病例详情-病例-人卫临床助手-人民卫生出版社 Insert title here Insert title here
Insert title here
首页 >  病例 >  病例 屎肠球菌肺炎
病例 屎肠球菌肺炎
案例诊断
屎肠球菌肺炎
原发病病历摘要

患者女,69岁,主因肌酐升高2年,双下肢水肿4天入院。

现病史:患者2年前因全身皮肤瘙痒就诊,发现血肌酐升高,仅予一般保肾治疗,病情相对稳定,入院前4天双下肢水肿、少尿,喘憋,无胸闷、胸痛及呼吸困难,于门诊查Cr 1084.0μmol/L,BUN 58.36mmol/L,血钾7.2mmol/L,诊为慢性肾功能不全尿毒症期,予右股静脉插管急诊透析,后收入院。

既往史:慢性肾盂肾炎20年,未正规治疗;高血压病史5年;脑梗死病史2年。

个人史、家族史无特殊。

入院时体格检查:体温36.8℃,脉搏80次/分,呼吸18次/分,血压140/80mmHg,贫血貌,双肺呼吸音稍粗,未闻及干湿性啰音。心率80次/分,律齐,各瓣膜听诊区无杂音,腹部无阳性体征,双下肢无水肿。

入院后主要辅助检查结果:血常规:WBC 6.8×109/L,N 75.6%,L 23.3%,Hb 50g/L,PLT 159×109/L;血生化示:白蛋白24.0g/L,球蛋白33.6g/L,Cr 987.0μmol/L,BUN 47.29mmol/L,血钾5.2mmol/L,胸片示双肺纹理重。

入院诊断:慢性肾功能不全尿毒症期、肾性贫血、肾性高血压、高钾血症

入院后原发病主要治疗过程:继续保留股静脉插管维持血液透析、输注悬浮红细胞校正贫血、降压等治疗,应用头孢曲松2.0g qd静脉滴注预防感染,经上述治疗,胸闷憋气缓解,双下肢水肿减轻。

医院感染发生、发展和防控过程描述及分析
此内容为收费内容
此类患者医院感染防控要点

肠球菌成为医院感染的常见致病菌,据美国医院感染监测系统的报道,从1986~1989年肠球菌属已成为医院感染的第二大病原菌,肠球菌属占所有医院感染的12%。而VRE为多重耐药菌,常引起难以治疗的严重感染,死亡率较高。由其引起的医院感染多发生在长期住院的患者。危险因素包括:①长期接受抗菌药物治疗,尤其是第三代头孢菌素等;②患者整体状况较差,如肿瘤、糖尿病、接受器官移植;③肾衰竭;④长时间住院治疗,并使用广谱抗菌药;⑤由长时间化疗而引起的免疫功能低下或中性粒细胞减少症等;⑥混合感染。这些因素都会使VRE感染治疗的困难加重。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下列8种因素是感染VRE的危险因素:高龄(≥60岁)、住ICU、侵入性操作、APACHEⅡ评分高(>16分)、住院时间长(>30天)、合并2种以上细菌的混合性感染及分离出肠球菌VRE前接受氟喹诺酮类抗菌药物、万古霉素/去甲万古霉素治疗。而接受侵入性操作是VRE产生的独立危险因素,另外在分离出VRE前15天接受万古霉素/去甲万古霉素治疗也是VRE产生的独立危险因素。这提醒医务人员对接受侵入性操作的患者注意病原学监测,同时更要注意万古霉素的合理用药。

该类患者院内感染的发生及治疗成功经验告诉我们:抗菌药物滥用及有创诊治手段会给患者增加院内感染的机会,使身患重病的患者“雪上加霜”。临床医师要“雪中送炭”,在有些治疗措施不得不施行的情况下,积极治疗原发病的同时避免滥用抗菌药物。

肠球菌属是引起医院感染的重要致病菌之一,也是肾功能不全患者发生院内感染的常见致病菌。VRE为多重耐药菌,常引起难以治疗的严重感染,目前尚无满意可靠的治疗方法,成为临床抗感染治疗的棘手问题,其基本原则为依据抗菌药物敏感试验结果和临床情况选择用药。在VRE流行期间能从许多医疗器械及患者用品上分离到流行株,如静脉插管、心电监护器、床头桌、听诊器、门把手等。这充分说明患者交叉感染主要是医源性的。美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CDC)的纲要中建议所有人员在进入VRE感染患者病房时应穿隔离衣,检查患者时应戴手套,离开房间应脱去隔离衣及手套。流行期间应教育患者及卫生人员防止院内交叉感染。

上一篇:病例 嗜麦芽寡养单胞菌肺炎 下一篇:病例 白色念珠菌肺炎
评论
发表评论
典型病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