病例详情-病例-人卫临床助手-人民卫生出版社 Insert title here Insert title here
Insert title here
首页 >  病例 >  病例 反复腹胀半年,再发1周——肝豆状核变性并肝硬化失代偿期
病例 反复腹胀半年,再发1周——肝豆状核变性并肝硬化失代偿期
案例诊断
肝豆状核变性;肝硬化失代偿期
病历摘要

患者男性,35岁,农民,未婚,广东省中山市东升镇人,因“反复腹胀半年,再发1周”于2006年11月22日入院。

现病史:患者于半年前无明显诱因出现腹胀,伴全身乏力,曾在当地医院住院,诊断为“肝硬化失代偿期”,经护肝、营养支持等治疗后(具体不详),症状缓解出院;但病情反复,后再于当地医院住院治疗,长期服用中药治疗(具体不详)。1周前上述症状再发,自服“中药”(具体不详)治疗曾出现解黑便,于当地医院门诊治疗后黑便缓解,但仍腹胀,伴头晕、头痛、失眠,遂来我院就诊,门诊拟“肝硬化失代偿期”收入我科做进一步诊治。

既往史:近3年有“慢性前列腺炎”病史;否认慢性肝炎病史。

个人史:患者为独生子,自幼体弱多病,从小书写时手颤,学习成绩比一般同龄人差,小学未毕业,体育运动、体力劳动比较差,不能正常的参加农业劳动和工厂工作。无嗜酒史,无疫水接触史。

家族史:其父死于“胃癌”,其母死于“心脏病”(具体不详),父母非近亲结婚。父代兄弟姐妹无类似病例。

入院查体:体温36.5℃,脉搏65次/分,呼吸20次/分,血压124/55mmHg,体重60kg。神志清醒,慢性病容,面部皮肤较黑,自主体位。皮肤、巩膜轻度黄染,无肝掌、蜘蛛痣,双下肢见多处瘀斑,浅表淋巴结无肿大。双侧瞳孔等圆等大,直径约3mm,对光反射灵敏。伸舌居中。颈无抵抗,气管居中,甲状腺无肿大。双肺呼吸音粗,未闻及干湿性啰音。心界叩诊不大,心率65次/分,律齐,各瓣膜听诊区未闻及病理性杂音。腹部膨隆,无腹壁静脉显露,腹软,无压痛及反跳痛,未及包块,肝肋下及剑突下未及,脾肋下3cm可及,质硬,边缘钝,胆囊未触及,Murphy征阴性,腹部叩诊呈鼓音,可疑移动性浊音,双肾区无叩击痛,肠鸣音3~4次/分,无气过水音。脊椎及四肢无畸形,双手掌微震颤,双下肢轻度可凹陷性水肿。四肢肌力、肌张力正常,生理反射存在,病理反射未引出。

入院诊断:肝硬化(失代偿期)。

辅助检查:

血常规(2006-11-22):白细胞3.0×109/L,淋巴细胞百分数11.2%,中性粒细胞百分数80.1%,红细胞3.93×1012/L,血红蛋白115g/L,血小板29×109/L。

大、小便常规及大便隐血试验未见异常。

生化八项(2006-11-22):钠135mmol/L,余项正常。

DIC套餐(2006-11-22):Fbg正常,PT 16.8秒,PT-INR 1.48,APTT 45.9秒,TT 28.8秒,Fbg:C 1.32g/L。

HIV-Ab、USR、肝炎免疫全套(2006-11-23)均为(-)。

肝功能全套(2006-11-23):TBIL 28.2μmol/L,IBIL 20.1μmol/L,TP 52.4g/L,ALB 27.4g/L,A/G 1.1,AST 61IU/L,TBA 21.0μmol/L,余正常。

心电图(2006-11-22):窦性心律,T波改变(Ⅱ、aVF、V5、V6T波低平)。

胸片(2006-11-22):心影形态、大小未见异常,右下肺见斑片状密度增高影,边缘模糊;印象:右下肺炎。

腹主动脉彩超(2006-11-22):未见明显异常。

肝、胆、脾B超(2006-11-23):肝硬化,胆囊壁增厚,脾脏肿大。

小榄人民医院上腹部CT(具体时间不详):肝硬化,脾大,门静脉高压,拟脾门外周食管下段静脉曲张,少量腹水,左肾受压前移。

头颅CT(2006-11-25):轻度脑萎缩。

眼科会诊意见(2006-11-24):双眼角膜角巩膜缘侧内皮细胞处均可见一棕黄色色素环,考虑为K-F环。

病例讨论记录
此内容为收费内容
后记
此内容为收费内容
上一篇:病例 纳差、乏力尿黄1个月余,加重10天—酒精性肝病合并低钾血症 下一篇:病例 右下肢水肿2个月余,眼黄、尿1个月余—疑诊深静脉血栓形成并急性胆管炎
评论
发表评论
典型病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