患者男性,80岁,广东中山小榄镇人,农民,因“反复咳嗽、气促10余年,伴呼吸困难2小时”于2010年2月17日入院。
现病史:患者于10年余前起无明显诱因反复出现咳嗽、咳痰、气促,活动后明显加重,痰为白色黏痰,无胸痛、胸闷、心悸、头晕,无咯血、盗汗;曾多次在我院及外院住院。2009年4月在中山市第二人民医院住院,诊断为“双肺继发型肺结核并感染、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经抗结核及抗感染、平喘、化痰及对症支持治疗后好转出院;之后规则抗结核治疗半年治愈。2010年1月31日至2月12日因“突发气促加重1小时”在我院住院,诊断为“右侧自发性气胸、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并感染、右上肺多发肺大疱、Ⅱ型呼吸衰竭”,经胸腔闭式引流术及抗感染、止咳、化痰等对症治疗后症状缓解;复查胸片示“肺复张”后出院。入院前2小时患者剧烈咳嗽后气促明显加重,呼吸困难,伴发绀、神志淡漠;遂由救护车送我院急诊,急诊拟“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气胸?”收入我科作进一步诊治。本次起病以来,患者无发热、寒战,无肢体抽搐、大小便失禁,无午后潮热、盗汗、咯血;精神、食欲、睡眠差,近期体重无明显变化。
既往史等:既往有“慢性乙型肝炎、肝炎后肝硬化、陈旧性肺结核”病史。否认糖尿病、高血压等病史。无不良嗜好,无进食鱼生史。家族史无特殊。
入院查体:体温36.0℃,脉搏106次/分,呼吸10次/分,血压90/64mmHg。浅昏迷状,明显消瘦,被动体位。浅表淋巴结未触及肿大。双侧瞳孔等圆等大,对光反射迟钝。全身明显发绀,唇色青紫。颈无抵抗,无静脉怒张,气管偏左,甲状腺无肿大。桶状胸,右侧胸廓饱满,呼吸运动双侧不对称,呼吸深慢,右侧肺野语颤减弱,右肺叩诊呈鼓音,左肺叩诊呈过清音,右肺呼吸音明显减弱,左肺呼吸音增粗,未闻干湿性啰音。心前区无隆起,叩诊心浊音界正常,心率106次/分,心律不齐,可闻及期前收缩,心音低钝,各瓣膜听诊区未闻及病理性杂音。腹呈舟状腹,可见腹壁静脉曲张,腹部柔软,肝、脾、胆囊肋下未及,移动性浊音(-),肝浊音界存在,肠鸣音5次/分。双下肢无水肿。膝反射减弱,病理反射未引出。
辅助检查:血常规示:WBC 10.0×109/L,Hb 107g/L。血气分析示:pH 7.172,PaO2 87.8mmHg,PaCO266.5mmHg。随机血糖12.9mmol/L。DIC示:PT 15.0秒,APTT 45.0秒。D-二聚体650μg/L。肝功示:γ-GT 59IU/L,余项未见明显异常。蛋白:TP 55.5g/L,ALB 23.9g/L。乙肝两对半示:HBsAg(+),HBsAb(-),HBeAg(-),HBeAb(+),HBcAb(+)。尿常规、电解质、肾功、心酶正常。心电图示:窦性心律,偶发房性期前收缩。2010-2-17胸腔闭式引流术后查胸片示:右侧气胸,右肺压缩8%;慢性支气管炎、肺气肿伴左下肺慢性感染;双上肺陈旧性肺结核。2010-2-23复查胸片示:右肺组织压缩情况基本同前,左下肺渗出病灶较前稍有增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