病例详情-病例-人卫临床助手-人民卫生出版社 Insert title here Insert title here
Insert title here
首页 >  病例 >  病例 多部位感染病例5
病例 多部位感染病例5
案例诊断
多部位感染
原发病病历摘要

患者男,40岁,主因神志不清5小时以高血压脑内血肿收入院。

现病史:5小时前患者妻子发现其言语不利,小便失禁,急至当地医院就诊,查头颅CT提示:脑内出血破入脑室系统。为求进一步治疗转某三甲医院就诊,急查全脑血管造影未见异常,急诊以“高血压脑内血肿”收入神经外科。患者自发病以来无恶心、呕吐,无肢体抽搐。

既往史:有高血压病史(年限不详),多次脑梗死。否认手术、外伤、中毒、输血及药物过敏史。否认急、慢性传染病、地方病及职业病病史。

个人史及家族史无特殊。

入院时体格检查:体温36.9℃,脉搏94次/分,呼吸14次/分,血压158/110mmHg。中度昏迷。双侧瞳孔等大等圆,对光反射灵敏。心肺腹检查未见异常。双下肢无水肿。右侧巴宾斯基征(+)。

入院后主要辅助检查结果:头颅CT:脑内出血破入脑室。全脑血管造影:未见动脉瘤及血管畸形等病变。

入院诊断:高血压脑内出血,高血压3级(极高危)

入院后原发病主要治疗过程:

入院后对患者急行脑室穿刺术,术后保留脑室外引流,并每日予尿激酶2万U冲管以促进引流,并给予脱水、降颅压、抗感染及对症支持治疗,每日或隔日复查脑脊液常规及生化。术后患者呈浅昏迷与嗜睡交替状态,体温波动在38~40℃,在住院期间先后出现中枢神经系统、肺部及泌尿系统感染,均予相应抗感染治疗,各部位感染均得到控制,住院31天后转外院继续治疗原发病。出院时患者体温37.7℃,脉搏120次/分,呼吸14次/分,血压140/105mmHg。呈浅昏迷,眼球有无意识运动。脑脊液常规结果:无色清亮,白细胞数为0。脑脊液生化结果:氯化物126mmol/L,葡萄糖46mg/dl,蛋白质111mg/dl。

医院感染发生、发展和防控过程描述及分析
此内容为收费内容
此类患者医院感染防控特点

1.因原发病治疗需要必须保留脑室引流的情况下,则每次与引流管相关的操作就显得格外重要,一定要做好手卫生,严格遵循无菌操作规程,而且最好由专业技术熟练的医护人员操作,最大限度地降低因操作造成微生物污染的可能性。

2.该患者长时间实施人工冬眠疗法,住院全程使用鼻饲管,需要重点防控医院获得性肺炎(HAP)。HAP的预防措施包括抬高床头30°~45°(在原发病允许的情况下),防止口咽部分泌物吸入;用氯己定含漱液做口腔护理每4~6小时1次,以降低口咽部病原菌的定植;尽可能缩短镇静剂使用时间;经常矫正鼻饲管位置,调整进食速度和入量以避免反流。可使用超过幽门的鼻饲管如鼻十二指肠、空肠管及使用硫糖铝代替强制酸剂预防应激性溃疡,以保护胃黏膜的特性和保持胃内不利于病原菌繁殖的pH环境。

3.及时按药敏结果换用抗菌谱相对窄的抗菌药物,保护正常菌群的微生态平衡。使用肠道微生态制剂预防及治疗菌群失调。

4.做好手卫生,避免因频繁诊疗操作造成交叉污染。

上一篇:病例 多部位感染病例4 下一篇:病例 多部位感染病例6
评论
发表评论
典型病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