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某某,女,40岁。
2000年8月出现胸闷气短,咳嗽及关节痛,外院多种抗生素治疗无效。2001年1月因双膝、踝及腕关节痛,无发热、皮疹及口腔溃疡,外院诊断为RA,予以中药治疗效不佳。2002年1月于北京某医院就诊,检查结果不详,诊断为皮肌炎,予以激素+免疫抑制剂治疗后好转。1年后停用免疫抑制剂,但仍坚持服用激素12.5mg/d。
之后每年冬季咳嗽、气短、发热等症状复发,均经抗生素及激素+CTX治疗之后症状控制。多次肺CT:双肺间质改变,但无加重;肺功能显示:限制通气障碍及弥散功能障碍DLco41%。
2007年年底因发热、全身水肿、皮下包块、活动后气短,来我院就诊收入风湿科。
既往史:患者为矿工多年,曾被当地医院诊断为矽肺。
查体:一般情况差,重病容,卧床,活动后气短,体温正常,血压105/70mmHg,浅表淋巴结未及肿大,双上眼睑及面颊部皮肤潮红、轻肿,轻度突眼,口唇及指端稍发绀,耳鼻未见畸形,甲状腺不大,颈静脉稍怒张,心率110次/分,律齐,未闻及杂音,双肺未闻哮鸣音,双下肺背部闻及细小湿啰音。下腹部肿胀,腹水征(-),肝脾未见肿大,双手指末端杵状指,PIP及MCP肿胀明显,双手不能握拳,双下肢水肿明显,左臀部以皮下包块,形状不规则,质地硬3cm×5cm大小,无压痛。
化验:血象正常,ESR正常、RF88RU/ml,CRP增高,ANA1∶160,抗ENA、ds-DNA均(-)、Jo-1(+++),ANCA(-),CK2468U/L,FT3减低,FT4减低,TSH增高,TgAb(++),TmAb(+++),肝肾功能正常,尿常规(-)。血气分析:低氧血症。
肺CT(图1):双肺大片状间质改变,胸膜下线明显、广泛,新发生肺大泡;心包积液。

图1 皮肌炎肺间质改变
双肺野外带可见明显胸膜下线呈橘瓣状,伴双肺大片毛玻璃影及肺间质纤维条索影
外科会诊:皮下包块活检为钙化组织,考虑与皮肌炎病情活动有关。
诊断:皮肌炎、Jo-1综合征,肺间质病变伴感染、心力衰竭;甲状腺功能低下;矽肺。
经抗炎、强心、利尿、甲状腺补充治疗后,症状缓解,心力衰竭消退,缺氧状态缓解,并且可以下床及行走。之后加用适量激素及免疫抑制剂治疗,病情稳定。失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