患者女,19岁。 主因非霍奇金淋巴瘤,拟行骨髓移植术入院。
现病史:患者于5个月前诊断为非霍奇金淋巴瘤NHL,ⅣA期,拟行骨髓移植术入院。
既往史:无。
个人史:无特殊。
家族史:不详。
入院体格检查:体温36.3℃,脉搏76次/分,呼吸18次/分,血压110/80mmHg。一般情况可,全身皮肤、巩膜中度黄染,口腔黏膜光洁,咽无充血,扁桃体不大。心肺查体未见明显异常。腹平坦,未见腹壁静脉曲张,未见胃肠型及蠕动波,腹软,全腹无压痛、反跳痛及肌紧张,肝脾肋下未及,未及腹部肿块。 双下肢无水肿。
入院后主要辅助检查结果:HBsAb(?),HBcAb(?);抗HCV(?),抗HIV(?);电解质,血生化各项大致正常;胸片:未见活动性病变;ECG未见异常。
入院诊断:非霍奇金淋巴瘤 NHL,ⅣA期
入院后原发病主要治疗过程:患者入院诊断为非霍奇金淋巴瘤。于住院期间接受其母亲HLA配型3/6位点相合的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
患者移植术后第6天出现右侧头痛、发热,神经系统未见异常;移植术后32天时右眼失明,右眼球活动受限;移植术后34天复查头部MRI见病灶扩大;移植后39天行立体定向活检取病灶组织,于活检脑组织压片及病理切片中见到大量真菌孢子及少量有隔菌丝(似曲霉菌)。
临床诊断为中枢神经系统真菌感染,曲霉菌感染可能性大;以伏立康唑治疗后,患者体温正常,右眼球活动度恢复正常,复查头部MRI病灶完全消失。 痊愈出院。
针对本类医院感染的危险因素,其防控要点主要有以下几方面:
1.需要进行移植手术的患者,应尽可能地完善术前准备,增强患者的免疫力,尽可能使患者的各项生命体征处于稳定状态,能够耐受手术,降低术后感染和其他并发症的发生风险。
2.颅内曲霉菌感染是深部曲霉菌感染的一种表现形式,好发于器官移植术后等存在免疫抑制的患者,但也有免疫力正常的人群感染曲霉菌的报道。 曲霉菌通过呼吸道、副鼻窦、中耳乳突、手术与外伤的伤口等途径侵入颅内。本病例就是发生在造血干细胞移植术后的中枢神经系统感染。防控措施主要是进行空气过滤,有研究发现使用高效特殊空气净化系统或层流换气系统过滤后的空气中孢子数量的减少,与侵袭性曲霉菌感染率的下降平行;控制水污染,有研究表明医院内的水也是条件性感染的一个因素。
3.低估侵袭性真菌感染发生率的主要原因之一是诊断困难。由于真菌感染的临床表现缺乏特异性,通常情况下最为可靠的诊断方法是受侵袭组织的检查。在曲霉菌病、藻菌病和播散性念珠菌病患者,这种情况尤为普遍。由于诊断存在困难,临床上仅有极少数的真菌感染患者曾接受抗真菌治疗。中枢神经系统真菌感染,无论是诊断还是治疗,仍然是我们在21世纪所面临的重大挑战。该患者成功救治的关键在于及时的诊断,由此可以为患者提供及时、至关重要的治疗。
4.抗菌药物的使用也是导致真菌感染的另一重要因素。大量免疫抑制药物和激素的应用,使患者的免疫功能处于极低的状态,医院感染的发生率明显增高,尤其是广谱抗菌药物的长期应用,使得敏感菌株被抗菌药物杀死或被抑制,真菌得以生长、繁殖,最终导致体内菌群失衡,继发二重感染。因此,应严格掌握抗菌药物的适应证,尽量避免应用预防性抗菌药物。
5.加强消毒隔离是控制医院感染播散的必要措施。医院内感染易造成医院感染的暴发或流行,不仅会增加患者的痛苦和治疗费用,延长住院日期,而且控制难度较大。因此,一旦发现医院感染的病原体,必须加强消毒隔离,如有条件应单间隔离,至少要做好床旁隔离。医务人员在诊治和护理患者时要实施规范的手卫生措施,可能接触感染者或定植者伤口、血液和体液、引流液、分泌物等时要戴好手套,接触不同患者前后要洗手或手消毒。做好感染者或定植者周围的环境和物体表面的消毒,做好其分泌物、引流液及敷料等医疗废物的处理。认真实施各项消毒隔离措施,以免造成医源性的交叉感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