病例详情-病例-人卫临床助手-人民卫生出版社 Insert title here Insert title here
Insert title here
首页 >  病例 >  病例 发热、咳嗽、咳痰4个月,加重伴胸痛1个月
病例 发热、咳嗽、咳痰4个月,加重伴胸痛1个月
作者
方春晓;张中和;赵广东;季颖群;陈宝元
案例诊断
肺诺卡菌病伴右侧脓胸;皮肌炎
病情介绍

女性,40岁,无业,因发热、咳嗽、咳痰4个月,加重伴胸痛1个月,于2008年6月23日入院。

既往史:2007年11月7日~12月4日因双手、双眼睑皮疹6周,肌肉乏力1个月,发热2周,住本院皮肤科,确诊为皮肌炎。2007年11月15日始应用泼尼松70mg当量激素治疗;2007年11月16日开始先后应用环磷酰胺及甲氨蝶呤治疗,同时规律口服泼尼松并逐渐减量。

入院前4个月无明确诱因出现间断性发热,体温最高39.5℃,咳嗽、咳黄痰,有时痰中带血丝。3个月后,上述症状加重,伴有右胸痛,到本院皮肤科就诊,肺部CT(2008年5月28日)(图1)示双肺多发斑点状、结节状、小团片状阴影,部分见空洞形成,以右肺中叶、双肺下叶为主,右侧胸腔积液。考虑皮肌炎活动,双侧肺炎,先后给予多种抗生素(哌拉西林/舒巴坦、替硝唑、左氧氟沙星、头孢哌酮/舒巴坦)抗感染治疗,并加大糖皮质激素剂量,仍每天发热,体温最高39.6℃。?皮肤科住院期间辅助检查:痰结核菌集菌法及PCR法均阴性。痰细菌和真菌培养示咽喉正常菌群,未见真菌生长。两次胸腔积液定位示右肩胛下角线第9~10肋间液性暗区,深37mm(抽胸腔积液后),第10肋间深31mm。胸腔积液:外观为黏稠脓性,恶臭;一般菌培养阴性;结核菌PCR阴性。胸腔积液涂片示:RBC 8~10/HP,WBC全视野,脓细胞成团分布。复查肺部CT(2008年6月12日)(图2),肺内病变无增多,右侧胸腔积液增多。血清肌酶检查正常,故考虑发热为感染性因素,入住本科治疗,当时泼尼松40mg,每天一次,口服。

图1 肺部CT(2008-5-28):双肺多发斑点状、结节状、小团片状阴影,部分见空洞形成,以右肺中叶、双肺下叶为主,右侧胸腔积液


图2 肺部CT(2008-6-12):肺内病变无增多,右侧胸腔积液增多

住本科后,初步诊断为:侵袭性肺真菌病可能,右侧脓胸,坏死性肺炎?皮肌炎。

重要提示
此内容为收费内容
治疗过程

给予米卡芬净50mg,每天一次,静脉滴注;哌拉西林/他唑巴坦4.5g,每8小时一次,静脉滴注;泼尼松40mg,每天一次,口服。用药后8天,患者仍有发热,最高体温38.9℃,仍咳嗽、咳黄痰,右侧胸痛略减轻。查血常规:WBC 13.77×109/L,N 82.94%,L 11.42×109/L,Hb 98g/L;痰细菌涂片示查到革兰阳性球菌、革兰阴性杆菌、革兰阴性球菌;痰真菌涂片未见真菌丝,未查到酵母样菌,未见假菌丝;痰培养可见假丝酵母菌生长,表皮葡萄球菌++;痰真菌培养示白假丝酵母菌。此时痰培养以白假丝酵母菌为主,分析该患者长期应用免疫抑制剂及抗生素,易发生二重感染,该菌为口腔内感染可能性大,给予制霉菌素漱口后复查痰培养为正常咽喉菌,故不考虑为目前肺内感染病原菌。表皮葡萄球菌仅一次阳性考虑为污染引起。

血培养阴性;复查肺部CT(2008年6月26日)(图3)示:右肺中叶、双肺下叶见不规则片状、结节状高密度影,部分内见空洞,左肺上叶见大片状高密度影;右侧胸壁下见弥漫性大小不一结节灶;右侧胸腔内见弧形液性密度灶及带状气体影,可见液气平面。胸腔积液彩超定位示右肩胛线第10肋间见无回声区,深23mm;再次抽胸腔积液化验:外观呈米黄色黏稠脓性液体,结核菌PCR阴性,细菌培养示星形诺卡菌。

图3 肺部CT(2008-6-26):右肺中叶、双肺下叶见不规则片状、结节状高密度影,部分内见空洞,左肺上叶见淡片状高密度影;右侧胸壁下见弥漫性大小不一结节灶,较前片增大;右侧胸腔内见弧形液性密度灶及带状气体影,可见液气平面

最终诊断:①肺诺卡菌病伴右侧脓胸;②皮肌炎。

治疗和转归:给予复方磺胺甲 𫫇 𫫇唑0.96g,每天3次,口服;泼尼松35mg,每天一次,口服。治疗后第5天,患者体温下降至正常,平稳8天后出院,门诊随诊。

讨论
此内容为收费内容
专家析评
此内容为收费内容
上一篇:病例 咳嗽伴高热———多次调整抗感染药物,有效后又高热 下一篇:病例 肾移植术后9个月余,发热、咳嗽3个月,头痛、发作性意识丧失1个月
评论
发表评论
典型病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