患者男,36岁,因头痛3个月余于1月8日收入某院神经内科。
现病史:患者诉3个月前无明显诱因出现头痛,为持续性头部胀痛及刺痛,伴恶心、呕吐,非喷射性,呕吐物为胃内容物,无血块及咖啡样物,无眩晕、昏迷、肢体活动障碍,无发热,遂入社区医院治疗,所用具体药物不详,经治疗上述症状无明显好转,遂于前1年11月初在某三级医院门诊治疗,诊断为“颈椎病”,口服药物(具体不详)治疗后,头痛症状稍好转,但10天后再次出现头痛,于12月31日入另一三级医院治疗,经有关检查后诊断为“颅内感染、颅高压”,经抗感染、脱水、降颅压等治疗后,上述症状稍有好转,为求进一步诊治转入某院。患者起病以来,精神、食欲差,睡眠一般,大小便无明显异常,近1个月体重下降约5kg。
既往史:否认肝炎、结核等传染病病史及鸽子、鸡鸭等禽类密切接触史,否认高血压、糖尿病病史,否认外伤史,3年前有“阑尾炎”手术史,否认输血史,否认药物过敏史,预防接种史不详。
个人史:出生于原籍,未至外地久居,无血吸虫病疫水接触史,无毒物接触史,生活较规律,无吸烟饮酒史,无冶游史。
家族史无特殊。
入院体格检查:体温36.7℃,脉搏93次/分,呼吸20次/分,血压122/77mmHg,体重70kg。发育正常,营养中等,神志清楚,自主体位,慢性病容,皮肤黏膜略显苍白,未见皮疹及出血点,全身浅表淋巴结无肿大,头颅大小无畸形,双瞳孔等圆,直径3mm,直接间接对光反射灵敏,耳鼻及口咽正常,扁桃体无肿大,颈软,气管居中,甲状腺无肿大,颈静脉无怒张。胸廓正常,无胸膜摩擦感,叩诊音正常,双肺呼吸音清,未闻及干湿性啰音,心界正常,心尖搏动于第五肋间左锁骨中线内侧0.5cm处,心率93次/分,律齐,无杂音,腹平软,无腹壁静脉曲张,腹无压痛反跳痛,肝脾未扪及,双肾区无叩痛,移动性浊音阴性,肠鸣音正常,肛门外生殖器正常,脊柱、四肢正常无畸形。
专科体格检查:神志清楚,情绪良好,定向力(时间、地点、人物)正常,计算力正常,近远记忆正常,理解力正常,无妄想、幻想、错觉,自知力正常。头部:形状正常,无压痛,头围55cm,听诊正常,头皮正常。脑膜刺激征:颈抵抗三横指,双侧凯尔尼格征阳性,双侧布鲁津斯基征阳性,双侧巴宾斯基征阴性。右眼外展稍受限,可见水平震颤,左眼运动可,其余九对脑神经检查均正常。运动系统:检查合作,肌力:左上肢5级,右上肢5级,左下肢5级,右下肢5级,肌张力正常,浅深感觉正常,右侧膝反射稍活跃,右侧踝阵挛阳性。
入院前主要辅助检查结果:12月31日头颅CT:未见明显异常;MRI:颈椎退行性变,右侧椎动脉细小,腰椎退行性变;C反应蛋白:7.1mg/L;ESR:17mm/h。1月6日头颅MRI:脑内多发性腔隙性脑梗死;胃镜:糜烂性食管炎,急性胃黏膜病变,十二指肠球炎;血常规:WBC 12.2×109/L,N 81.1%;结核抗体:阴性;ESR 21mm/h;脑脊液常规:潘氏试验弱阳性,细胞总数155×106/L,白细胞计数90×106/L;脑脊液生化示蛋白微量升高、糖稍低,氯正常。
入院诊断:颅内感染,腔隙性脑梗死,糜烂性食管炎,急性胃黏膜病变,十二指肠球炎
入院后主要原发病诊治经过:根据患者为亚急性起病的经过,症状以剧烈头痛为主,脑脊液检查提示压力明显升高(大于300mmH2O),脑脊液常规生化呈现明显的“三高一低”,故考虑颅内感染,以隐球菌脑膜炎可能性大。于1月9日立即腰椎穿刺检查脑脊液常规、生化、三大染色、结核抗体、HIV,抽血行血常规、肝肾功能、心肌酶等检查。脑脊液检查结果回报,脑脊液细胞数正常,脑脊液生化示蛋白微量升高、糖稍低,脑脊液墨汁染色发现隐球菌。
根据脑脊液墨汁染色、生化改变及临床症状,目前诊断基本明确,诊断为新型隐球菌脑膜炎,立即开始抗真菌治疗,两性霉素B小剂量(1mg)开始静脉滴注逐渐加量,并予两性霉素B小剂量(0.1mg)鞘内注射,静脉滴注两性霉素B加量至10mg时,患者头痛无明显减轻,但出现恶心、呕吐、食欲减退的副作用,遂改为两性霉素B脂质体治疗,使用脂肪乳及氨基酸等静脉滴注,加强营养。
经两性霉素B脂质体静脉滴注及鞘内注射治疗,至2月16日患者静脉滴注两性霉素B脂质体加量至60mg,头痛症状明显减轻,病情有所稳定,但仍多次脑脊液检测到隐球菌,3~4月期间出现肝功能明显异常,曾停用两性霉素B脂质体,改为氟康唑0.4g,静脉滴注,qd,但病情没有得到明显改善,再次出现头痛等症状,遂于4月再次使用两性霉素B脂质体治疗,逐渐加量至60mg,静脉滴注,qd,头痛减轻,但食欲差,体重减轻。
此类患者由于长期住院治疗、卧床、侵入性操作、自身抵抗力低下,可能会反复出现呼吸道、血流、泌尿道等部位医院感染,有效抗感染治疗十分重要,但如何预防此类患者发生医院感染才是关键:
1.严格执行有关医院感染管理的规章制度和技术规范,加强医院感染的预防与控制工作。
2.尽量缩短住院时间强化原发病治疗,加强原发病(尤其是有并发症或感染患者)的治疗可提高治愈率、缩短住院时间、减少医院感染。
3.慎用气管插管、中心静脉插管等侵入性操作。
4.合理置管病情需要中心静脉插管时需做到:选择合适置管部位(如锁骨下静脉)、严格操作过程做到无菌操作、加强置管后护理、适时拔管、置管后做好中心静脉导管感染监测。
5.对外伤、昏迷等意识障碍患者的护理此类患者因意识障碍、活动受限,易发生压疮、坠积性肺炎,进而导致菌血症的发生,床头抬高30°~45°,进食时防止误吸。
6.保持环境清洁,病房通风。
7.加强医务人员管理,医护人员应严格执行无菌操作原则和消毒隔离制度,加强手卫生。
8.合理使用抗菌药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