病例详情-病例-人卫临床助手-人民卫生出版社 Insert title here Insert title here
Insert title here
首页 >  病例 >  病例 急性重症胰腺炎;胰假性囊肿——十二指肠瘘
病例 急性重症胰腺炎;胰假性囊肿——十二指肠瘘
案例诊断
急性重症胰腺炎
导读

难点:重症急性胰腺炎后,胰假性囊肿、十二指肠瘘罕见。

病历摘要

患者,男,57岁,于2006-07-24第二次入院。

(一)主诉

中上腹痛1天,伴呕吐。

(二)现病史

患者1个月前因进食油腻食物后出现持续性上腹胀痛,伴腰背部放射痛,血淀粉酶升高,诊断急性胰腺炎于2006-06-22第一次入住消化科。患者精神差,反应迟钝,WBC 18.30×109/L,ALT 124.5U/L,AST 60.5U/L,LDH 869U/L,A 41.1g/L,Ca 1.82mmol/L,甘油三酯5.61mmol/L,血气分析PH 7.44,PaCO34mmHg,PaO2 79mmHg,BE-0.3。住院12天复查B超及CT提示胰腺坏死、胰腺假性囊肿形成,囊肿大小为16.13cm×6.97cm,诊断急性重症胰腺炎;经禁食、抑酸、抑酶,并联合抗感染及补液等积极治疗后,患者腹痛缓解,血淀粉酶降至正常,无发热、腹胀、腹泻,无心悸、呼吸困难,病情稳定,住院1个月后应患者要求准予出院。出院诊断急性胰腺炎,胰腺假性囊肿形成;嘱门诊随诊,等待囊壁成熟后行外科手术或内镜下治疗。但是出院第2天,患者进食后又出现上腹疼痛,疼痛较重,持续不缓解,渐蔓延至脐周,伴呕吐,第二次入住消化科。

(三)既往史

2006年在南京大学医学院附属鼓楼医院行单鼻孔垂体瘤切除术,术后病理示垂体嫌色细胞腺瘤。有胆囊炎和高血压病史,否认肝炎、结核、糖尿病史;否认烟酒嗜好。

(四)查体

T:37.5℃,P:76次/分,R:18次/分,BP:140/90mmHg,神清,痛苦面容,皮肤巩膜轻度黄染,双肺呼吸音清,心率76次/分,律齐,未闻病理性杂音,腹膨隆,全腹压痛,以上腹明显,无反跳痛,Murphy征阴性,移动性浊音可疑阳性,肠鸣音5次/分,双下肢无水肿。

(五)辅助检查

血常规:WBC 16.2×109/L,N 71%,Hb 147g/L,PLT 162×109/L。大便隐血试验:阴性。血淀粉酶:183U/L。生化全项:ALT 150.6U/L,AST 129.0U/L,GGT 109.0U/L,TB 38.1μmol/L,DB 21.7μmol/L,TP 58.7g/L,A 35.7g/L,BG 5.99mmol/L。

腹部CT示急性胰腺炎伴假性囊肿形成(11.8cm×4.6cm),胰周积液(图1);脂肪肝;左肾盂结石;腹水、伴右侧少量胸腔积液。

腹水常规:黄色浑浊、蛋白定性阳性,细胞计数22.4×109/L,分叶核细胞80%,单叶核细胞20%。腹水生化:LDH 637U/L,TP42g/L,A 29.9g/L,ADA 5.6U/L。腹水淀粉酶:33U/L(<95U/L)。腹水培养:阴性。

入院后诊治过程

1.入院诊断:重症急性胰腺炎,胰腺假性囊肿。

2.上级医生查房分析:该患者上次住院1个月,诊断为重症胰腺炎,住院第12天发现胰腺假性囊肿。出院第2天又因腹痛、呕吐再发,第二次入院,此次入院考虑急性胰腺炎复发,伴发热,血淀粉酶轻度升高,腹部CT显示急性胰腺炎、伴11.8cm×4.6cm大小的假性囊肿,腹水。腹水常规为渗出液,细胞数增高,临床考虑重症胰腺炎继发感染。予以禁食、胃肠减压、抑酸、生长抑素抑制胰腺分泌,抗生素联合抗感染等治疗。

3.治疗后:患者腹痛、腹胀缓解,血淀粉酶正常,住院22天后准予低脂流食。

4.于住院24天时,患者再次出现:腹胀伴中上腹痛,且有餐后呕吐,呕吐胃内容物,无咖啡色液。上级医生查房意见:呕吐可能原因为:①胰腺炎后胃肠动力及消化功能欠佳有关;②不排除上腹部胰腺囊肿压迫胃及十二指肠所致,为进一步明确诊断,行胃镜检查。

5.胃镜:十二指肠球部点片状糜烂,小弯处见黏液及泥沙样胆汁附着,冲洗后见一瘘口(图37-2)。诊断胰假性囊肿与十二指肠球内瘘形成。复查CT:胰腺可见多发囊状低密度影,未见明显的液性暗区。考虑由于内瘘形成,囊肿内嚢液经瘘道流入十二指肠,嚢内压力减轻,嚢腔逐渐缩小所致。

6.患者病期较长,禁食,间断呕吐、发热,导致轻度蛋白质能量缺乏型营养不良(白蛋白25.2g/L),中度贫血(HB88g/L),但其无法耐受持续鼻胃肠管,故置入胃空肠造瘘管,术后每日经空肠营养管供热量达到2000Kcal左右,并积极抗感染治疗,但患者仍有轻度发热,体温波动于37.5~38℃。

7.住院1个半月时科内讨论

(1)甲医生:患者发现胰假性囊肿42天,胰假性囊肿与十二指肠球内瘘形成,CT见气体影,体温升高,考虑患者发热与胰腺及胰周感染有关,与瘘的关系尚不明确,很可能十二指肠液流入胰内;建议B超引导下穿刺或镜下瘘管引流及引流液培养,以指导抗生素的应用。

(2)乙医生:根据临床表现及腹CT考虑存在继发感染,目前可行瘘管造影,引流液培养,如允许可放瘘管支架,目前不适宜行ERCP。

(3)丙医生:由于较长的病程,患者一般情况差,感染不易控制,除了上述的意见外,必要时应用抗真菌药物。同时加强营养支持治疗,热量供给保持在2500kcal/d。另外建议加用生长激素减少胰液分泌和胸腺肽增强免疫功能。

8.超声内镜下十二指肠瘘造影:十二指肠球部前壁小弯瘘口见脓性液体及胆汁、胰液流出。用30%泛影葡胺注入,X线片提示瘘口内见数个小囊腔,用丁胺卡那+生理盐水反复冲洗。提示:囊肿十二指肠瘘。外科会诊意见:重症胰腺炎合并感染可能,CT检查未见明显的液性暗区,表明囊肿十二指肠瘘导致嚢内液流入肠腔,嚢肿消失,目前无外科手术指征。

9.经空肠营养管行肠营养:时间长达3个月余,抗感染药物应用后患者腹痛症状渐缓解,体温降至正常,拔出营养管;患者体重增加5kg。复查胃镜:十二指肠肠瘘口消失;CT胰腺病变明显好转;A 32.5g/L,Hb 101g/L;于2006年12月出院,第二次住院159天。

图1 急性胰腺炎伴假性囊肿形成,胰周积液

图2 十二指肠球部小弯见黏液及胆泥附着,冲洗后其下见瘘管口

最后诊断及诊治总结
此内容为收费内容
点评
此内容为收费内容
上一篇:病例 韦尼克脑病,急性复发性胰腺炎 下一篇:病例 胰腺假性囊肿,左侧门脉高压
评论
发表评论
典型病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