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某某,男,48岁。
入院前3年无明显原因出现反复口腔溃疡,1~2次/月,伴左眼视力下降,外院诊断为虹睫炎、葡萄膜炎,反复发作3次/年,间断使用激素,无规范治疗。2009年5月因头痛、头晕及短视记忆丧失,于外院头MRI示缺血病灶,诊断为白塞病,予以激素及免疫抑制剂治疗,后因肝功能异常,改为激素及来氟米特治疗,渐停用。
2009年1月无明显原因出现复视,外院注射肌苷后好转。4天前再次出现复视,肌苷治疗无效,后来我院就诊收入院。
既往体健。
查体:一般情况好,神清、语言流利,体温正常,血压130/80mmHg。浅表淋巴结未及肿大。皮肤黏膜未见异常,双眼视力大于1米指数。头向左肩倾斜,右眼内收不能,上视、下视受限。右眼球外下旋见明显震颤。左眼外展露白2mm。结膜、角膜未见异常,眼底检查未见异常。甲状腺不大,心肺肝脾未见异常、四肢关节无肿胀畸形、四肢肌腱未引出病理征。
左眼外展受限,眼科检查诊断为有动眼神经麻痹。
化验:WBC8.5×109/L,Hb153g/L,Plt206×109/L,ESR、RF、CRP、ANCA、ANA、抗ENA抗体、AKA、APF、Acl均(-),C3、C4正常;肝肾功能正常。尿常规正常。
腰穿压力:210mmH2O,CSF髓鞘蛋白0.68nmol/L(略高),IgG合成率正常。
胸片(-);腹部B超未见异常。
颈动脉B超未见异常。
头MRI(图1a):左基底节、胼胝体膝部及右枕部白质多发腔隙灶;右中脑可疑信号;MRA未见异常。
诊断:白塞病,脑病,动眼神经受累。
予以激素及LEF治疗(既往免疫抑制剂CTX使用后肝酶增高);3个月后复查,脑干区病变消失(图1b);继续随诊15个月,病情稳定。

图1
a. 颅脑MRI示右侧中脑见斑片状长T2信号影;b. 治疗3个月后复查MRI该异常信号影消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