难点:掌握TIPS的适应证、操作技术、疗效评价;TIPS在治疗门脉高压伴食管胃底静脉曲张出血方面取得了瞩目的效果。
患者,女,52岁,于2007-11-21入院。
(一)主诉
反复呕血、黑便4年,再发1天。
(二)现病史
患者4年前出现呕血、黑便,诊断为食管静脉曲张破裂出血,肝炎后肝硬化失代偿期,胆囊结石、慢性胆囊炎。4年来多次呕血、黑便发作,平时口服普萘洛尔;1年前在外院行胃镜下食管曲张静脉套扎术,1天前再次出现呕咖啡色液,量约100ml,伴头晕、心慌、黑矇、四肢乏力。为进一步治疗收住消化科。
(三)既往史
慢性乙型肝炎病史8年余,否认结核、血吸虫病史,否认烟酒嗜好。
(四)查体
T:36℃,P:76次/分,R:20次/分,BP:108/64mmHg。神清,肝病面容,贫血貌,皮肤巩膜无黄染,未见肝掌和蜘蛛痣,浅表淋巴结无肿大,心肺无异常,腹平软,腹壁未见静脉曲张,无压痛、反跳痛,肝肋下未及,脾肋下2cm,肝肾区无叩击痛,移动性浊音阴性,双下肢无水肿。
(五)辅助检查
血常规:WBC 9.95×109/L,N 83.1%,Hb 98g/L,PLT 165×109/L。尿常规:阴性。粪常规:隐血(+)。生化全项:A 34.9g/L,CHE 5.9U/L,BUN 8.2mmol/L,其他正常。凝血三项:TT 21.80s,其他正常。肝炎全项:HBsAg(+),HBeAb(+),HBcAb(+),余阴性。
B超:肝硬化、胆囊炎并胆囊结石、脾脏肿大。门静脉增宽(门静脉直径1.45cm),门脉高压超声改变。
入院后诊治过程
1.入院诊断
食管静脉曲张破裂出血,肝炎后肝硬化失代偿期。
2.入院后上级医生查房分析
患者因反复上消化道出血入院,多次胃镜示食管静脉曲张破裂出血,影像学检查示肝硬化、脾脏肿大,既往有明确慢性乙型肝炎病史,故食管静脉曲张破裂出血、肝炎后肝硬化失代偿期诊断明确。患者已经过药物、内镜下套扎治疗,但仍然频发出血,此次住院治疗的目的是控制活动性出血和预防再出血,但采用何种方法须结合患者的各项检查。待科内讨论后决定。目前给予禁食、降低门脉压力药物等治疗。
3.入院7天后
患者再次解血便,伴心慌,急查血常规示Hb 70g/L,HCT 23.70%;胃镜:距门齿22cm见食管静脉曲张隆起,呈串珠状,最大直径约0.5cm,静脉表面呈蓝色,红色征(++),见少量渗血,无胃底静脉曲张;诊断重度食管静脉曲张;患者拒绝内镜下治疗,考虑患者在住院治疗期间再发出血,经沟通决定急诊予以经皮经肝食管曲张静脉栓塞术(PTVE)。
4.治疗
于出血当天行经皮经肝食管曲张静脉栓塞术,在B超引导下于腋中线第八肋间用PTC针经皮经肝穿刺门静脉成功,导丝超选入脾静脉,交换导管,脾静脉测压为41cmH2O,脾静脉造影见胃左静脉和胃后静脉增粗,分别向上形成食管胃底静脉丛,向下见胃肾分流(图1),COBRA导管分别超选入胃左静脉和胃后静脉(图2),共注入组织胶14ml,留药良好(图3),未见异位栓塞,再次行脾静脉测压47cmH2O,脾静脉造影见胃左静脉和胃后静脉完全栓塞(图4),拔除导管前用两枚钢圈封堵穿刺道(图5)。治疗后患者未再出血,5日后出院。
第五次住院(2008-08-09)
1.PTVE术后
4个月未出现呕血及黑便。但4个月后再发3次黑便,行内科治疗好转出院。
2.此次入院后胃镜检查
距门齿25cm可见2条食管曲张静脉,呈蓝色,30cm以下可见食管四壁有静脉隆起,呈串珠状,曲张静脉呈蓝色,表面有红色征(++),未见渗血,无胃底静脉曲张。
3.上级医生查房
患者仍属于重度食管静脉曲张,虽然有反复出血,但目前患者肝功能为Child A级,并存在脾功能亢进征象(WBC 2.8×109/L,PLT 93×109/L)。PTVE术后3次出血,看来采用胃镜下套扎和PTVE这些“堵”的方法对预防再出血效果不佳,可考虑行TIPS或断流手术;在与患者充分沟通、商量后,患者选择行TIPS治疗。

图1 脾静脉造影见胃左静脉和胃后静脉增粗,分别向上形成食管胃底静脉丛,向下见胃肾分流

图2 超选入胃左静脉和胃后静脉

图3 注入组织胶,留药良好

图4 脾静脉造影见胃左静脉和胃后静脉完全栓塞

图5 拔除导管前用2枚钢圈封堵穿刺道

图6 第一次TIPS直接门静脉造影

图7 第一次TIPS支架置入术后肠系膜上静脉造影
4.于入院后第8天行TIPS术
常规颈内静脉穿刺,将RUPS-100穿刺系统经颈内静脉沿上腔静脉、右心房、下腔静脉插入肝静脉,冒烟观察肝静脉开口,于肝静脉与下腔静脉开口处2cm穿刺门静脉,拔出穿刺针,冒烟观察导管已进门静脉分叉处,沿导管将导丝置于肠系膜上静脉,RUPS-100穿刺系统沿导丝送入门静脉主干,交换造影导管,行直接脾静脉造影,门静脉测压为47.5cmH2O,用6cm×8mm梭形球囊扩张穿刺道,然后置入一个8cm×8mm的网状支架,再次行肠系膜上静脉造影,见置入支架后分流道畅通(图6,图7),门静脉测压29cmH2O,颈部拔管,穿刺处局部消毒、包扎。术后予以抗凝、抗血小板及预防性抗感染等治疗。
5.术后6天复查B超
门静脉主干与第二肝门之间可见强回声“=”支架,支架内径:0.72cm,内透声良好,提示TIPS术后,支架内血流通畅。患者术后一般情况良好,出院。
6.随访
至2010年8月(术后24个月)未再出血,支架内血流通畅。但2010年9月复发呕血,超声多普勒检查显示支架内堵塞,造影显示堵塞发生在分流道的肝静脉端,门静脉测压为43cmH2O,考虑可能与肝静脉内膜的增生有关;用球囊扩张后,置入6cm×8mm内支架,将其近心端突入下腔静脉约1cm,造影显示血流顺利通过支架,门静脉压降为32cmH2O,观察至目前(术后6个月)未再出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