病例详情-病例-人卫临床助手-人民卫生出版社 Insert title here Insert title here
Insert title here
首页 >  病例 >  病例 反复咳嗽、咳痰20年,气促5年,加重1个月
病例 反复咳嗽、咳痰20年,气促5年,加重1个月
作者
常静;周建英
案例诊断
侵袭性肺真菌病(白假丝酵母菌,曲霉);鲍曼不动杆菌肺炎
病情介绍

患者,男性,68岁。因反复咳嗽、咳痰20+年,气促5+年,加重1+个月,发热1+周入院。既往曾多次住院治疗,明确诊断为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慢性肺源性心脏病(心功能失代偿期)。1+个月前患者受凉后出现频繁咳嗽,咳黄色稠痰,量多不易咳出,气促明显,端坐呼吸,双下肢膝关节以下凹陷性水肿。当地医院先后予以头孢呋辛、左氧氟沙星、头孢吡肟抗感染以及激素治疗,患者症状无明显缓解。1+周前患者出现寒战、发热,最高体温39.6℃,咳嗽,咳黄脓痰,量多,偶有痰中带血,喘息明显,予以亚胺培南/西司他汀0.5g,每8小时一次,静脉滴注;万古霉素0.5g,每8小时一次,静脉滴注,患者症状无缓解。血常规示:WBC 13.4×109/L,N 78.4%。痰涂片未查见真菌。

既往有高血压病史8年,最高血压170/100mmHg;吸烟史30+年,15支/天。体格检查:T 38.8℃,P 128次/分,R 32次/分,BP 140/85mmHg。神志模糊,慢性病容,端坐位,球结膜充血水肿,口唇发绀,颈静脉怒张。桶状胸,双下肺湿啰音,双肺散在干鸣音。双下肢膝关节以下中度凹陷性水肿。

辅助检查:血常规:WBC 12.03×109/L,N 83.7%;BUN 7.63mmol/L,ALT 23U/L;血气分析:pH 7.34,PCO2 65.2mmHg,PO2 39mmHg。合格痰标本涂片查见较多G-杆菌及似酵母样菌(图1)。

图1 合格痰标 本涂片查见较多G-杆菌

初步诊断:①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合并Ⅱ型呼吸衰竭、肺性脑病;②慢性肺源性心脏病(心功能失代偿期);③高血压3级。

重要提示
此内容为收费内容
治疗过程

诊疗经过:结合患者的基础疾病、院外长期使用广谱抗菌药物以及糖皮质激素的应用,既往有侵袭性真菌感染病史,咳嗽、咳痰、喘息、发热症状经抗菌药物治疗无效,考虑真菌及G-耐药杆菌感染可能性大。鉴于患者多器官功能衰竭,病情危重,给予头孢哌酮/舒巴坦3.0g,每8小时一次;伏立康唑200mg,每12小时一次(第一天予以300mg,每12小时一次),抗感染治疗,并积极完善病原学检查。入院后第4天,两次痰细菌及真菌培养提示多量白假丝酵母菌生长,调整抗真菌药物为氟康唑200mg,每天一次。患者咳嗽、咳痰症状无明显缓解,痰中带血加重,寒战,发热(最高体温39.2℃)。查体:双下肺湿啰音,双肺闻及较多干鸣音。复查血常规:WBC 21.44×109/L,N 87.0%。血气分析:pH 7.474,PCO2 50.9mmHg,PO2 65mmHg。入院后第7天,两次痰细菌真菌培养提示泛耐药的鲍曼/溶血不动杆菌(仅对头孢哌酮/舒巴坦敏感)、曲霉、白假丝酵母菌生长。继续头孢哌酮/舒巴坦3.0g,每8小时一次,抗细菌感染,再次调整抗真菌药物为伏立康唑200mg,每12小时一次(第一天予以300mg,每12小时一次)。经过上述治疗后,患者体温逐渐降至正常,咳嗽、咳痰、喘息好转。入院后第13天胸部CT:双肺斑片状阴影及大片实变影,右肺尖可见小空洞,性质待定(图2,图3)。

图2 胸部CT:双下肺病灶明显吸收


图3 胸部CT:双下肺斑片影及实变

最终诊断:①侵袭性肺真菌病(白假丝酵母菌、曲霉);②鲍曼不动杆菌肺炎。

治疗和转归:住院期间连续7次合格痰标本培养均提示泛耐药的鲍曼/溶血不动杆菌、曲霉生长。伏立康唑治疗42天,头孢哌酮/舒巴坦治疗35天,患者无发热,偶有咳嗽,咳少量白色泡沫痰,心悸、气促明显缓解。查体:双肺未闻及明显干湿啰音,双下肢无水肿。复查血常规:WBC 7.77×109/L,N 71.2%。胸部CT示双肺病灶明显吸收(图4),右肺尖空洞无变化。

图4 胸部CT:右肺尖小空洞


讨论
此内容为收费内容
专家析评
此内容为收费内容
上一篇:病例 反复咳嗽、咳痰、气促30余年,加重伴双下肢水肿10余天 下一篇:病例 右肺癌化疗后骨髓抑制,肺部多种病菌混合感染
评论
发表评论
典型病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