患者男,66岁,主因大便黏液带血1月余入院。
现病史:患者1个月前无明显诱因出现大便黏液,带血,为鲜红色血迹。 覆盖于大便表面,无脓液便等。伴大便形状改变,次数增多,大便量减少等,最多可达每天10次。 无腹痛、腹胀、里急后重、恶心、呕吐等。发病期间不伴有发热、头晕症状,无尿频、尿急、尿痛。就诊于某医院,查肠镜诊断为结肠多发息肉、息肉癌变。病理结果不详。 为进一步诊治于4月15日收入院。自发病来,精神可,睡眠、饮食可,小便正常,大便如前所述。病程中体重、体力无明显改变。
既往史:既往重症肌无力病4年,行胸腺瘤切除术后症状好转,服新斯的明控制病情。否认高血压、糖尿病、冠心病病史,否认肝炎,否认外伤史、输血史。 诉对氨茶碱过敏。 否认食物过敏史。
个人史:无特殊。
家族史:否认家族性遗传病史及类似病史。
入院时体格检查:体温36.4℃,脉搏70次/min,呼吸18次/min,血压140/70mmHg。患者老年男性,发育良好,营养中等,一般状况好,心肺(?)。 腹平,未见胃肠型和蠕动波,腹壁未见异常静脉曲张,腹软,未及肌紧张,全腹无压痛,无反跳痛,肝脾肋下未触及,Murphy征(?)。腹部叩诊鼓音,肝区无叩痛,移动性浊音(?)。肠鸣音4次/min。直肠指诊未及明显异常。
入院后主要辅助检查结果:外院肠镜示:结肠多发息肉、息肉癌变。 6月15日,血常规:WBC 8.86×109/L,NE%为58.1%,尿常规无异常。
入院诊断:结肠多发息肉(癌变),胸腺瘤切除术后。
入院后原发病主要诊疗过程:入院后第7天(4月22日),患者实施结肠癌根治术,术后予静脉营养、补液、头孢替安(2.0g,bid)联合奥硝唑(0.5g,bid)(4月22~25日)预防感染、新斯的明处理重症肌无力治疗,患者一般情况良好,心肺未及明显异常。术后两天患者可排气,3天后已可进食,拔除胃管。 伤口愈合良好。双下肢无水肿,四肢肌力正常。4月28日拔除尿管。
1.尿管插管引起泌尿系统感染的防控措施
(1)加强教育与培训,医务人员、家属及患者都应掌握或熟悉留置尿管的护理注意事项:①应注意保持长期留置导尿管患者的尿道口清洁;②不要将半脱出的导尿管重新插入尿道内;③避免在导尿管衔接引流袋时污染尿管内腔;④引流袋应低于膀胱的位置,避免细菌随逆流的尿液进入膀胱。
(2)需要导尿者,尽可能地缩短尿管留置时间。
(3)严格管理导尿管,保持集尿系统的密闭性。医护人员在导尿管插入过程中和留置期间都必须严格执行消毒隔离措施,遵守无菌操作原则,如每日检查导尿管有无移位、是否通畅、集尿系统有无破损等,封闭性引流装置出现问题应立即更换。
(4)需要长期留置导尿管的患者,很难避免尿路感染的发生。如果选用三腔道气囊导尿管,用新霉素和多粘菌素间断冲洗膀胱,然后再使用无菌封闭引流装置,能在一定程度上防止尿路感染的发生。
(5)多饮水,勤排尿(每2~3小时一次),冲洗尿路,防止细菌繁殖。
(6)应将留置导尿管发生尿路感染的患者与无尿路感染的患者隔离开。
(7)选择粗细适当的导尿管对预防尿路感染十分重要,通常选择合适的导尿管,最好是带有壶腹的硅胶导尿管。 硅胶对黏膜刺激性小,壶腹用于导管内固定,用来代替胶布外固定,避免了胶布的污染及刺激。
(8)不提倡膀胱冲洗,除非是治疗需要。因为膀胱冲洗会增加感染机会,加重尿路感染。提倡使用尿不湿代替放置导尿管,若导尿管有阻塞应立即更换。
(9) 尿路感染的病原菌可通过医护人员的手进行传播,故在实施导尿或其他泌尿道的操作时必须严格洗手,进行手消毒。
(10)插入尿管时不主张剃会阴部的毛,剃毛易损伤到会阴部的皮肤,使细菌易于定植,增加尿路感染的机会。要经常保持会阴部皮肤的清洁。
(11)提倡临时导尿,禁止为减轻护理负担而留置导尿管导尿。
(12)对神志不清,躁动不安的患者,必要时可使用约束带限制其肢体活动,防止其粗暴地拔尿管,同时要加强护理和对陪护人员的卫生宣教,以减少尿路感染的机会。
(13)对尿路感染的患者是否使用和如何使用抗菌药物目前仍存在争议。长期留置导尿管的患者,尿路感染难于避免,对无症状菌尿症患者使用抗菌药物既无预防也无治疗作用。因此,一般对症状明显的菌尿症、膀胱炎、肾盂肾炎患者才考虑使用抗菌药物,并严格按照药敏结果合理选用药物。
(14)留置导尿管的患者是否需要每天或隔日进行尿菌检测目前亦有争论,进行检测的优点是可以实现早期诊断、早期治疗,但缺点是经常收集尿液标本可能污染集尿系统,引起交叉感染,故一般不主张频繁进行尿菌检测。
2.积极治疗原发疾病,加强营养支持,提高抵抗力。
老年患者本身就身体虚弱,加上长期患病,会导致患者机体代谢不平衡。术后通过静脉进行营养支持治疗,改善患者的营养状况,可以加快伤口愈合。因为老年患者术后身体虚弱,通过静脉给予营养支持治疗时一定要严格进行无菌操作,并使用输液恒速仪,控制输液速度。定期测定电解质浓度和血糖水平。患者可进食后,由流质饮食慢慢转入普通饮食,嘱患者尽量食用高热量、富含维生素的食物。
3.产超广谱β-内酰胺酶的大肠埃希菌感染的预防与控制同本书前一病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