患者,女性,35岁,汉族,公务员。因发热伴咳嗽、咳痰3天于2008年1月3日收住入院。患者自诉于入院前3天因受凉后出现咽部疼痛,全身不适发热,自测体温为39℃,伴有寒战、咳嗽、咳痰,痰为白色黏痰,量少不容易咳出,无咯血及痰中带血。病程中自感有气短,每次咳嗽时感胸廓下部及上腹部疼痛较剧,咳嗽过后上述胸廓下部及上腹部疼痛可缓解。症状出现后自行服用抗生素和退热药物治疗3天,但未见有任何好转,体温波动在38~39℃之间。咳嗽、咳痰未见缓解。病史中患者精神、饮食差。无盗汗。无误吸史。无牙龈肿痛史。无腹泻,无黑便,无大便带血。下肢无水肿。四肢关节无疼痛。
诊治经过:入院后查体:T 39℃,P 120次/分,R 23次/分,BP 110/70mmHg。全身皮肤黏膜及巩膜无黄染,无皮肤溃烂及疖痈,全身浅表淋巴结未触及肿大。口唇及甲床发绀,咽部黏膜无充血,扁桃体无肿大。胸廓外形无异常,双肺可闻及散在湿性啰音。心脏各瓣膜未闻及器质性杂音。腹软无压痛,双下肢无水肿。四肢活动良好,肌力正常,生理反射存在,病理征未引出。入院后辅助检查:血常规:WBC 2.88×109/L,N 78.1%,Hb 106g/L,ESR 43mm/h;传染病四项(HIV艾滋病抗体、RPR快速血浆反应素抗体、HBsAg乙肝表面抗原、HCV丙肝抗体)均正常;血结核抗体阴性;血、尿淀粉酶正常;肝、肾功能正常。痰找结核菌:阴性;痰涂片:革兰阳性球菌(+),革兰阴性球菌(-),革兰阴性杆菌(-),革兰阳性杆菌(-);血支原体:阴性;尿常规:尿蛋白(+++),酮体(-),胆红素(+),隐血(-)。入院后,患者咳嗽、咳痰明显,痰少,痰不易咳出,伴气短明显,同时伴胸廓下部及上腹部疼痛较剧。2008年1月3日,血气分析示(FiO2 33%):PaCO2 27.5mmHg,PaO2 53mmHg,氧合指数160mmHg。胸片示双肺多发斑片状渗出,诊断考虑重症肺炎
治疗给予头孢曲松+红霉素静脉滴注。第2天胸部CT回报:双肺多处斑片状浸润,内有虫蚀状透亮区(图1)。患者仍感气短明显,伴发热(39℃)。治疗改用亚胺培南/西司他汀+万古霉素+红霉素。支气管镜保护性标本毛刷取痰培养示(2008年1月4日):金黄色葡萄球菌(MSSA)。2008年1月6日,患者仍高热,咳嗽、咳痰、气短明显,氧合指数178mmHg,故改用利奈唑胺+头孢曲松治疗。患者于2008年1月7日血常规:WBC 11.53×109/L,N 79.6%,Hb 96g/L。2008年1月14日,血常规:WBC 16.4×109/L,N 80.8%,Hb 96g/L。患者咳嗽、咳痰、气短症状逐渐好转,胸廓下部及上腹部疼痛逐渐好转,体温逐渐下降,呈间断发热,波动在36~37.5℃,发热共持续16天后体温恢复正常。胸片示病灶逐渐吸收。血常规恢复正常。氧合指数>300mmHg。

图1 双肺多处斑片状浸润,内有虫蚀状透亮区
最终诊断:社区获得性金黄色葡萄球菌性肺炎(MSSA),Ⅰ型呼吸衰竭。
治疗和转归:患者治愈,门诊随访预后良好。2008年3月胸部CT(图2):双肺少量索条影。

图2 两肺炎症吸收,双肺少量索条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