患者,男,51岁。因“反复咳嗽、咳痰、气促30余年,加重伴双下肢水肿10余天”于2009年7月15日入住本院。
患者诉30余年前开始出现咳嗽、咳痰、气促,冬春季节好发,曾多次在外院及本院住院诊断为“慢性阻塞性肺疾病,肺心病”,既往有“支气管扩张及陈旧性肺结核”病史。此次因受凉后出现咳嗽、咳痰,气促症状加重,并伴双下肢水肿,遂来本院进一步求治。入院时查体:T 37.0℃,P 115次/分,R 24次/分,BP 110/70mmHg,神志清楚,营养中等,桶状胸,双肺可闻及大量湿性啰音,以双下肺为主,心率115次/分,心律齐,无杂音。肝脾未触及,腹水征阴性。双下肢中度凹陷性水肿。
初步诊断:①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肺心病(失代偿期);②支气管扩张;③陈旧性肺结核。
入院时实验室检查:血常规(7月15日):WBC 9.39×109/L,N 67.7%;血气分析:PaCO2 45mmHg,PaO2 52mmHg;肝肾功能、电解质、心肌酶谱、肌钙蛋白、血糖、红细胞沉降率、甲状腺功能、肿瘤标志物等未见明显异常;腹部B超未见明显异常;心脏彩超示右房、右室大;肺功能:FEV1/FVC 62.8%;胸片(图1):①慢性支气管炎继发感染,肺气肿,左下肺大疱形成。②双肺野散在囊状透光区:支气管扩张继发感染。

图1 胸片(入院时)示肺气肿,双肺野散在囊状透光区,左下肺大疱形成。右中下肺斑片状炎性病灶
入院后,因患者有支气管扩张病史,感染病原菌考虑铜绿假单胞菌可能性大,经验性用药首先给予拉氧头孢1.0g,每8小时一次;左氧氟沙星0.4g,每天一次联合抗感染治疗,呼吸机辅助呼吸等对症支持治疗。但效果欠佳,患者咳嗽、咳痰、气促症状无好转。2009年7月21日复查血气分析:PaCO2 64mmHg,PaO2 50mmHg。血常规:WBC 12.23×109/L,N 78.4%,CRP 30mg/L。此时,入院时两次痰培养结果回报:7月15日留痰培养结果,铜绿假单胞菌(黏液型)+++,木糖氧化无色杆菌++;7月16日留痰培养结果,铜绿假单胞菌(黏液型)+++,木糖氧化无色杆菌++。铜绿假单胞菌药敏提示对美罗培南和头孢他啶最为敏感,其次是阿米卡星、头孢哌酮/舒巴坦、环丙沙星和哌拉西林钠/他唑巴坦。而木糖氧化无色杆菌仅对哌拉西林/他唑巴坦和多黏菌素E敏感,其余均耐药。根据痰培养结果及药敏,首先考虑铜绿假单胞菌感染为主,于7月22日抗生素改用对铜绿假单胞菌最敏感的头孢他啶2.0g,每8小时一次;阿米卡星0.4g,每天一次,联合抗感染治疗。但患者症状改善不明显,双肺啰音仍多,复查血气分析:PaCO2 54mmHg,PaO2 61mmHg(上呼吸机时)。
最终诊断:①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肺心病(失代偿期),Ⅱ型呼吸衰竭;②支气管扩张;③陈旧性肺结核。
治疗和转归:2009年7月27日,根据木糖氧化无色杆菌药敏结果,改用哌拉西林/他唑巴坦4.5g,每8小时一次;环丙沙星400mg,每天一次,联合治疗。患者症状明显改善,29日复查血气分析示:PaCO2 51mmHg,PaO2 69.8mmHg(吸氧时),31日痰培养示铜绿假单胞菌(黏液型)++,木糖氧化无色杆菌少量,最后于8月2日出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