病例详情-病例-人卫临床助手-人民卫生出版社 Insert title here Insert title here
Insert title here
首页 >  病例 >  病例 金黄色葡萄球菌Ⅱ类切口手术部位感染病例2
病例 金黄色葡萄球菌Ⅱ类切口手术部位感染病例2
案例诊断
金黄色葡萄球菌Ⅱ类切口手术部位感染
原发病病历摘要

患者男,71岁,主因进行性吞咽困难半年,加重1周入院。

现病史:患者于半年前开始出现吞咽困难,开始为进食固体食物时有梗阻感,咽下困难,渐加重至进食半流质饮食亦有梗阻感。 1周前明显加重,饮水也出现吞咽困难,于当地医院行上消化道造影示贲门占位性病变,胃镜检查示贲门癌,病理回报腺癌,为进一步治疗收入院。 自发病以来体重减轻约10kg。

既往史:5年前曾行左腹股沟疝修补术。否认心脑血管疾病、糖尿病、肝炎、结核病史,否认外伤及输血史,否认食物及药物过敏史。

个人史:吸烟50年,10支/日;饮酒50年,50g/d。

家族史:无特殊记载。

入院时体格检查:体温36℃,脉搏60次/分,呼吸16次/分,血压135/80mmHg。发育正常,营养不良,身高150cm,体重40kg。全身皮肤黏膜无黄染,浅表淋巴结未及肿大,心肺未及异常,腹平软,肝脾肋下未及,未及压痛及包块。 四肢检查无明显异常。

入院后主要辅助检查结果:Hb 13.4g/dl,肝肾功能正常;X线胸片:右上肺陈旧结核;腹部B超:肝、胆、胰、脾未见明显异常;CT:右上肺陈旧性病灶(TB),食管占位;上消化道造影:食管中段及十二指肠降部囊袋状憩室;贲门占位病变;胃镜:贲门肿物-Ca?病理:腺癌。

入院诊断:贲门癌,食管中段憩室,十二指肠降部憩室

入院后原发病主要治疗过程:入院后经术前讨论及术前准备,于术前留置导尿管、手术当天备皮,入院后第6天在全身麻醉下行经左胸腹联合切口食管胸下段、全胃切除,空肠代胃,食管空肠roux-en-Y吻合术,淋巴结清扫。 手术顺利,术中使用抗菌药物:甲磺酸左氧氟沙星0.2g(手术开始后40分钟开始使用);放置胸腔引流管1根,手术时间309分钟;麻醉时间376分钟;术中出血200ml,未输血;皮下为逐层丝线间断缝合,钉皮器对合皮肤。

术后病理诊断:胃贲门部溃疡型中-低分化腺癌,溃疡大小6cm×4.5cm×3cm。 癌浸润胃壁全层及周围脂肪组织,累及食管壁黏膜下层。 根治标本上下端未见癌。 有淋巴结转移;有邻近脏器转移。

围术期曾输入血浆加强营养支持治疗,术前及术后3天输注异体血浆200ml qd。

医院感染发生、发展和防控过程描述及分析
此内容为收费内容
此类患者医院感染的防控要点

分析该患者手术部位感染发生和诊疗的经过,总结经验、吸取教训,对此类患者医院感染的防控可能有借鉴意义。

1.对于术前一般情况较差、存在危险因素的患者,应尽可能地去除或减少相关的危险因素。 尽可能在术前改善患者的营养状况,特别要注意手术区域皮肤的消毒、备皮方式,减少感染风险。

2.手术中严格的无菌操作对任何感染的预防都是非常关键的,另外还要注意手术切口的选择和引流管放置的位置,保持引流管通畅,预防引流带来的感染风险。

3.正确使用预防性抗菌药物 对于此类贲门癌手术患者,需要考虑胸腹联合切口可能感染的病原菌种类,有针对性地选择抗菌药物预防感染。选用抗菌药物应遵循抗菌药物应用的指导原则,首选一、二代头孢菌素,宜在术前0.5~2小时内给药,或麻醉开始时给药;该患者手术时间超过了3小时,应在手术中给予第2剂。

4.术后伤口的细致观察与换药:术后伤口局部状况及引流情况的细致观察对于早期发现SSI非常关键,另外术后伤口换药时严格无菌操作对预防SSI也非常重要。病房环境与医务人员的手卫生都是需要注意的环节,这对于预防和控制医院内的交叉感染尤为重要。

5.对怀疑手术部位感染的患者,应尽早地敞开切口引流,及时留取引流物或分泌物送检,根据药敏结果及时调整抗菌药物,这对保证治疗的效果和伤口的愈合至关重要。

6.术后早期进行营养支持治疗,尤其是在胃肠功能逐步恢复的早期及时开始肠内营养,对患者全身状况的改善是有利的,是促进伤口愈合的有利因素之一。

上一篇:病例 金黄色葡萄球菌Ⅱ类切口手术部位感染病例1 下一篇:病例 大肠埃希菌Ⅱ类切口手术部位感染病例1
评论
发表评论
典型病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