病例详情-病例-人卫临床助手-人民卫生出版社 Insert title here Insert title here
Insert title here
首页 >  病例 >  病例 肝小静脉闭塞病
病例 肝小静脉闭塞病
案例诊断
肝小静脉闭塞病
导读

难点:中期引产术伴继发感染,随后出现腹水、黄疸、肝大;肝小静脉闭塞病诊断困难,影像学检查有重要价值。

病历摘要

患者,女,25岁,于2008-05-08入院。

(一)主诉

腹胀、身黄、眼黄5个月。

(二)现病史

5个月前,患者孕5个月时在当地医院接受引产术,术后半个月感腹胀,自觉腹围增大,伴寒战、发热,最高至38.5℃,渐出现皮肤、巩膜黄染,偶有胸闷,夜间可平卧,无腹痛、腹泻,偶有进食后恶心、呕吐。CA125 218.66U/ml。予利尿、保肝等治疗后腹胀稍缓解出院。1个月前当地医院查自身抗体阴性,CA125 469.3U/ml,肝纤维化四项:透明质酸136.08ng/ml、层粘连蛋白74.66ng/ml、Ⅲ型前胶原264.66ng/ml、Ⅳ型前胶原175.03ng/ml。引产术后闭经至今,曾注射黄体酮治疗多次,仍未来月经。妇科彩超示右侧多囊卵巢可能,盆腔大量积液。全腹CT平扫+增强示:肝大、脂肪变,少量腹水。自觉腹胀加重,腹围明显增大,双下肢轻度水肿,收住我消化科。

(三)既往史

否认肝炎、结核病史,否认特殊药物服用史。否认疫水接触史。个人史、家族遗传病史无特殊。

(四)查体

T:36.5℃,P:78次/分,R:20次/分,BP:108/80mmHg,神清,皮肤、巩膜轻度黄染,未及浅表肿大淋巴结,心、肺正常。腹膨隆,腹壁静脉显露,全腹无压痛,无反跳痛,未触及包块,肝肋下5cm,剑突下3cm,边缘尚清,质硬,无压痛,脾肋下未触及,肝肾区无叩击痛,移动性浊音阳性,肠鸣音5次/分,双下肢轻度凹陷性水肿。

(五)辅助检查

血常规:WBC 4.3×109/L,N 48.6%,Hb 93g/l,PLT 127×109/L。尿常规:尿胆红素1+。粪常规:正常。生化全项:ALT 23.3U/L,AST 37.8U/L,GGT 86.8U/L,TB 45.7μmol/L,DB 33.6μmol/L,CHE 1.6U/L,A 27.5g/L,肾功能、电解质正常。凝血三项:PT 15.9s,INR 1.4,APTT 38s,TT 17s。肝炎全项:阴性。ESR:正常。CRP:正常。血CA724正常。自身抗体:阴性。ANCA:阴性。免疫五项:补体C30.47g/L,其他正常。HBV-DNA<500copy/ml。腹水常规:白细胞0.60×109/L,N 20%,蛋白定性:阴性。腹水生化:LDH 86U/L,TP 25.4g/L,A 14.2g/L,ADA 5.6U/L。腹水肿瘤标记物:CA125 388U/ml。腹水找脱落细胞:阴性。

B超:肝脏体积增大,回声不均匀,肝右叶回声异常区,门静脉主干栓子,频谱期相性改变减弱。下腔静脉受压变细,频谱期相性改变减弱。肝静脉受压变细,正常频谱形态消失,代之以波形平坦不伴搏动的连续频谱。脾脏体积增大。脾静脉正常。妇科B超:子宫及附件未见明显异常。上腹部CT增强+三维重建:肝脏实质密度不均匀,可见大片低密度影,右叶血管影呈相对高密度影,增强后肝脏不均匀斑片状强化(图1),门脉显影,分支迂曲延长,腔内未见明显充盈缺损,下腔静脉局部显示狭窄,肝静脉分支显示不清。腹盆壁皮下可见增宽静脉影。

胃镜:十二指肠球部溃疡、胃底静脉曲张(重度)。

入院后诊治过程

1.入院诊断

腹水、黄疸原因待查?

2.入院后上级医生查房

该患者主因腹水、黄疸、肝脏肿大入院,腹水常规为漏出液,血清-腹水白蛋白梯度>11g/L(A 27.5g/L~A 14.2g/L),考虑为门脉高压性腹水,门脉高压性腹水分为肝前性、肝性及肝后性:①肝后性:常见为布-加综合征、缩窄性心包炎等,该患者无心功能不全表现,且肝脏以右叶增大为主,故不考虑;②肝前性:如先天性门静脉闭塞或狭窄、感染、外伤、肿瘤、高凝状态等引起门脉栓塞、血栓形成或压迫所致,其特点为脾大、脾亢、上消化大出血及腹水等,肝脏形态及功能多正常。该患者肝脏肿大、脾无肿大故不支持;③肝性:综合以上,该患者考虑为肝性门脉高压,肝性门脉高压可分为窦前性、窦性及窦后性,现有检查以窦后性可能性大,建议科内讨论。

3.科内病例讨论

(1)甲医生

患者为25岁年轻女性,引产术后半月出现腹胀,并伴有寒战、发热及黄疸症状,在当地医院予利尿等治疗后腹胀好转;后在当地医院检查提示肝大、腹水、肝纤四项(+),漏出性腹水。该患者存在门脉高压,门脉高压是门静脉血流阻力增加的表现。临床上按发病部位分为肝前性、肝内性及肝后性。肝前性常见原因门静脉海绵样变;肝内性包括窦前性、窦性、窦后性,窦前性常见于肝血吸虫病、骨髓增生性疾病、先天性肝纤维化、特发性门静脉高压症、原发性胆汁性肝硬化等;窦性常见于慢性肝炎后肝硬化、酒精性肝硬化、甲氨蝶呤中毒、药物性肝损坏等;窦后性常见于肝静脉阻塞性病。肝后性门脉高压常见于下腔静脉闭塞性疾病、缩窄性心包炎、三尖瓣功能不全、严重心衰等。布-加综合征为肝静脉、下腔静脉肝段血栓、纤维膜性狭窄闭塞引起的肝静脉流出道阻塞,在我国以妊娠、感染和下腔静脉膜性梗阻多见。但该患者CT检查未见下腔静脉内栓子及膜性狭窄,不支持布-加综合征。患者怀孕时期应该有血流流变学的改变,处于高凝状态,引产以后出现了肝静脉受阻、门静脉高压的症状,因此不能排除肝小静脉闭塞综合征可能,目前多数学者认为其发病与细胞毒性作用、免疫、炎症和凝血机制等多因素异常有关。目前该病尚缺乏特异的治疗,病死率高,主要是保守支持治疗。患者的CT及B超均示肝脏大,“脂肪肝”,门静脉主干栓子,可进一步行肝脏穿刺及血管造影以明确诊断。

(2)乙医生

正常腹部CT应可见三条肝静脉的平面,但该患者的CT图像上无此表现,可能情况为:①血管阻塞不显影;②脂肪肝,如为布-加综合征造成的肝脏淤血,其CT直接征象是下腔静脉或肝静脉病变的显示,如腔内的血栓或癌栓,或肝内肿瘤对下腔静脉的直接侵犯等。间接征象有:①受静脉血回流缓慢的影响,肝脏实质强化时间滞后;②肝大、尾叶增大,增强扫描时尾叶强化明显而周边肝实质强化差,呈“中心强化征”,其形成机理一般认为是尾叶血流直接回流入下腔静脉,尾叶发生代偿性增大所致;③肝内侧支循环开放,由于窦后压力增高,门静脉血逆流,增强扫描表现为肝实质内杂乱走行的线状、逗点状血管影;④扩张开放的肝外侧支循环血管,如奇静脉、半奇静脉等;⑤脾大、腹水、腹壁静脉曲张等征象。应注意的是,间接征象对布-加综合征的诊断并不具有特异性,在门脉高压时也可有上述表现。患者腹部CT肝脏以右叶增大为主,未见明显尾叶增大,血管三维重建未见明显下腔静脉内的栓子,与布-加综合征影像特点不符,可进一步行下腔静脉造影明确是否存在栓子。患者引产术后出现腹水,并有发热症状,不能排除发病初产道感染引起肝脏损害,继而出现相关症状及体征。

(3)丙医生

目前患者门脉高压明确,引产术后渐出现腹水,检查提示为漏出性。B超检查提示门静脉内栓子,血管造影见门脉显影,分支迂曲延长,故其门脉高压主要因门静脉回流不畅。影像学见其肝脏肿大明显,下腔静脉明显受压,肝静脉显示不清,故压迫是导致门静脉回流不畅的原因之一。患者无明确的导致肝损药物服用史,无肝脏急性损害的辅助资料做依据,不支持药物性肝炎的诊断。故其肝脏肿大的原因可能为淤血或脂肪变性所致。若为肝脏淤血,如布-加综合征所引起,应是肝脏弥漫性淤血的表现,而该患者主要表现在右叶,尾叶无明显淤血症状,不支持诊断。故考虑为肝细胞脂肪变性引起的肝大,其变性原因可能因患者引产过程中或术后感染所致,建议进一步行肝穿刺+活检以明确。患者CA125增高,可能因炎症导致,但不能排除妇科肿瘤可能性,必要时可复查妇科B超及请妇科会诊协助诊治。

(4)丁医生

腹部CT见其肝脏体积增大,正常肝脏最大斜径为13~14cm,患者肝脏斜径明显超出该范围。其右叶见一较大面积低密度区,B超见此回声增粗区域,内部光点粗大,呈短线状,边缘清楚。但低密度区为非实质性肿瘤,鉴别要点是CT上可见有血管伸入此低密度区,而肿瘤不具有该特点。CT见肝脏为斑片状显影,为肝脏供血不均匀的表现,不是脂肪肝的表现。

4.主任查房分析

目前讨论的焦点问题是:①是否为布-加综合征;②肝脏肿大的原因。布-加综合征是指肝静脉和/或邻近下腔静脉部分或完全阻塞,使肝静脉和/或下腔静脉血液回流障碍所引起的下腔静脉高压、肝后性门静脉高压为特点的临床综合征。该患者下腔静脉阻塞症状不明显,下肢轻度可凹性水肿发生比较晚,且下肢水肿经利尿后可明显好转。CT显示下腔静脉局部狭窄的原因为肿大的右肝压迫所致。肝脏肿大的原因;患者为孕妇,引产过程中可能存在高凝物质进入循环系统引起门静脉栓塞,孕时的高凝状态亦可能引起肝小静脉闭塞可能,引产后又出现发热、感染症状。门静脉为肝脏重要的供氧血管,其栓塞引起肝脏缺血、缺氧,引起肝细胞损坏。考虑患者门脉高压的特点属窦后性,依据是以肝大为主而脾大不显著,或脾大但脾亢不明显,腹水顽固,无下肢静脉曲张,肝功能大多正常。为明确患者肝脏增大原因是淤血、脂肪变性或是缺血造成,可进一步行肝脏穿刺+活检以明确。如患者为布-加综合征,肝脏淤血,穿刺过程中可能出现大出血,必要时需要手术治疗。术后病理可协助诊断,但亦存在活检亦不能明确诊断的可能。告知患者肝穿刺+活检的必要性及风险,并签署手术同意书。术中备血,术后予抗炎及补液治疗。

5.入院1周后

肝脏穿刺,穿刺组织病理报告:破碎肝组织,其中肝窦明显扩张、充血、肝板萎缩,间断性肝细胞坏死,并可见轻度胆汁淤积,整个形态符合肝血管病变引起的改变(图2)。

结合病理结果,诊断为肝小静脉闭塞、门静脉栓子。

6.治疗

予护肝、利胆、利尿等治疗后患者腹胀症状稍缓解,复查肝功能提示TB 73.7μmol/L,DB 53.4μmol/L,A 33.9g/L。白蛋白较前增高,住院29天后出院。

7.出院后半年电话回访

 能从事家务工作,肝功能正常,黄疸减轻,B超未见门静脉栓子,肝大,少量腹水。

图1 CT显示肝脏增大,增强后不均匀强化

图2 肝穿病理结果示肝窦明显扩张、充血、肝板萎缩,间断性肝细胞坏死

最后诊断及诊治总结
此内容为收费内容
点评
此内容为收费内容
上一篇:病例 肝小静脉闭塞病(服用土三七所致) 下一篇:病例 左肝内胆管黏液性囊腺瘤,伴灶性癌变
评论
发表评论
典型病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