病例详情-病例-人卫临床助手-人民卫生出版社 Insert title here Insert title here
Insert title here
首页 >  病例 >  病例 右髋部疼痛8天,加重伴咳嗽、发热6天
病例 右髋部疼痛8天,加重伴咳嗽、发热6天
作者
陈佩;何礼贤
案例诊断
金黄色葡萄球菌败血症;血源性金黄色葡萄球菌肺炎;急性骨髓炎
病情介绍

患者,男性,14岁,农村学生。因右髋部疼痛8天,加重伴咳嗽、发热6天,于2010年02月10日入院。患者于2010年2月2日无明显诱因出现右髋部疼痛,局部无红肿、发热,2天后右髋部疼痛加重并出现全身疼痛,至当地县医院就诊。测体温38.5℃,伴干咳,无咳痰、咯血等症状;血常规提示中性粒细胞增高;尿常规:潜血++,蛋白+++;骨盆平片未见异常。胸片示“双下肺纹理增多”,建议转上级医院,在市医院诊断为“支气管肺炎、急性肾炎综合征”,给予抗感染治疗(具体不详)后,仍持续发热,全身疼痛,伴气促,2月7日右下肢肿胀,为进一步诊治转本院,在急诊科查血常规提示感染血象;肝功能提示转氨酶增高,肾功能正常。2月10日收住病房。自发病以来,无乏力、盗汗,无胸痛、心悸,无头痛、头晕等症状,精神欠佳,食纳可,大小便正常。既往体健,否认手术、外伤史。

入院查体及辅助检查:T 37.2℃,P 132次/分,R 20次/分,BP 110/60mmHg。神志清楚,精神欠佳,轮椅推入病房,强迫体位,查体欠合作。轻度贫血貌,双手可见陈旧性冻疮瘢痕,右大腿局部皮温增高,余全身皮肤未见异常,全身肌肉触痛,双侧扁桃体无肿大,无脓性分泌物。双肺呼吸音粗糙,未闻及干湿性啰音及胸膜摩擦音。心率132次/分,律齐,心音可,各瓣膜听诊区未闻及病理性杂音,腹查体未见明显异常体征。右下肢肿胀、疼痛,被动活动时疼痛加重。患者入院时急查血气分析(未吸氧)结果提示:酸碱度(pH)7.575,氧分压(PO2)70mmHg,二氧化碳分压(PCO2)31.8mmHg,氧饱和度(SO2)96.2%;血常规:WBC 21.14×109/L,N 0.772,Hb 89g/L,PLT 75×109/L;肝功能(2010年2月7日):ALT 25U/L,AST 82U/L,总胆红素(TBil)22.3μmol/L,Alb 27.6g/L;ESR 50mm/h;高敏C反应蛋白(hs-CRP)170mg/L。尿常规、肾功能、抗O、类风湿因子等均正常。行胸部CT检查提示:两肺野胸膜下可见斑片状、结节状高密度影,边缘模糊,部分病灶内可见空洞形成(图1,2010-02-06)。

图1 胸部CT(2010-02-06)示两肺野胸膜下可见斑片状、结节状高密度影,边缘模糊,部分病灶内可见空洞形成


入院初步诊断:①重症肺炎,低氧血症;②败血症?③急性骨髓炎?④肝功能不全;⑤贫血;⑥低蛋白血症。

重要提示
此内容为收费内容
治疗过程

入院诊治:结合患者临床及胸部影像学表现,我们分析患者细菌感染性疾患可能性大,首先需考虑败血症引起的金黄色葡萄球菌肺炎,依据如下:患者胸部CT提示双肺多发斑片状、结节状高密度影,细看部分病灶内有小空洞形成,符合金黄色葡萄球菌血行感染所致的病变。但患者病史中无疖肿、皮肤外伤史等可能细菌入血的诱发因素,尚需进一步追问病史证实。此外,尚需重点排除以下疾病:①空洞型肺结核:空洞型肺结核亦可有此类影像学表现,但多为厚壁空洞,且既往有长期咳嗽、午后低热、乏力、盗汗、反复咯血等结核中毒症状,患者既往无结核病史,无结核患者接触史,家人体质健康,且病程中发热为持续性,无反复咯血、盗汗等症状,暂不支持;②韦格纳肉芽肿:肺型韦格纳肉芽肿患者亦可有肺内结节状、斑片状阴影,双侧或单侧分布,35%~50%可有空洞形成,此阴影可自行消失或具有游走性特征,结合患者病史,暂不考虑。

入院后反复追问病史,患者每年冬天双手易生冻疮,去年冬季尚有皮肤皲裂、破溃,且平素喜和伙伴们在田间、泥土堆玩耍,故可能存在细菌由冻疮裂口入血。结合患病后临床表现,临床上高度怀疑金黄色葡萄球菌血源性感染所致的肺炎、骨髓炎。基于以上考虑,给予万古霉素0.5g,8小时一次静脉滴注,并根据患者体温、饮食情况给予足够的营养支持,同时使用多烯磷脂酰胆碱保肝治疗。行下肢超声检查结果提示:右侧腹股沟区多发肿大淋巴结,考虑反应性增生。右大腿肌肉肿胀,肌间隙少量积液,右侧髂外静脉、股静脉移行处及右侧股静脉起始段血栓形成,下腔静脉肝后段可疑附壁血栓。心脏B超提示:卵圆孔未闭,心房水平左向右分流。补充诊断:①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②先天性心脏病,卵圆孔未闭。在原有基础上,给予低分子肝素抗凝治疗及小剂量尿激酶溶栓(在溶栓第3天出现咽部、鼻腔渗血,停药后出血渐止)。2010年2月12日(入院第3天)晚间,患者发热,体温升至39.2℃,立即抽血送需氧及厌氧菌培养。15日(入院第6天)血培养结果回报:金黄色葡萄球菌生长,琼脂扩散敏感试验(K-B法):苯唑西林、左氧氟沙星、头孢唑啉均敏感,对利奈唑胺抑菌圈为27mm,而万古霉素仅16mm,随即更换抗生素为利奈唑胺。

换用利奈唑胺治疗第2天(2010年2月16日),患者日最高体温38.2℃,第4天日最高体温维持在38.0℃左右,右下肢肿胀减轻,但疼痛未缓解,右髋关节屈曲,呈外旋、外展位,被动活动时疼痛加剧。多次请骨科会诊,按会诊意见给予右下肢持续皮牵引,复查双侧股骨正、侧位片,结果示:右股骨上段骨质密度不均匀减低,轮廓模糊,骨皮质清晰,周围软组织层次欠清晰。磁共振成象(MRI)回报:右侧股骨头及中上段骨质信号异常,边缘欠清,周围软组织肿胀,多考虑感染性病变。ESR>140mm/h,诊断考虑骨髓炎,请骨科会诊后同意骨髓炎诊断,建议继续抗感染治疗,病情许可时转科手术。

2010年2月20日(利奈唑胺治疗第6天),复查胸部CT提示双肺多发空洞形成,双肺下叶局部膨胀不全,双侧胸腔积液,双上肺野病灶较前有所吸收,但因合并胸腔积液,其余肺内病灶不能较好评价。考虑胸腔积液为金黄色葡萄球菌肺炎引起的类肺炎旁积液。床旁B超提示双侧少量积液,可见分隔,不宜穿刺。遂行B超引导下胸腔闭式引流,抽胸腔积液为茶色,化验胸腔积液常规:黏蛋白定性(+),中性粒细胞百分率52%,淋巴细胞百分率48%,WBC 2.1×109/L。胸腔积液生化:胸腔积液总蛋白54.4g/L,葡萄糖3.1mmol/L,检查结果支持类肺炎旁积液诊断。继续使用利奈唑胺抗感染,其间多次复查血培养结果均无致病菌生长,住院期间患者体温变化情况(图2),动态监测血常规提示白细胞计数逐渐降至正常(图3),肝肾功能亦无肝损害加重趋势(图4)。

图2 住院期间最高体温变化情况


图3 住院期间白细胞计数变化

注:住院第1~5天选用的抗生素为万古霉素,自第5天血培养结果回报后换为利奈唑胺继续抗感染治疗,换药后第2天患者日最高体温降至38.2℃,此后呈逐渐下降趋势。第0天表示住院前查肝功情况;第28天表示出院后复查结果

图4 住院期间肝功能变化情况

3月1日,再次复查胸部CT提示:两肺上叶、右肺中叶多发结节状高密度影,部分空洞样变,与前片对比有所吸收,双肺下叶膨胀不全,双侧胸腔积液(少量)(图5)。3月4日(利奈唑胺治疗第18天),患者体温降至38℃以下,且连续5天最高体温37.2℃,右下肢疼痛较前减轻。因患者体温正常已5天,胸部CT复查结果提示肺部病变较前有所吸收,但是右下肢疼痛无缓解,再次请骨科会诊,骨科会诊后指出暂无手术指征,转至理疗科继续治疗。

图5 胸部CT(2010-03-01)示两肺上叶、右肺中叶多发结节状高密度影,部分空洞样变,与前片对比,有所吸收,双肺下叶膨胀不全,双侧胸腔积液(少量)

最终诊断:①金黄色葡萄球菌败血症;②血源性金黄色葡萄球菌肺炎;③急性骨髓炎;④低氧血症;⑤低蛋白血症;⑥肝功能不全;⑦先天性心脏病,卵圆孔未闭;⑧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

治疗和转归:患者转理疗科继续给予利奈唑胺抗感染治疗,并局部理疗、活动锻炼、镇痛、改善循环等支持对症治疗后,2010年3月18日复查胸部B超未见积液,患者体温正常,右大腿肌力增强,屈曲活动轻度改善,出院休养。

讨论
此内容为收费内容
专家析评
此内容为收费内容
上一篇:病例 咯血1个月,伴发热1周 下一篇:病例 高热4天,头痛2天
评论
发表评论
典型病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