难点:原发性血小板增多症以出血倾向及血栓形成多见,患者门静脉主干内栓子形成,导致门静脉海绵样变性;继发消化道出血,针对原发病的治疗是有效的治疗方法。
患者,男,49岁,于2008-10-16入院。
(一)主诉
黑便12小时。
(二)现病史
患者12小时前解糊状黑便一次,量约200g左右,伴头昏,无心悸、冷汗,无黑矇、晕厥,无呕血、无腹痛,7小时前再解黑便100g左右,检查便隐血阳性,血Hb 106g/L,PLT 427×109/L。以上消化道出血收住消化科。4年前,由血液科诊断为原发性血小板增多症,血小板最高达540×109/L。患者间断、不规范的服用阿司匹林和华法林。1年前诊断门静脉海绵样变性,消化性溃疡。7个月前患者服用华法林后出现黑便,停用华法林;近6天来服用阿司匹林肠溶片。
(三)既往史:否认高血压、肝炎病史。
(四)查体
T:36.1℃,P:84次/分,R:20次/分,BP:130/70mmHg。神清,精神可,轻度贫血貌,皮肤巩膜无黄染,未见瘀点瘀斑,未见肝掌、蜘蛛痣,全身浅表淋巴结未及肿大。心、肺正常;腹平软,未见腹壁静脉曲张,无压痛及反跳痛,肝肋下未及,脾肋下2cm,质硬,边缘锐利,无触痛,肝肾区无叩击痛,移动性浊音阴性。
(五)辅助检查
血常规:WBC 8.2×109/L,N 76%,Hb 91g/L,HCT 30%,PLT 350×109/L。尿常规正常。生化检查:A 40.2g/L,CHE 4.8U/L,BG 9.93mmol/L,BUN 9.2mmol/L,其他正常;电解质正常。凝血四项:正常。AFP、CEA、CA125、CA199正常。肝炎病毒:HBsAb(+),其他正常。血浆D-二聚体:0.1mg/L。铁蛋白:8.37ng/ml。
B超:脾脏体积增大(肋下4.9cm),肝、胆及胰腺未见异常,未见腹腔积液。结肠镜:未见异常。
血管彩超:门静脉主干直径0.56cm,主干内见等回声光团充填,CDFI(Color Doppler Flow Imaging)示血流信号消失。肝门部门静脉及肝内段结构消失,可见多条弯曲成团呈蜂窝状结构,CDFI示肝门区蜂窝状结构内显示红蓝相间血流信号,内为静脉频谱(图1),提示门静脉主干内栓子,门静脉海绵样变性。

图1 肝门部门静脉及肝内段结构消失,可见多条弯曲成团呈蜂窝状结构,CDFI示肝门区蜂窝状结构内显示红蓝相间血流信号
1.入院诊断:
上消化道出血原因待查:消化性溃疡?急性胃黏膜病变?门脉高压性胃病?
2.入院第2天上级医生查房分析
①中年男性患者,黑便12小时入院,大便隐血阳性;②查体:轻度贫血貌,脾左肋下2cm,质硬,边缘锐利,无触痛;③曾诊断为门静脉海绵样变性、门脉高压症,B超提示门静脉主干内栓子,门静脉海绵样变性,因此考虑门脉高压症。此次因黑便入院,无呕血,Hb91g/L。黑便原因考虑以下疾病:①消化性溃疡:患者去年胃镜见十二指肠溃疡瘢痕,现季节为溃疡高发时段,有可能是溃疡复发伴出血;②急性胃黏膜病变:患者因血小板增多症、门静脉血栓形成,服用抗血小板药物,此次发病前服用阿司匹林,NASID药物引起的急性胃黏膜病变出血也应该考虑;③门脉高压性胃病:患者外院胃镜及腹部CT提示门脉高压,很可能存在门脉高压性胃病伴出血;以上疾病都可能在胃镜下诊断明确,建议行胃镜检查。
3.胃镜
距门齿30cm即可见食管静脉显露,距门齿35cm以下可见食道静脉曲张,呈结节样,曲张静脉表面呈蓝色,曲张血管表面有红色征(++),食管腔内无血迹,胃底静脉曲张。胃窦小弯见溃疡,大小约0.4cm×0.4cm,十二指肠球前壁可见一0.3cm×0.3cm溃疡;诊断为食管、胃静脉曲张,重度;胃溃疡(A2期),十二指肠球溃疡(H1期)。
4.上腹部CT平扫+增强
肝脏体积缩小,左右肝叶失去正常比例;脾脏体积增大;门脉成像可见门静脉及其分支,脾静脉、肠系膜上静脉未见明显异常,胃底及所示肝门可见迂曲扩张的血管影,提示肝硬化,脾大,胃底及肝门部静脉曲张。
5.入院2周后科内讨论,内容如下
(1)甲医生
胃镜证实复合溃疡,故黑便的原因是溃疡出血可能大。患者脾大、食管静脉曲张,肝功能正常,有门静脉海绵样变性,因此考虑为肝前性门脉高压。CT检查未提示胰腺占位性疾病,可排除由胰腺疾病引起肝前性门脉高压。
(2)乙医生
不考虑患者为肝硬化,因为肝硬化脾大可造成脾功能亢进,导致血小板下降。但患者血小板不降反而升高,而且肝功能也正常、影像检查也不支持,故结合患者门静脉系统广泛血栓形成,考虑为血小板增多症引起门静脉血栓,从而继发肝前性门脉高压。
(3)丙医生
患者门脉高压症诊断明确,门脉高压分为肝前性、肝性、肝后性门脉高压。肝性门脉高压表现为肝功能受损,常见的原因为病毒感染、酒精,该患者白蛋白、凝血功能、胆红素均正常,且无病毒感染及饮酒史,故不考虑肝性门脉高压;患者无心衰、布-加综合征、肝小静脉闭塞症表现,也不支持肝后性门脉高压。该患者属于肝前性门脉高压症,考虑为门静脉海绵样变性引起。门静脉主干堵塞形成了侧支循环,故血管彩超表现为门静脉海绵样改变。有关治疗意见是:该患者肝功能正常,门静脉血栓形成,不适合行食管断流术,可考虑脾肾分流或肠系膜下腔静脉分流,但病变可能累及脾静脉,导致手术无法吻合。
(4)丁医生
门静脉海绵样变性分为原发性和继发性,原发性多见于儿童,如肝门及其分支结构先天性发育异常,继发性如脐炎、腹腔感染、腹部损伤、肿物压迫或侵犯等可以直接影响门静脉系统;血液高凝状态、真性红细胞增多症等间接因素造成门静脉血栓。
6.科内讨论综合意见
诊断为复合性消化性溃疡伴出血;原发性血小板增多症,门静脉海绵样变性(cavernous transformation of the portal vein,CTPV),肝前性门脉高压症,结合其血小板增高,以血液高凝状态所致门脉系血管广泛血栓形成可能。治疗上介入栓塞治疗效果不肯定,外科切除脾脏可能使血小板进一步升高;且由于门脉系统广泛血栓形成,即使行食管、胃静脉曲张的断流术,再出血率仍较高,而分流术完全有可能无法吻合血管,治疗上应该针对其原发病进行,规范的应用抗血小板药物治疗原发性血小板增多症。另外请血管外科会诊,会诊意见:建议继续内科治疗。
7.出院后
患者一直服用阿司匹林,同时应用抑酸药物治疗、预防消化性溃疡,病情稳定。出院1年后门诊随诊:1年来未出现消化道活动性出血;血小板在350~500×109/L之间,患者自诉脾脏较前缩小;血管外科复查:门脉血栓,门静脉旁侧支循环形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