病例详情-病例-人卫临床助手-人民卫生出版社 Insert title here Insert title here
Insert title here
首页 >  病例 >  病例 肿瘤性头痛的鉴别诊断
病例 肿瘤性头痛的鉴别诊断
案例诊断
颅内肿瘤
病历摘要

男性,33岁,汉族。

主述:反复头痛两周。

病史:患者于两周前无明显诱因出现头痛,为胀痛,阵发加重,伴头晕、恶心、多次呕吐胃内容物,非喷射性,无畏寒、发热,无昏迷、抽搐,无记忆、语言障碍,无肢体感觉、活动障碍,无大小便失禁,体重无明显减轻。

既往史:否认肝炎、结核、糖尿病史,否认中耳炎、鼻窦炎史,无吸烟史。

个人史:无异常。

家族史:无特殊。

体格检查:神志清楚,双侧瞳孔等大等圆,直径3mm,对光反射灵敏,眼球各方向运动好,视物无重影,视野粗测无异常,查眼底视乳头水肿。各颅神经未见异常。颈软,四肢肌力、肌张力、感觉、反射未见异常。病理征阴性。急诊头颅CT平扫显示右颞顶叶大脑镰旁见一环形混杂密度肿块影,大小约31mm×43mm,边缘清楚,其内可见结节状稍高密度影。周围可见大片状不规则形低密度水肿带(图1)。右侧脑室受压变形,中线结构左移。

图1 头颅CT 平扫+增强

初步诊断:①颅内肿瘤。急诊给予甘露醇脱水、丙戊酸钠口服,同时给予补液和营养支持。患者症状缓解,头痛减轻;②颅内感染。

初步分析:患者以头痛为主要症状,伴有呕吐,视乳头水肿,脱水治疗有效,可以明确是颅内压增高引起的头痛,结合CT资料,颅内高压的原因以脑肿瘤的可能性最大。病变位于颞顶叶深部,该部位发生的肿瘤,首先要考虑恶性星形细胞瘤,其次是转移瘤、室管膜瘤等。颅内感染未能排除,首先要考虑脑脓肿,但患者无中耳炎、鼻窦炎病史,发病以来无寒战、发热,但不能除外隐源性脑脓肿;另外要考虑脑结核瘤,但这类患者癫痫发生率高,多有其他部位的结核病史。腰穿行脑脊液常规和生化检查可以快速筛查感染,但由于病变位于幕上,水肿明显,中线移位,禁忌行腰穿检查。即预约MRI平扫加增强扫描,同时要积极对症治疗,包括脱水、抗癫痫药物治疗和激素治疗。激素通过降低肿瘤毛细血管通透性来减轻水肿,通常选用地塞米松,它的盐皮质激素样作用相对较低,水钠潴留发生率低,优于其他激素类药物;另外地塞米松引起感染和认知功能损害的发生率低。

讨论
此内容为收费内容
诊疗经过

就诊第三天,MRI提示:右侧颞顶叶深部白质内见一椭圆形样肿块异常信号影,大小约48mm×31mm,肿块信号不均匀,T2WI及FLAIR呈现斑片状高信号及斑点、小片状低信号,T1WI呈现斑片状稍低信号及斑点、条索状稍高信号,肿块外围见一稍短T2稍短T1条状环形灶。肿块占位效应较明显,中线向左侧移位,右侧侧脑室后角受压稍变形、向外侧移位,向下压迫胼胝体右侧压部,并见胼胝体压部结构不清。肿块边界稍清,肿块周围见明显片状水肿灶信号。增强肿块不规则强化明显,周围呈环状不规则强化,内呈斑片状强化。并见坏死囊变区,未见强化。收入院进一步治疗。

病情分析:结合临床及影像学检查结果,需要鉴别恶性星形细胞瘤和转移瘤。恶性星形细胞瘤的诊断支持点:病程短,发展迅速;有头痛、呕吐等颅内高压症状;MRI显示的肿瘤周边强化及瘤周明显水肿,符合Ⅲ~Ⅳ级星形细胞瘤的影像学特点。不支持点:恶性星形细胞瘤的强化常常不规则,边界不清楚,少见边界清晰的类环形强化。转移瘤可以出现与本例类似的增强MRI表现,但不支持点有:男性最常见脑转移瘤是肺癌,患者33岁,该年龄段的肺癌发病率较低,其他恶性肿瘤的发病率也不高;无体重明显减轻症状;查体未听到啰音,肝不大;MRI显示肿瘤位于白质深部,并非转移瘤常见的白质灰质交界部位。结论:转移瘤未能排除。需行胸部照片,腹部超声,以及查血清肿瘤标记物。

辅助检查:AFP、PSA等阴性。胸片未见异常。

治疗及转归

患者后行开颅手术全切除肿瘤。因术中见肿瘤周围水肿明显,关颅后随即行同侧去骨瓣减压术。术后早期复查CT肿瘤全切除。术后第二天腰穿压力330mmH2O,予甘露醇125ml q6h脱水,后逐渐停药。复查MRI与前对比肿瘤已经切除,术区局部残留,少量积血;邻近脑组织水肿,中线结构及胼胝体压部形态基本恢复正常。拆线出院。

病理诊断:镜下:肿瘤由弥漫增生的胶质细胞和部分胞浆丰富的节细胞组成,间质血管较丰富。形态符合节细胞胶质瘤,WHOⅡ级。免疫组化:GFAP(+),Vimentin(-),MGMT(-),CgA(-),Ki-67约2%阳性。

最后诊断:右侧颞顶叶节细胞胶质瘤。

上一篇:病例 鼻咽癌还是脑膜瘤?———“一元论”的挑战 下一篇:病例 青少年鼻咽癌误诊为鼻咽纤维血管瘤
评论
发表评论
典型病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