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经根管是指从硬膜囊所发出的神经根向外行走穿出椎间孔所经过的骨纤维性通道。前面为椎体和椎间盘,后面为黄韧带、椎弓下切迹和关节突关节,内侧为硬膜囊。
腰椎神经根管是一立体空间概念,其走行过程中任一因素增生或移位均可能导致相应神经根压迫,出现相应的临床症状和体征。神经根管型狭窄一般只压迫单一神经根,故其体征较为局限。L4神经根受压者感觉减弱主要位于小腿内侧,可出现股四头肌肌力减弱,膝反射可减弱。L5神经根受压者感觉减弱主要位于小腿外侧,常出现伸肌肌力减弱,跟腱反射可减弱。体征与单侧椎间盘突出症十分相似,但更为严重。由于侧隐窝狭窄所引起的临床症状与神经根管狭窄难以辨别,临床上常不加区分的统称为神经根管狭窄症。神经根管狭窄症的手术效果,无论是下肢的放射性症状还是腰痛的缓解,一般较中央型椎管狭窄症满意,尤其是对于单节段的神经根管狭窄。
男性,68岁,因“腰痛并双下肢麻木、疼痛20余年”入院。保守治疗效果不明显。近2个月,上述症状加重,间歇性跛行距离不足百米,卧床休息症状略有缓解。查体:腰椎屈伸活动范围正常,左小腿外侧及足外侧痛觉减弱,双下肢关键肌肌力V级。左侧踝反射消失。左下肢直腿抬高试验(+)50°。腰椎CT(图1)及MRI(图2)提示腰椎中央管合并神经根管狭窄。

图1 CT示L4、5水平可见中央管及神经根管狭窄,关节突关节增生、肥大,黄韧带增厚

图2 MRI
(1) T2加权像正中矢状位可见严重的L4~S1节段椎管狭窄及相对较轻的L3、4水平狭窄; (2)横断面像显示L4、5水平中央管及侧隐窝狭窄
腰椎管狭窄症首先要考虑保守治疗,如果保守治疗无效可以考虑手术。手术治疗的方法有多种,要重视椎板间开窗,尤其是在中央管不是非常窄的情况下,腰椎管两侧彻底的开窗减压较为可靠,开窗方式可选择椎板下潜行减压,而不作椎板切除,尽可能保持脊柱稳定性。不加选择的采取全椎板切除的大刀阔斧式的手术方法是错误的,由此造成的术后瘢痕粘连可能使症状缓解不明显,甚至加重。当然,对于合并较重中央型椎管狭窄患者,全椎板切除是一种有效、快捷的手术方法。
患者行L5全椎板切除,切除部分L4下椎板及部分S1上椎板,双侧L5~S1神经根减压,L4~S1椎弓根螺钉内固定,后外侧植骨融合。术后1年随访,复查腰椎X线片显示腰椎内固定位置良好(图3)。

图3 术后1年腰椎正侧位X线片可见减压内固定征象,内固定位置良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