童某某,女,22岁。
1997年上呼吸道感染后咳嗽、咳痰,并出现吸气性呼吸困难,无声嘶、呛咳等,当地医院CT及喉镜发现“声门下气管壁增厚,管腔狭窄”,气管黏膜活检病理回报为慢性炎症,抗感染治疗效不佳,症状进行性加重。
2001年因呼吸困难加重,外院予以气管切开置管,并行声门下CO2激光粘连松解术。术后堵管。
2002年发现四肢间断淡红色丘疹、血小板减少及白细胞减少,激素治疗后恢复,同时呼吸困难亦有减轻。1年后停用激素。停药2周后呼吸困难明显加重,再次行气管切开及声门下粘连松解术,未继续激素治疗。
2007年12月上呼吸道感染后突发窒息,第三次气管切开并植入T管。9个月后取出T管时出现声嘶,但无呼吸困难。
2009年2月因憋气、发绀,静息状态下三凹征,口唇微绀,急诊喉科检查见:双声带、室带光滑,双杓活动佳,声门下方1cm处明显环形狭窄,孔径约3~4mm。给予第四次气管切开及T管置入后收入我院ENT科。
既往:时有四肢关节痛。2005年9月因右中耳乳突炎手术治疗,病理示胆固醇性肉芽肿。同年外院诊为Ⅲ型肺结核,规范治疗。
查体:一般可,神清语利,体温正常,血压110/70mmHg,皮肤黏膜及浅表淋巴结无肿大,耳鼻无红肿、畸形,颈中部气管置管状态(图1),伤口无红肿及分泌物。甲状腺不大,气管居中,胸廓无畸形,心肺肝脾未见异常,四肢关节未见异常。

图1
气管置管状态
喉部CT(图2a~b):双侧杓会厌皱襞略增厚,双侧声带、室带及喉腔各壁软组织明显增厚,声门腔狭窄,声门下1.15cm处气管管腔环形狭窄,横径0.74cm,前后径0.67cm。

图2
喉CT:a.喉部气管环明显增厚、狭窄b.双侧声带及喉腔各壁软组织增厚,声门狭窄
喉科术中查:喉腔前后径短,会厌、室带、喉室及声带无新生物及粘连挛缩;声门下环形狭窄,钳取部分狭窄组织,质脆,送病理检查,植入T管。
因发现ANA(+),我科会诊考虑为RP,SLE不除外,转入我科。
复查化验:WBC4.3×109/L,Hgb112g/L,Plt136×109/L,ESR65mm/h,CRP(-),RF(-),ANA 1∶1280,抗ds-DNA(ELISA法)172IU/ml,ds-DNA(IF)(+),抗SSA(双扩散法)1∶4,抗核小体抗体(+),抗组蛋白抗体(+),狼疮抗凝物53.8秒(27~41),C3 44.5mg/ dl,C4 6.8mg/dl,ANCA(-),ACL(-),IgG2080mg/dl,IgA、IgM正常;生化常规正常;尿常规(-),PPD(-)。
肺CT:双肺上叶尖段纤维条索及硬结灶,双肺多发散在大小不等类圆形影;边缘模糊,可见毛刺。
纯音测听:右耳中度传导性耳聋;声阻抗:右耳异常(B型曲线)。前庭功能:左侧水平半规管功能减弱;未记录到眼震。
颞骨CT:右耳乳突术后,右耳中耳炎;左耳未见异常。
耳软骨活检:可见软骨细胞增生、软骨基质明显变性,符合RP改变。
诊断:SLE+RP。
经激素及免疫抑制剂治疗后病情好转,补体回升。5个月后复查,病情稳定,化验ESR、CRP、C3正常。取出T管,换细管径金属套管。半年后再次成功拔管。随诊18个月病情稳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