病例详情-病例-人卫临床助手-人民卫生出版社 Insert title here Insert title here
Insert title here
首页 >  病例 >  病例 金黄色葡萄球菌菌血症
病例 金黄色葡萄球菌菌血症
案例诊断
金黄色葡萄球菌菌血症
原发病病历摘要

患者男,55岁,因头部外伤后昏迷4个多小时于2月13日抬入神经外科。

现病史:4个多小时前,患者不慎从3m高处跌下(当时情形不详),当即昏迷,昏迷数分钟后逐渐清醒,神志恍惚,烦躁不安,诉头痛,感恶心,但未呕吐,数十分钟后,患者再次出现昏迷,无四肢抽搐,在当地医院行CT检查报告示,“右侧硬膜外血肿,蛛网膜下腔出血”,为求进一步诊治来某院。

既往史:既往体健,无肝炎、结核等传染病病史,无手术外伤史,无药物过敏史,无输血史,预防接种史不详。

个人史:生于原籍,曾到广东、北京等地,无血吸虫疫水接触史,嗜烟,不嗜酒。

家族史无特殊。

入院时体格检查:体温36℃,脉搏87次/分,呼吸15次/分,血压122/74mmHg。发育正常,营养中等,全身皮肤巩膜无黄染,浅表淋巴结未扪及肿大。气管居中,甲状腺无肿大,颈静脉无怒张。胸廓正常,无胸膜摩擦感,叩诊音正常,双肺呼吸音清,未闻及干湿性啰音,心界正常,心尖搏动于第5肋间左锁骨中线内侧0.5cm处,心率87次/分,律齐,无杂音,腹平软,无腹壁静脉曲张,腹无压痛及反跳痛,肝脾未扪及,双肾区无叩痛,移动性浊音阴性,肠鸣音正常,肛门外生殖器正常,脊柱四肢正常、无畸形。

专科检查:浅昏迷,时有躁动,不能言语,定向力、计算力、记忆力检查不合作,GCS评分E1V1M5=7分,头颅大小、形态正常,右眼肿胀,鼻腔及外耳道可见血性液体流出,左侧瞳孔直径3mm,对光反射迟钝,右侧瞳孔直径5mm,对光发射消失,口角无歪斜,面部感觉、咀嚼肌检查不合作,双侧鼻唇沟无变浅,鼓腮示齿,咽反射检查、耸肩及伸舌检查不合作,颈抵抗,左侧上肢肌力0级,左侧下肢肌力2~3级,左下肢腱反射(++++),左侧巴宾斯基征(+),右侧上下肢肌力4级,右侧巴宾斯基征(?)。

入院后主要辅助检查结果:头部CT:①右顶硬膜外血肿;②左颞叶脑挫裂伤,少量蛛网膜下腔出血。

入院诊断:脑外伤(脑肿胀、左侧颞叶脑挫裂伤),右顶硬膜外血肿,蛛网膜下腔出血

入院后原发病主要诊治经过:患者病情危重,入院后当天下午(2月13日)立即急诊,全身麻醉下行“右颞顶开颅硬膜下血肿清除术及去骨瓣减压术”,术中见右顶约50ml血肿,脑组织稍肿胀,清除血肿后剪开硬膜探查未见硬膜下出血,取颞肌筋膜扩大修补硬膜,去骨瓣减压,硬膜外置引流管,引流通畅,术中输血6u,术程顺利,术后送ICU病房。接呼吸机辅助呼吸。2月14日患者仍昏迷,GCS评分E1V1M5=7分,体温正常,心率95次/分,血压110/65mmHg,呼吸16次/分,双肺呼吸音清,未闻及干湿性啰音,自主呼吸,咽反射尚可,停呼吸机拔除气管插管。

医院感染发生、发展和防控过程描述及分析
此内容为收费内容
此类患者医院感染防控特点

脑外伤昏迷患者因有气管插管、留置中心静脉导管等侵入性操作,每天进行静脉营养,在其自身防御功能受损、机体抵抗力下降时,极易导致血流感染的发生。一旦发生血流感染,治疗困难,病死率高,因此,预防此类感染非常重要。预防的关键包括以下几点:

1.严格执行有关医院感染管理的规章制度和技术规范,加强医院感染的预防与控制工作。主管医师护士在救治过程中始终要有预防感染的意识,并贯彻在医疗护理的整个过程中。

2.尽量缩短住院时间积极治疗原发病,原发病(尤其是有并发症或感染患者)的有效治疗也是预防继发医院感染的重要前提,因为原发病治疗效果好可以缩短住院时间,减少各种置管和置管时间,促进患者正常防御机制的恢复。

3.慎用气管插管、中心静脉插管等侵入性操作,进行此类侵入性操作时需仔细考虑指征并经常评价是否还有必要维持置管,一旦不需要时尽早拔除各种导管。

4.中心静脉置管时严格无菌操作,采取最大隔离屏障。病情需要中心静脉插管时需做到:选择合适置管部位(如锁骨下静脉)、严格操作过程做到无菌操作、加强置管后护理、置管后做好中心静脉导管感染监测,护理过程中注意手卫生。

5.对外伤、昏迷等意识障碍患者的护理,此类患者因意识障碍、活动受限,应积极防止发生压疮、坠积性肺炎,后者可导致继发性血流感染的发生;床头抬高30°~45°,防止反流和误吸。

6.保持环境清洁、消毒和手卫生措施的落实,保持病房通风良好,防止耐药细菌经手和环境传播。

7.合理使用抗菌药物,正确选择抗菌药物,提高抗感染效益。

上一篇:病例 医院获得性肺炎 下一篇:病例 铜绿假单胞菌菌血症
评论
发表评论
典型病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