难点:了解癌前病灶的胃镜活检病理与胃镜下切除术后病理存在不一致状态,仔细地胃镜检查,避免多病灶病变的漏诊。
患者,男,54岁,于2009-01-19入院。
(一)主诉
上腹不适10天。
(二)现病史
患者10天前出现上腹不适,无呕吐、进食梗阻感,无胸骨后疼痛,外院胃镜见贲门后壁一个隆起,病理:贲门黏膜异型增生;为进一步治疗转入我消化科。
(三)既往史
1年前因胃窦癌,在外院行胃大部切除术(毕I式)。
(四)查体
T:36.5℃,P:80次/分,R:20次/分,BP:131/74mmHg。神清,皮肤、巩膜无黄染,未见瘀斑,全身浅表淋巴结未及肿大。心、肺正常。腹平坦,未见胃肠型及蠕动波,上腹压痛,无反跳痛,肝脾肋下未及,肝肾区无叩击痛,移动性浊音阴性。
(五)辅助检查
血常规WBC 6.17×109/L,RBC 3.56×1012/L,Hb 114g/L,PLT 160×109/L。尿常规、粪常规:未见异常。生化全项、凝血四项、肿瘤标志物AFP、CEA、CA125、CA199:未见异常。
心电图:未见异常。胸片:未见异常。
1.入院诊断
贲门黏膜高级别上皮内瘤变,胃大部切除(毕I式)。
2.入院后上级医生查房分析
①中年男性,上腹部不适10余天。②查体:无明显阳性体征。③辅助检查:胃镜、病理诊断贲门黏膜高级别上皮内瘤变,诊断明确,进行相关检查,排除内镜下治疗的禁忌证,择日行胃镜下治疗。
3.胃镜下行贲门黏膜切除术后(EMR)
贲门后壁见一0.8cm×1.0cm隆起,无蒂(图1)。胃毕I式术后,残胃黏膜光滑,吻合口通畅。治疗:用注射针在病变范围黏膜下注入甘油果糖和亚甲蓝,将专用圈套器置于透明帽内沿,对准病变,进行吸引,将病变吸入透明帽内,慢慢收紧圈套器,用50W高频电分2次电切病变,病变完整切除(图2)。

图1 贲门后壁见无蒂隆起

图2 病灶完整切除
4.切下标本病理
(贲门)中-高分化腺癌,癌组织浸润至黏膜肌层,脉管内未见癌栓;标本切缘及基底部未见癌变组织累及。黏膜组织被覆上皮细胞呈鳞-柱状上皮相间,腺体内可见杯状细胞化生。根据病理结果确诊贲门癌,病变侵及黏膜肌层,建议追加手术切除治疗,但患者及家属拒绝手术治疗,嘱咐患者门诊随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