病例详情-病例-人卫临床助手-人民卫生出版社 Insert title here Insert title here
Insert title here
首页 >  病例 >  病例 胃肠道间质肿瘤合并恶性黑色素瘤及全身多发转移
病例 胃肠道间质肿瘤合并恶性黑色素瘤及全身多发转移
案例诊断
胃肠道间质肿瘤;恶性黑色素瘤
病 史

女性,40岁,2003年行左侧脐旁黑痣切除术,病理为恶性黑色素瘤,2004年原切口缝线处出现2枚黑色素沉着并逐渐长大,现约4cm×2cm。2008年11月患者无明显诱因出现上腹胀伴腹痛,为局限绞痛,进食较干或油腻食物后出现严重的恶心,食欲下降明显,发病以来体重下降5kg左右。2009年3月左足底出现黑褐色皮疹。

实验室检查:便OB(+),CA125 77.4U/ml,血β2微球蛋白3.43mg/L(↑),IgM0.33g/L(↓),余结果基本正常。

诊断要点和思路
此内容为收费内容
随访结果

相关影像学检查:①胃镜:胃体皱襞粗大、充血、多发息肉样改变,覆白粘苔,触之易出血,胃窦黏膜及十二指肠球腔、球后、降部多发息肉样改变。②结肠镜:阑尾及盲肠见3个息肉样隆起,表面黏膜坏死覆白苔,升结肠起始段见扁平状隆起。③全身MRI弥散加权成像:双侧颈上深组、锁骨上窝、腋下、脾门、腹膜后、盆腔内左侧髂血管旁及左侧腹股沟多发淋巴结肿大;胃、十二指肠壁、小肠壁多发异常高信号。胰尾异常信号。左侧肱骨上段、左侧髂骨及右侧股骨颈异常信号。

病理:胃镜病理:(胃体)胃黏膜、固有膜及黏膜下层见梭形细胞肿瘤浸润,病变符合胃肠间质瘤(GIST),免疫组化:CD34(++),DOG-1(+),CD117(+),SMA(+),S-100(+)。肠镜病理:(盲肠)炎性渗出、肉芽组织、结肠黏膜内有梭形细胞,免疫组化:Vimentin(+),EMA(+),AE1/AE3(-),CgA(+),syv(-),CD20(+),CD3散在(+),考虑不除外胃肠间质瘤。淋巴结活检:(右颈部)淋巴结内有成片S-100阳性的细胞,可能为黑色素瘤。左侧腹部黑色皮疹活检病理:恶性黑色素瘤。

【FDG PET/CT图像及全身骨显像】(图1~图5)

图1 PET MIP显像

左颌后、双颈部、双锁骨上、双侧腋下、腹主动脉旁、胃大弯侧、脾门、肠旁和左肾外侧及左腹股沟可见多发放射性摄取异常增高淋巴结,大小0.8~1.2cm,标准摄取值(SUV)为1.6~6.0

引自:主编:李方 姚稚明.PET/CT疑难病例精解.第1版.ISBN:978-7-117-17027-7

图2 PET/CT融合图像

双肺内多发结节,大小为0.4~0.8cm,部分放射性摄取轻度增高,SUV为0.6~1.0

引自:主编:李方 姚稚明.PET/CT疑难病例精解.第1版.ISBN:978-7-117-17027-7

图3 FDG PET/CT腹部横断层图

A. CT纵隔窗;B. PET图像;C. PET/CT融合图像。胃壁明显增厚,放射性摄取异常增高,SUV为3.2~7.8。
肠道可见多发散在放射性摄取增高灶,大小1.0~3.2cm,SUV为2.5~10.9

图4 PET/CT融合图像

T1椎体右侧横突、胸骨体偏左侧、左肱骨近肩关节处、骶骨近左侧骶髂关节处、右股骨上段可见多发骨放射性摄取异常增高灶

图5 全身骨显像

全身骨骼未见明显异常

引自:主编:李方 姚稚明.PET/CT疑难病例精解.第1版.ISBN:978-7-117-17027-7

【FDG PET/CT图像表现】

PET/CT显像:左颌后、双颈部、双锁骨上、双侧腋下、腹主动脉旁、腹腔内(胃大弯侧、脾门、肠旁和左肾外侧)及左腹股沟可见多发放射性摄取异常增高结节双肺内可见多发散在小结节影,部分放射性摄取轻度增高。左下肺前基底段可见斑片影,未见明确放射性摄取增高。肝脾大,脾脏放射性摄取略高于肝脏。胃壁明显增厚,放射性摄取异常增高。肠道内可见多发散在放射性摄取增高结节。全身骨髓摄取明显增高。肱骨及股骨上1/3骨髓显影。T1椎体右侧横突、左肱骨近肩关节处、胸骨体偏左侧、骶骨近左侧骶髂关节处、右股骨上段可见多发放射性摄取异常增高灶。腹部皮肤表面未见明确放射性摄取异常增高病灶。

【需要鉴别的疾病】

1.淋巴瘤;

2.胃癌伴多发转移;

3.肺癌伴多发转移。

点 评
此内容为收费内容
上一篇:病例 IgG4相关硬化性疾病伴早期乙状结肠癌 下一篇:病例 前纵隔原发绒癌一例
评论
发表评论
典型病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