难点:对非胃泌素瘤三角区且血清胃泌素水平仅稍增高的胃泌素瘤的认识。
患者,男,16岁,于2008-01-16入院。
(一)主诉
反复恶心、呕吐5年,加重伴腹痛、腹泻1周。
(二)现病史
患者于5年前(11岁)出现恶心呕吐,吐出胃内容物,非喷射性,无腹痛、腹泻,症状反复发作。3年前上述症状再次发作,外院胃镜示胃多发溃疡,服抑酸药2个月症状消失;1年前上述症状再发,外院胃镜示十二指肠多发溃疡,抑酸药治疗好转,停药后复发,后就诊于北京某医院,查血清胃泌素30pg/ml,查患者骨龄落后于正常儿童3~4岁;B超提示胰尾实性占位、脾大,超声内镜提示:胰腺增大、胰尾胰管扩张伴钙化灶,符合慢性胰腺炎改变,胰酶补充治疗症状稍好转。1周前患者无明显诱因出现腹泻,黄色稀水样便,3次/日,便前下腹疼痛,泻后疼痛缓解,无发热、黑便,为明确诊断收住入我院消化科。
(三)既往史
3年前因小肠穿孔在外院行小肠穿孔修补术+阑尾切除术。否认肝炎、结核病史,否认糖尿病、高血压病史。
(四)查体
T:36.7℃,P:70次/分,R:20次/分,BP:100/65mmHg,神清,皮肤巩膜无黄染,未见瘀点瘀斑,浅表淋巴结无肿大,心肺正常,腹平软,肝脾未及,右下腹可见6cm陈旧性手术瘢痕,无包块,无压痛及反跳痛,肝肾区无叩击痛,移动性浊音阴性,肠鸣音6次/分,双下肢无水肿。
(五)辅助检查
血常规:WBC 7.1×109/L,N 67.0%,Hb 146g/L,PLT 193×109/L,尿常规及粪常规正常。生化全项:正常。自身抗体:阴性。血清胃泌素:224.93pg/ml。肿瘤标记物AFP、CEA、CA125、CA199:正常。甲状旁腺激素:1.88pmol/L。
腹部立位平片:未见肠梗阻现象。腹部彩超提示胰腺低回声区性质待定(多普勒超声未见异常血供)。双侧甲状腺和甲状旁腺B超:未见异常。
1.入院诊断
胃泌素瘤?
2.入院第2天上级医生查房分析
该患者以呕吐、腹泻为主要症状,胃镜示十二指肠多发溃疡、糜烂,腹部B超、超声胃镜示胰腺体尾部实性占位。综合以上因素,考虑胃泌素瘤可能性大,一般胃泌素瘤80%~90%发生在胃泌素瘤三角区,50%伴有水样腹泻。胃泌素瘤是少见疾病,对于难治性溃疡,伴长期腹泻患者,应该想到该病,诊断包括定性和定位两部分。
3.科内疑难病例讨论
(1)甲医生
同意胃泌素瘤诊断,支持点:①症状:患者间歇性呕吐5年,无规律性,近期出现腹泻,有严重反酸;②胃镜见多发的溃疡;③B超示:胰体尾稍低回声区;④抑酸治疗有效。
(2)乙医生
同意胃泌素瘤诊断,但考虑患者外院检查认为骨龄落后于正常年龄,表明生长发育延迟,有可能是多发性内分泌瘤,而胃泌素瘤只是多发性内分泌瘤的一部分,建议进一步行甲状旁腺功能、血ACTH、皮质醇测定及甲状腺、甲状旁腺的彩超及垂体磁共振检查。
(3)丙医生
同意胃泌素瘤诊断。患者5年来间歇性无规律性呕吐,不伴明显腹痛,同时有严重反酸和多发部位溃疡,为胃泌素瘤典型临床表现。本病罕见,空腹血清胃泌素可达100~1000pg/ml,患者血清胃泌素为:224.93pg/ml,稍高于正常,为明确诊断可行“钙激发试验”。同时行腹部CT和MRI检查进一步发现胃泌素瘤肿瘤,是散发型还是MEN—Ⅰ型,如确定为胰腺部位单发的胃泌素瘤,外科手术是最佳治疗方法。
4.入院后予抑酸药治疗
恶心、呕吐及腹泻症状明显缓解,由于患者外院显示骨龄落后于正常年龄,查甲状旁腺功能正常,甲状旁腺及甲状腺B超正常。
5.胃镜、超声胃镜
胃黏膜增生肥厚,十二指肠可见较多浅表溃疡弥漫分布;胰腺体尾部见一实性团块,约3.0cm×2.5cm,呈略高回声,内部回声不均匀,边界不清。周边可见较多钙化灶(图1)。
6.腹部CT
胰腺形态饱满,以体尾部为著,体部最大径为3.5cm,其内密度欠均,可见条索状高密度影,静脉注入造影剂后胰腺实质内强化尚均,未见异常强化区。胰周及腹部肠管稍宽,其内见大量液体,未见明确肿大淋巴结及游离积液征象,提示胰腺体尾部体积增大伴钙化,考虑慢性胰腺炎可能,肠管积液。上腹部MRI:胰腺形态饱满,尾部局限性膨隆,可见一最大截面约为4.3cm×2.9cm软组织团块影,呈长T1稍长T2改变,在T2WI上略高胰腺实质信号,其内信号欠均,注入造影剂后动态增强扫描可见肿块强化欠均匀,略低于胰头部(图2)。主胰管未见明显扩张,胰周未见明显异常信号。提示胰腺尾部占位性病变,性质较难确定。
7.内分泌科会诊
患者虽甲状旁腺及甲状腺B超、PTH正常,因多发性内分泌肿瘤综合征1型的各部位内分泌腺瘤可同步发生,也可先后发生,今后可随访。

图1 EUS于胰腺体尾部可见一实性团块,呈略高回声,内部回声不均匀,边界不清,周边可见较多钙化灶

图2 MRI显示胰尾软组织团块,不均匀强化
8.钙激发试验(0,0.5h,1h,1.5h,2h,2.5h,3h)
血清胃泌素(127.14pg/ml,285.51pg/ml,268.36pg/ml,379.11pg/ml,444.24pg/ml,391.65pg/ml,336.39pg/ml)。结果证明:患者基础胃泌素水平升高,钙激发试验血清胃泌素最高增加值达444.24pg/ml(>400pg/ml)。

图3 术后病理提示胰腺高分化内分泌肿瘤伴不确定行为

图4 肿瘤组织syn(+)表达,免疫组化400倍

图5 肿瘤组织胃泌素(+)表达,免疫组化400倍
9.综合以上分析
该患者为胃泌素瘤可能,进一步需明确病理诊断,消化科、内分泌科、外科联合会诊建议剖腹探查。于2008-03-06手术,术中见腹腔无腹水,肝脏无转移结节,腹腔及盆腔腹膜脏层、壁层未见转移结节,脾脏明显增大,胃网膜左右血管曲张明显,胃底穿通支血管曲张明显,切开小网膜表面,探及胰体尾有一直径3cm肿块,圆形质硬,境界清楚,表面不规则形状;行胰体尾切除+脾切除+胃底静脉曲张血管离断术。术后病理(图3)提示:肿块大小6cm×5cm×5cm,脉管内见瘤栓,神经见瘤组织累及。标本胰腺切缘未见瘤组织累及。脾脏组织未见特殊。免疫组化(图4,图5)肿瘤细胞表达syn(+),CgA(+),胰高血糖素灶性(+),Ki67(约5%+)>2%即有恶性倾向CK(+),CD34(-),D2-40(-),VEGF(+),EGFR(-),P53(+),胃泌素灶性(+),胰岛素灶性(+)。结合该患者术前无低血糖、无皮肤黏膜损害及血栓性疾病等胰岛素瘤及胰高血糖素瘤临床表现,其主要以胃泌素瘤症状为主,胰高血糖病灶及胰岛素病灶为无功能型。WHO分为:良性行为高分化内分泌肿瘤(1a型)、良性行为高分化内分泌肿瘤(1b型)、高分化内分泌癌(2型)和低分化内分泌癌(3型),患者属于4类中1b型?为胰腺高分化内分泌肿瘤伴不确定行为(WHO pathology &Genetics Tumours of Endocrine 2004)。
10.最后诊断胰腺高分化内分泌肿瘤伴不确定行为
胃泌素瘤,胰高血糖病灶和胰岛素病灶为无功能型(1b型);左侧门脉高压症。
11.术后2周
复查血清胃泌素7.38pg/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