病例详情-病例-人卫临床助手-人民卫生出版社 Insert title here Insert title here
Insert title here
首页 >  病例 >  病例 膀胱癌术后肠代膀胱黏液分泌所致代谢增高
病例 膀胱癌术后肠代膀胱黏液分泌所致代谢增高
案例诊断
膀胱癌;
病 史

男性,45岁,膀胱全切+回肠原位代膀胱术后6月余。1年半前因“终末血尿10月余”行膀胱镜检查及膀胱肿物电切术,病理结果:膀胱移行细胞癌I~II级。术后3个月膀胱镜发现膀胱右侧壁肿物,再次经尿道膀胱肿瘤电切术,病理报告为低级别非浸润性尿路上皮癌。半年后复查膀胱镜,发现膀胱肿瘤再次复发,随后在全麻+硬膜外下行膀胱全切+回肠原位代膀胱术。膀胱切除术后6个月入院复查,行PET/CT显像了解有无肿瘤复发转移。

诊断要点和思路
此内容为收费内容
随访结果

膀胱镜及超声复查于肠代膀胱内均未见软组织肿块或其他形态改变,钳取组织3块,病理均为炎症改变。为了进一步明确诊断,再次行盆腔PET/CT扫描,同样予呋塞米促排延迟显像,此次显像肠代膀胱内未见异常浓聚影,肠腔内也未见软组织影(见下图3和图4)。结合2次显像所见及临床其他检查,第一次PET/CT显像所见浓聚影为生理性浓聚(肠代膀胱分泌黏液摄取FDG所致)。

【FDG PET/CT图像】(图1~图4)

图1 第一次PET/CT呋塞米促排延迟显像 PET MIP图像

呋塞米促排延迟显像于盆腔内可见多个异常浓聚灶

引自:主编:李方 姚稚明.PET/CT疑难病例精解.第1版.ISBN:978-7-117-17027-7

图2 PET/CT盆腔横断面图像

A~C分别为同层面CT、PET、PET/CT融合图横断层图像;D~F、G~I、J~L同样为同层面CT、PET、PET/CT融合图横断层图像。呋塞米促排清除肠代膀胱内有放射性聚集的尿液后,延迟显像于肠代膀胱内可见多个异常浓聚灶,其中较大者CT于相应部位可见异常软组织密度影(图A),较小浓聚灶处未见明显软组织密度影;另外于直肠右侧旁及右侧闭孔内肌旁各见一个浓聚灶,CT于相应部位见组织结构紊乱

图3 第二次PET/CT显像呋塞米促排延迟显像PET MIP图像

患者第一次PET显像提示肠代膀胱内有病灶,行膀胱镜及超声复查,膀胱镜及超声检查于肠代膀胱内均未见明显异常;再次行PET/CT显像,呋塞米促排后肠代膀胱内未见异常浓聚灶(注:盆腔内所见浓聚影为肠道生理性摄取)

引自:主编:李方 姚稚明.PET/CT疑难病例精解.第1版.ISBN:978-7-117-17027-7

图4 第二次PET/CT显像呋塞米促排盆腔横断层融合图像

第一次PET/CT显像所见的浓聚灶此次显像均消失

引自:主编:李方 姚稚明.PET/CT疑难病例精解.第1版.ISBN:978-7-117-17027-7

【FDG PET/CT图像表现】

全身PET/CT显像见尿液经输尿管排入小肠(肠代膀胱)内,除肠代膀胱内见放射性浓聚外,全身其他部位未见异常浓聚影。为了清除肠代膀胱内尿液放射性,经用呋塞米促排后再次行盆腔局部延迟显像。呋塞米促排后图像示:于肠代膀胱前壁及右侧壁见3处浓聚影(图2A~I),大小分别为5.9cm×2.9cm×4.6cm、1.6cm×1.2cm×1.2cm、1.4cm×1.1cm×1.2cm,SUVave分别为9.3、7.8、5.8,最大浓聚处CT见软组织密度影。另于右侧闭孔内肌旁及乙状结肠右旁各见1个结节状浓聚影(图2J~L),大小分别为1.0cm×0.8cm、1.2cm×1.0cm,SUVave分别为3.3、4.3,CT于相应部位见软组织稍增厚。

【需要鉴别的疾病】

1.膀胱癌术后肠代膀胱肿瘤复发;

2.肠代膀胱生理性摄取。

点 评
此内容为收费内容
下一篇:病例 小肠溃疡
评论
发表评论
典型病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