病例详情-病例-人卫临床助手-人民卫生出版社 Insert title here Insert title here
Insert title here
首页 >  病例 >  病例 肠结核(曾疑诊克罗恩病)
病例 肠结核(曾疑诊克罗恩病)
案例诊断
肠结核
导读

难点:肠结核与克罗恩病的鉴别诊断困难,特别是肠切除后的病理都难以作出鉴别的这个特殊病例。

病历摘要

患者,女,64岁,于2007-04-05入院。

(一)主诉

阵发性脐周疼痛半年。

(二)现病史

半年前出现脐周疼痛,阵发性绞痛,多于下午发作,无恶心、呕吐,无腹泻、黑便,无发热,偶有盗汗。1个月前外院肠镜见肠溃疡,疑诊肠结核行抗结核药物治疗,治疗1个月后腹痛不缓解而停药;病程中食欲下降,近半年体重下降约7.5kg。

(三)既往史

有肺结核病史。

(四)入院查体

T:37℃,P:78次/分,R:20次/分,BP:110/60mmHg,神清,慢性病容,贫血貌,皮肤、巩膜无黄染,未及浅表淋巴结。心、肺检查无异常。无胃肠型及蠕动波,腹肌紧张,脐周轻压痛,无反跳痛,肝脾肋下未及,Murphy征阴性,移动性浊音阴性,肝、肾区无叩痛,肠鸣音亢进,12次/分。双下肢无凹陷性水肿。

(五)辅助检查

血常规:WBC 3.75×109/L,N 79%,RBC 3.48×1012/L,Hb 93g/L。粪常规,尿常规无异常。肝炎病毒全部阴性、自身抗体全套、类风湿因子、抗结核抗体、ANCA均阴性。生化全项:ALT 53.3U/L,AST 76.8U/L,γ-GT 134.2U/L,总蛋白58.7g/L,白蛋白27.3g/L,尿酸557μmol/L;凝血三项正常,血ADA 23.9U/L,ESR 17mm/h,CRP 4.3,PPD 1∶2000(+)。腹平片:小肠低位肠梗阻。

入院后诊治经过

1.入院诊断

腹痛、低位肠梗阻原因待查,克罗恩病?

2.入院后上级医生查房

患者腹痛,腹平片示小肠低位肠梗阻,给予禁食,胃肠减压,解痉止痛,静脉营养支持等治疗。另外为明确腹痛原因,需要完善相关检查。

3.结肠镜

回盲部大块不规则隆起性病变,表面渗血,糜烂,质脆,边界不清(图1),回盲瓣狭小,镜身不能通过。盲肠,升结肠见黏膜皱襞瘢痕愈合改变(图2)。回盲部病理:黏膜组织增生伴淋巴组织增生及上皮样肉芽肿形成(8块黏膜组织中见9个上皮样肉芽肿),并可见少量炎性渗出物和肉芽组织增生。

图1 回盲瓣示大片不规则隆起性病变,表面渗血,糜烂,质脆,边界不清

图2 升结肠疤痕愈合改变

4.胸片

两肺结核可能。

5.1周后科内疑难病例讨论

(1)甲医生

根据患者的症状及肠镜所见考虑以下疾病:①克罗恩病:患者有脐周疼痛病史半年,肠镜见溃疡,回肠末端瘢痕样改变,黏膜病变处于修复期,另外小肠低位肠梗阻常常是克罗恩病的并发症,倾向于克罗恩病的诊断。为明确诊断下一步查上中消化道钡餐了解小肠有无病变,腹部CT了解有无肠壁增厚、不均匀粘连;②肠结核:外院胸部CT示陈旧性肺结核病灶,已行抗结核治疗1个月,因腹痛症状不缓解而停药。目前无低热、盗汗等结核毒血症状,暂不考虑肠结核。

(2)乙医生

同意上述意见,首先考虑克罗恩病,因为:①有消瘦、营养不良表现,有阵发性腹痛、肠不全梗阻的X表现;②外院肠镜病理为炎性增生;③C反应蛋白增高。可行上中钡餐了解全部小肠情况,如果没有明显狭窄肠段,可选择胶囊内镜检查。另外营养支持治疗是必须的。

(3)丙医生

我认为患者肠结核的可能性更大,理由是:①患者有肺结核病史,肺结核病灶尚未愈合;②肠镜下近盲肠部的升结肠呈现瘢痕样改变,这种改变类似肠结核溃疡愈合后的瘢痕改变,表明局部病变处于修复状态,而克罗恩病没有经过治疗,不会达到病变愈合的肠镜下表现;③克罗恩病更多见于青年患者,而这是位老年患者,又在短期内发病,对于短期发病的老年患者诊断克罗恩病一定要慎重,尤其激素治疗会导致结核播散,需要多多鉴别,继续完善必要的检查。

6.科内讨论后的检查结果

上中消化道钡餐:空肠远端占位,十二指肠降部憩室。胸部CT:双上肺结核,部分病灶欠稳定;左上肺占位,瘢痕癌不能除外。呼吸科意见:上次抗结核治疗仅1个月,疗程不足,建议继续抗结核治疗,并痰找抗酸杆菌。

7.随后给患者抗结核三联药物治疗

治疗后患者腹痛、梗阻症状有所缓解,肛门排气排便。抗结核治疗10天,在正常饮食后患者再次出现腹痛、腹胀症状,立位腹平片示小肠低位肠梗阻,肠内容物残留肠腔,给予胃肠减压无效,疼痛加重,患者有手术探查指征。

8.于入院后3周行外科手术

术中见腹腔淡黄色腹水1000ml,回肠及回盲部呈节段性病变,多处肠管增生狭窄,浆膜及肠系膜大量白色小结节,局部肠管梗阻扩张;术中切除回肠及右半结肠,残留小肠约180cm,行小肠横结肠吻合。术后诊断“肠克罗恩病”。

9.术后病理

回肠、阑尾及右半结肠切除标本的大体和组织学表现:

病变呈节段性分布,环形溃疡导致肠腔狭窄(8处溃疡)(图3),浆膜面多个粟粒状灰白色结节,结肠周围多个肿大淋巴结;病变处肠壁全层黏膜组织慢性炎,浅表溃疡形成及肠壁全层上皮样肉芽肿形成;肠周围淋巴结内见上皮样肉芽肿形成,部分肉芽肿中央似有坏死。肉芽肿抗酸杆菌(-)、PAS(-)、银染(-);诊断肠克罗恩病。

图3 手术病理:环形溃疡至肠腔狭窄8处,小肠浆膜面粟粒状灰白色结节

临床上高度怀疑肠结核,但是手术和术后病理都疑诊克罗恩病,如何鉴别诊断?

10.为明确诊断

消化科与病理科一起讨论,并达成以下共识

(1)手术标本见跳跃的节段性狭窄,考虑克罗恩病正确吗?共同意见:不一定正确。从手术标本看,虽然病变呈现跳跃、节段性改变,但是环行狭窄的肠段短,这种改变更像肠结核的环行溃疡病变造成的肠短段狭窄,而克罗恩病的节段性病变的长度较长。

(2)手术标本病理见肠壁和淋巴结内上皮样肉芽肿形成,肉芽肿抗酸杆菌(-),PAS(-),银染(-);则非干酪样肉芽肿能不能否定肠结核的诊断?反之如果是肠结核,其抗酸杆菌、PAS一定是阳性吗?共同意见:不是。如抗酸杆菌(+),PAS(+),表示干酪样肉芽肿,支持肠结核的诊断。但并不是所有的结核病灶都表达干酪样肉芽肿。肠结核的肠镜下活检得到干酪样坏死只占28.4%,非干酪样肉芽肿占36.8%(表1)。

表1 肠结核和CD活检标本病理形态比较(参考华西医大的材料)

(3)肠结核与肠克罗恩病的肉芽肿各有什么特点?克罗恩病的肉芽肿小、数量少,无融合。肠结核的肉芽肿多,直径大,常见融合(表2)。

表2 结核与克罗恩病的肉芽肿病理表现

本例肉芽肿特点为:①肉芽肿直径约0.2~0.6mm;②肉芽肿融合现象多见(图4);③肉芽肿中央可见坏死;④病变累及肠壁全层。因此在临床医生和病理医生共同讨论后,提高了鉴别结核和克罗恩病的认识,考虑为肠结核肉芽肿,否定了肠克罗恩病的诊断,因此消化和病理的科室间讨论研究,对于明确诊断是非常必要的。在明确了肠结核的诊断后,应用抗结核药物治疗。

图4 病理示 上皮样肉芽肿,融合

最后诊断和诊治总结
此内容为收费内容
点评
此内容为收费内容
上一篇:病例 溃疡性结肠炎,慢性乙型肝炎 下一篇:病例 嗜酸细胞性胃肠炎(浆膜型)
评论
发表评论
典型病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