男性,61岁,因“腰骶部疼痛1个月”入院。患者自诉痔疮多年,于1个月前在本院行手术治疗,术后恢复良好。仍感腰骶部疼麻不适,局部有压痛,无放射痛,休息后缓解,活动后加重。大便时有坠胀感,小便无异常。遂前来我院就诊,以骶骨肿瘤收入院。既往痔疮手术史,无输血。否认其他病史。查体发现,骶后及双侧局限性压痛。臀沟两侧痛觉减退,双下肢感觉肌力无异常。双膝反射(+ +),踝反射右侧(+ )、左侧(-);双侧Babinski征(-)。影像学检查:X线片:骶骨下段骨质密度减低。CT:骶骨骨质破坏,破坏区形态不整,边缘模糊,破坏区周围示软组织肿块,并向前突入盆腔,软组织肿块内可见多发斑点状骨化影。L5椎体后缘示类圆形骨质破坏,破坏区边缘清楚,周围无硬化。考虑为肿瘤,L5椎体后缘骨质破坏,转移瘤? MRI:S2~4范围内见块状异常信号影,大小约42mm×60mm×56mm,病变呈稍长T2稍长T1信号,内部散在囊片状长T2等T1信号及长T2短T1信号,病变边界不清,骶骨骨质破坏,骶椎间盘残存,骶管、双侧骶神经包绕。病变后部软组织内见片状压脂像高信号影(图1)。考虑骶骨脊索瘤可能性大,手术前检查,胸部X线片:左肺下叶可见一类圆形高密度影,边缘较清,密度欠均匀。常规检查后,进行了手术治疗,行骶骨肿瘤切除,椎弓根螺钉、髂骨钉内固定术。


图1 X线片:骶骨下段骨质密度减低。胸部X线片:左肺下叶可见一类圆形高密度影,边缘较清,密度欠均匀。CT:骶骨骨质破坏,破坏区形态不整,边缘模糊,破坏区周围示软组织肿块,并向前突入盆腔,软组织肿块内可见多发斑点状骨化影。MRI: S2~4范围内见块状异常信号影,大小约42mm×60mm×56mm,病变呈稍长T2稍长T1信号,内部散在囊片状长T2等T1信号及长T2短T1信号,病变边界不清,骶骨骨质破坏,病变后部软组织内见片状压脂像高信号影
术后复查CT:L4、5椎体及双侧骶髂关节可见高密度金属固定器影。S2及以下尾骨骨质缺如,可见巨大高低混杂软组织密度肿块影并突入盆腔,L5椎体下缘可见类圆形低密度影。术后5个月CT:骶尾骨部分骨质缺如,残留的骶尾骨、双侧髋臼及髂骨骨质破坏,周围有软组织肿块,软组织向盆腔蔓延,呈多发条索样改变。骶尾骨皮下软组织缺如。膀胱内有引流管,符合骶尾部肿瘤术后,考虑肿瘤复发。术后7个月CT:扫描层面见T11、12及诸腰椎均示不同程度骨质破坏,部分可见周围软组织肿块。结果:T11、12及诸腰椎转移瘤可能性大。
对于骶骨肿瘤的治疗,首选还是手术治疗。采用手术切除的方法,切除后予以重建。对于S2的肿瘤,肿瘤切除后的重建还是必要的。多采用椎弓根螺钉与髂骨钉结合的方法,可以取得良好的治疗效果(图2)。不论肿瘤是否转移瘤,手术切除仍然是综合治疗的一个重要的方法。

图2 腰髂内固定
患者手术后,切口感染,予以常规清创、换药等一系列的治疗,患者切口仍然不愈合。在治疗期间,患者肿瘤复发并发生全身转移,导致患者手术后7个月死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