病例详情-病例-人卫临床助手-人民卫生出版社 Insert title here Insert title here
站长统计
Insert title here
首页 >  病例 >  病例 大肠埃希菌Ⅱ类切口手术部位感染病例1
病例 大肠埃希菌Ⅱ类切口手术部位感染病例1
案例诊断
大肠埃希菌Ⅱ类切口手术部位感染
原发病病历摘要

患者男,34岁,主因腹痛12天入院。

现病史:患者于12天前饮酒后出现全腹疼痛,呈持续性绞痛,急诊入当地医院,以急性胰腺炎给予抗感染、胃肠减压、奥曲肽及补液支持治疗后,腹部绞痛有所缓解,转为全腹胀痛,伴腰背部疼痛;皮肤、巩膜轻度黄染,小便色黄,无恶心、呕吐、腹泻等症状,为求进一步诊治遂转入某院,门诊以“急性胰腺炎”收入院。 起病以来,患者未再进食,精神、睡眠欠佳,小便色黄,大便如常,体力、体重较前下降。

既往史:1年前体格检查时发现高血脂,否认药物过敏史及手术外伤史,否认传染性疾病史。

个人史、家族史无特殊。

入院时体格检查:体温36.5℃,脉搏80次/分,呼吸20次/分,血压112/97mmHg,神志清,皮肤巩膜黄染,浅表淋巴结无肿大,双肺呼吸音清,未闻及明显干湿啰音,心率80次/分,律齐,无杂音,腹肌紧张,腹部膨隆,全腹压痛,无反跳痛,肝脾肋下未及,Murphy征(?),移动性浊音(+),肠鸣音减弱,双下肢无水肿。

入院后主要辅助检查结果:血常规(2/4):白细胞及中性粒细胞升高;肝、肾功能、血脂、电解质(2/4):总胆红素27.3(3.4~20.5μmol/L),钠125.4(136~145mmol/L)、氯93.9(95~106mmol/L),余正常。

胰腺CT扫描:①胰腺炎,伴胰周包裹性积液,小网膜囊积液;②腹腔积液,双侧胸腔少量积液;③双肾小结石,胆囊大;B超(腹腔探查):腹腔包裹性积液,右下腹已定位。

入院诊断:急性胰腺炎

入院后原发病主要治疗过程:入院后即禁食,胃肠减压,监测血糖,吸氧,心电监护,通过螺旋胃管给予肠内营养,促进坏死物质吸收和预防感染;同时积极抗感染,给予头孢孟多酯钠(瑞陵彤)4.0g ivgtt bid联合加替沙星(海超)2g ivgtt qd,对症支持治疗(5%糖盐水1 000ml,胰岛素12U,异甘草酸镁(天晴甘美)4支,脂溶性维生素Ⅱ(天兴Ⅱ)3支,10%氯化钾20ml,ivgtt,qd,醋酸奥曲肽(善宁)0.1mg,静脉注射q8h,后改为:生理盐水100ml,奥美拉唑(洛赛克)40mg,ivgtt,bid。患者于入院后5天(4月7日)右侧腹壁及颈后出现红疹,伴瘙痒,请皮肤科会诊:建议停用易致敏药物(沙星类、头孢类、氨基糖苷类抗菌药物,必要时可选用美洛培南等);补液,促进药物代谢类;甲泼尼龙40mg,静脉滴注;炉甘石洗剂外用。自4月10日患者过敏症状得到控制,患者于4月14日复查CT:①胰腺炎并胰周双侧肾周间隙及髂窝积液,大部包裹;②胆囊炎。 患者做CT后全身出现皮疹,伴瘙痒,考虑为碘过敏所致,停用抗菌药物,给予氢化可的松对症治疗,后患者皮疹消失。患者于5月1日开始发热,最高体温39℃,患者发热用药治疗效果不佳,考虑系胰腺坏死、感染加重所致,于5月5日在全身麻醉下行胰腺坏死组织清除术+腹腔引流术,术前30分钟静脉给予头孢呋辛预防手术部位感染。患者术后连续4天发热,最高体温为39.5℃。患者于6月8日在全身麻醉下行胰腺坏死组织清除术+腹腔引流术,术前30分钟静脉给予头孢呋辛预防手术部位感染。术后发热,低于38.5℃,引流液多,引流通畅。6月9日腹部平软,伤口愈合好,无压痛及反跳痛,引流通畅,有少许引流物,患者病情稳定,恢复好,加强营养,予以补液,抗炎,对症支持治疗,嘱出院继续治疗。

医院感染发生、发展和防控过程描述及分析
此内容为收费内容
此类患者医院感染防控要点

针对本类医院感染的危险因素,其防控要点主要有以下几方面:

(1)增强护理人员医院感染意识:对护理人员进行系统培训,提高其对医院感染的认识。严格执行各项操作规程和规章制度,反复落实医院感染的各项控制措施,严格遵守消毒隔离制度和无菌操作流程,尽量避免侵入性操作,彻底阻断医护人员传播病原菌的途径。

(2)加强病房管理,定期监测环境,严格执行探视制度,限制陪护人员数量,减少环境污染。 每日定时开窗通风2次,每次30分钟;床单进行湿式清扫,地面及桌面等每天用合适的消毒剂湿拖湿擦2次,定期作环境卫生学监测和病室空气监测。

(3)做好心理护理,加强个人卫生指导,提高自我防护意识。消除患者的思想顾虑,予以鼓励、安慰、关心,增强其战胜疾病的信心。经常进行个人卫生指导,改善不良卫生习惯,加强营养,保持大便通畅,向患者及家属介绍与本病有关的知识以及可能发生的并发症,提高自我防范意识,提高机体抵抗力,主动预防感染。

(4)注重基础疾病的治疗:急性胰腺炎患者的一些基础疾病如糖尿病、心血管疾病、呼吸道疾病均因术后身体抵抗力下降易引发医院感染,使切口愈合延迟。应积极治疗相关基础疾病,预防感染。

(5)手术前充分准备:据统计,缩短住院、手术时间有助于减少医院感染发生率,应尽量缩短患者手术前的准备时间。尽可能安排患者早日手术,最大限度地缩短住院时间。

(6)胰瘘是术后深部切口感染的最常见原因,预防胰瘘发生和及时有效地处理已发生的胰瘘是预防腹腔感染的关键所在。预防术后深部切口感染的发生,围术期处理的关键是改善患者的营养状况、恰当处理并发症、合理选用抗菌药物,手术中手术人员要严格无菌操作、缩短手术时间、预防术中污染,术后保证引流通畅、预防和及时处理胰瘘及腹腔内出血等并发症。

(7 对胰腺坏死感染,单纯采用保守治疗通常无效,若不能早期发现,积极引流,往往预后不良。 但在保持引流通畅的基础上,如不能加强监护及全身支持、抗感染等治疗,病情仍随时有恶化可能。全身支持不仅指营养支持,也包括对呼吸、循环等重要脏器功能的支持。 抗感染则往往需要联合用药,选用兼顾杆菌和厌氧菌的抗菌药物,并且应反复进行引流液培养,根据药敏结果及时调整抗菌药物。

(8) 手术过程中血糖、体温的监测以及围术期合理使用抗菌药物详见“金黄色葡萄球菌Ⅱ类切口手术部位感染 病例1”。

上一篇:病例 金黄色葡萄球菌Ⅱ类切口手术部位感染病例2 下一篇:病例 大肠埃希菌Ⅱ类切口手术部位感染病例2
评论
发表评论
典型病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