患者男性,42岁,因“反复头痛7年,再发伴心悸、胸闷、气促半个月”于2006年8月22日20时45分入院。
现病史:患者于7年前起无明显诱因反复出现头部闷痛,每次持续数小时至数天不等,无恶心、呕吐,无头晕、耳鸣,无视物模糊、黑矇、意识障碍。患者曾到当地医院就诊,诊断为“高血压”,予降压等治疗后症状可缓解(具体诊治不详);患者一直未正规服用降压药治疗,血压监测不详。近半个月来患者再次出现头痛,且出现次数较频密,症状较重,伴心悸、胸闷、气促,以活动后明显,有夜间阵发性呼吸困难,无畏寒、发热,无咳嗽、咳痰,无胸痛、咯血。起病后,患者双下肢偶有水肿。
既往史:2年前曾因“酒后呕咖啡样胃内容物”在我院消化内科住院治疗,诊断为“出血性胃炎”。
个人史:嗜烟20余年,约1包/日;嗜酒20余年,喝白酒约1000g/d,已戒酒1年余。
家族史:其母有“高血压”病史,死于“脑血管意外”。
入院查体:体温:36.5℃,脉搏:98次/分,呼吸:22次/分,血压:185/140mmHg。急性面容,自主体位。口唇、肢端均无发绀。颈静脉稍充盈,甲状腺无肿大。双肺呼吸音粗,未闻及干湿性啰音。心界向两侧扩大,心率98次/分,律齐,心尖区可闻及2/6级收缩期杂音,不传导。腹平软,无压痛、反跳痛,肝肋下2cm,质软,无压痛,脾肋下未及,Murphy征(-),腹水征(-)。双下肢无水肿。神经系统检查未见异常。
辅助检查:血常规:WBC 13.9×109/L,RBC、Hb、PLT均正常。尿常规:尿蛋白(+),余正常。生化(2006-8-22):钾3.1mmol/L,尿素氮13.5mmol/L,肌酐181μmol/L,葡萄糖9.7mmol/L,钠、氯、钙、总二氧化碳均正常。红斑狼疮细胞(-),风湿三项、血沉、抗结核抗体、ds-DNA、血脂四项、CK、CK-MB、血浆肾素、血浆醛固酮、血浆血管紧张素Ⅱ均未见异常。肝功能:ALT 85IU/L、GGT 384IU/L、AST 65IU/L,T-BIL、I-BIL、D-BIL均正常。UA:552μmol/L。蛋白:总蛋白、白蛋白、球蛋白均正常;A/G 1.1。24小时尿量3600ml,24小时尿钾12.6mmol/L(正常值为25~100mmol/L),24小时尿蛋白定量1116mg/24h(正常值为28~141mg/24h)。胸片:心影明显向两侧扩大(心肌炎?心包积液?),心功能不全;心胸比例0.70。心电图:窦性心动过速,PtfV1明显增大,左、右心室肥大+劳损,Q-T间期延长。腹部B超:肝内胆管壁毛糙,胆囊壁毛糙,脾未见异常,双肾多发囊性包块———多囊肾,双肾多发性小结石,双输尿管、膀胱未见异常,左侧肾上腺区高回声团(性质待定),双侧肾动脉未见明显异常。双肾、肾上腺CT平扫:双肾多发囊肿,双肾上腺未见实质性病变,左侧肾上腺受囊肿压迫。心脏彩超:左心明显扩大,左室壁明显增厚,少量心包积液,二尖瓣轻度关闭不全,左心收缩功能稍低;其中:室间隔厚度14mm,左室内径(ED)58mm,左房内径(ES)44mm,左室后壁厚度13mm;左室射血分数51%。眼底检查为高血压Ⅱ期改变。
入院诊断:①多囊肾并高血压;②高血压心脏病:心功能Ⅲ级;③低钾血症。
治疗经过:入院后考虑患者有血压高、心功能不全及血钾稍低,予以利尿合剂(由硝酸甘油、呋塞米等组成)静脉滴注改善心功能及降压,同时予以补钾等对症支持治疗。入院后第3天(2006-8-24)复查生化示:钾2.7mmol/L,总二氧化碳31mmol/L,肌酐137μmol/L,钠、氯、钙、尿素氮、葡萄糖均正常;考虑到患者血钾较入院时降低,且尿量较多(3600~4200ml/d,以夜尿增多为主),遂停用利尿合剂,继续补钾,同时加强降压。入院后第5天(2006-8-26)再次复查生化示:钾、钠、氯、钙、尿素氮、肌酐、葡萄糖均正常。经上述处理后,患者头痛、胸闷、气促、心悸缓解,血钾恢复正常,血压也基本正常。
目前使用的降压药:厄贝沙坦、贝那普利、左旋氨氯地平(施慧达)、美托洛尔、螺内酯(加用螺内酯降压后效果较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