗G-杆菌给予美罗培南1.0g静脉滴注8小时一次。患者因厌食、厌药,服用伊曲康唑依从性差,改用卡泊芬净静脉滴注。同时加强营养支持治疗。1月30日监测血象,WBC 29.8×109/L;复查胸CT示两肺病变略有吸收(图5)。1月31日查血内毒素5307pg/ml(参考值<10pg/ml),1,3-β-D葡聚糖69.32pg/ml(参考值<10pg/ml);提示G-杆菌感染,坚持应用美罗培南。

图5 胸部CT(2008-1-30):双肺散在多发斑片状模糊影,部分见空洞形成,较前有所吸收


2月11日,血WBC 14.8×109/L;应用万古霉素及利奈唑胺共15天,予停用。继续应用美罗培南。

2月13日,患者体温<37.5℃;痰培养仍见鲍曼不动杆菌及嗜麦芽窄食单胞菌。

2008年2月27日复查肺CT(图6)示较前好转。

图6 胸部CT(2008-2-27):双肺散在多发斑片状影,部分见空洞形成,较前明显吸收


最终诊断:①双肺坏死性肺炎;②混合感染。

治疗和转归:3月1日停用美罗培南(共用30天)。3月3日~9日,血象在正常范围;体温<37.0℃;多次痰培养仍偶见鲍曼不动杆菌及嗜麦芽窄食单胞菌。临床上,患者无咳痰,无气短,复查胸部CT两肺病灶吸收中。给予出院,门诊随诊。

讨论
此内容为收费内容
专家析评
此内容为收费内容
上一篇:病例 神志不清伴呕吐,并出现四肢抽搐,机械通气治疗 下一篇:病例 咳嗽、发热、咯血、气促9天
评论
发表评论
典型病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