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疾病概述】
结核性腹膜炎( tuberculous peritonitis)是由结核杆菌引起的慢性弥漫性腹膜感染。以儿童、青壮年多见。女略多于男,为1.2∶1~2.0∶1。临床表现主要为倦怠、发热、腹痛与腹胀等,可引起肠梗阻、肠穿孔和形成瘘管等并发症。本病共有三个病理类型:渗出型、粘连型及干酪型。其中以粘连型多见,腹膜有大量纤维增生,明显增厚,并和附近脏器形成广泛粘连,致使肠曲受压而引起梗阻。大网膜也因纤维化而增厚变硬,并蜷缩成团块,严重病例,腹腔可完全闭塞,部分渗出型结核性腹膜炎在腹水吸收后可转变为粘连型。结核性腹膜炎的临床表现因其多继发于其他部位结核,常有结核的全身症状,如发热,盗汗,消瘦,水肿,不育等;另有腹部症状,以粘连型为例,长期腹痛、腹胀,消化不良,多为便秘或腹泻与便秘交替,病情严重者因腹膜炎呈急腹症表现,典型体征为腹部触诊呈揉面感,病情不同者可有不同程度的压痛,并发肠梗阻时可出现“痛、吐、胀、闭”,肠鸣音亢进或减弱,气过水声,部分病例可触及包块。
结核性腹膜炎的诊断往往需结合患者既往结核病史,结核菌素试验呈强阳性者对诊断本病有帮助,但在粟粒型结核或重症病人反而可呈阴性,红细胞沉降率可作为病变活动的简易指标。腹水多为草黄色渗出液,一般细菌培养阴性,浓缩找到结核杆菌的阳性率很低,结核菌培养的阳性率也低,但腹水动物接种阳性率可达50%以上。合并肠梗阻立位腹平片可见气液平面。腹腔镜检查适用于有游离腹水的患者,可窥见腹膜、网膜、内脏表面有散在或集聚的灰白色结节,浆膜失去正常光泽,混浊粗糙,活组织检查有确诊价值。
结核性腹膜炎合并肠梗阻现为反复发作的不完全梗阻,治疗上遵循肠梗阻的治疗原则,有效的抗结核药物治疗是肠梗阻最终治愈的保证。在结核控制较为理想的状态下行手术治疗较为理想,能够降低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但当梗阻经保守治疗长时间不缓解,手术就变成当务之急的治疗手段。
【病例介绍】
病史
男性患者,21岁。急性起病,以“腹胀15天伴反复发作下腹部绞痛5天”为主诉入院。入院15天前无明显诱因出现腹胀,无腹痛,无恶心、呕吐,无寒战、发热,无二便改变,未在意。5天前患者无明显诱因突发下腹部绞痛,以脐周明显,阵发性,无腰背部及会阴部放射痛,伴恶心、呕吐一次,呕吐物为含胆汁胃内容物,排黄色稀水样便一次,混有少量粪块,呕吐及排便后患者症状逐渐缓解,无发热、寒战,排气正常,此后患者反复出现上述腹痛及腹泻症状,但无恶心、呕吐,无寒战、发热,均可于地方医院行感染补液等保守治疗后缓解,现为求进一步诊治,来我院就诊。患者病来精神状况可,近2个月出现咳嗽、咳黏白痰,以夜间明显,近半个月出现夜间盗汗,无发热、寒战,排气正常,小便正常,大便如上述,睡眠一般,近期体重无明显变化。
体格检查
神清语明,平车推入病房,发育正常,营养中等,自主体位。皮肤、巩膜无黄染,浅表淋巴结未触及肿大,心肺听诊无异常。腹平坦,未见肠型及蠕动波,未见腹壁浅表静脉曲张,腹肌略紧张,触诊揉面感,下腹轻压痛,无反跳痛,未触及包块,Murphy征阴性,肝、肾区无叩痛,移动性浊音阴性,肠鸣音弱,约2次/分,未闻及高调肠鸣音及气过水声。
辅助检查
①立位腹平片提示:中上腹见多个呈阶梯状排列的气液平,肠管略扩张。②腹部CT提示(图1,图2):小肠肠管明显扩张,积气、积液,伴气液平面。腹腔可见散在液体密度影,局部包裹,未见肿大淋巴结。考虑为肠梗阻、肠系膜旋转不除外。③肺CT(图3,图4) :双肺多发高密度结节、斑片、条片影,边缘模糊,可见树芽征。双肺多发病变,考虑为继发型肺结核空洞形成伴肺内播散。

图1 小肠肠管明显扩张,积气、积液,伴气液平面(一)

图2 小肠肠管明显扩张,积气、积液,伴气液平面(二)

图3 肺CT示双肺多发高密度结节、斑片、条片影,边缘模糊,可见树芽征(一)

图4 肺CT示双肺多发高密度结节、斑片、条片影,边缘模糊,可见树芽征(二)
入院诊断
急性低位不全性肠梗阻
1.禁食,持续胃肠减压,灌肠通便,静脉补充水、电解质等。静脉营养支持不可忽视,结核病本身就是高消耗疾病,病人可能长期无法进食,营养状况及水、电解质平衡会受到影响,这于病人恢复不利。
2.抗结核治疗,因肠梗阻需禁食,口服药物可能难以实施,抗结核药物治疗可能需依赖相应静脉药物。提倡利福霉素及异烟肼静脉给药、链霉素肌内注射、吡嗪酰胺研粉鼻饲坚持抗结核治疗,能保证抗结核效果,缓解期再改为口服抗结核治疗。该患术后肠道功能恢复后转入结核病院继续抗结核治疗。
抗结核治疗的注意事项及药物:
抗结核化疗应取得患者的知情同意书。注意早期、联用、适量、规律和全程应用的原则。
化疗药物
链霉素( S) :影响结核菌蛋白合成,主要作用于胞外菌。用法: 0.75~1.0g,qd,im。50岁以上或肾功能减退者用0.5~0.75g,im,qd。孕妇慎用。可出现眩晕、耳鸣、耳聋,还可出现皮疹、药物热等过敏反应。
异烟肼( H) :抑制DNA合成,阻碍细菌细胞壁的合成。用法: 0.3g,qd,ivgtt。大剂量可能出现周围神经炎、中枢神经系统兴奋或抑制,转氨酶升高。可用维生素B6对抗周围神经炎,但可能影响异烟肼疗效。
利福平( R) :抑制mRNA合成。用法: 0.45g, qd,po。可有肝功能损害。
吡嗪酰胺( Z) :杀灭细胞内、酸性环境中的结核菌,用法: 0.5g,tid,po。可能引起高尿酸血症、关节痛、胃肠不适和肝功能损害。
乙胺丁醇( E) :抑菌药。用法: 25mg/kg,qd,po。不良反应少,大剂量可引起球后视神经炎、视力减退、视野缩小、中心盲点,一般停药可恢复。
氨硫脲( T) :用法: 50mg,bid,po。不良反应包括胃肠道症状、肝、肾损害、骨髓抑制、过敏反应和神经系统症状。
利福定( D) :用法: 0.15g,qd,po。与利福平有交叉耐药。
对氨基水杨酸( P) :抑菌药,用法: 4.0g,bid,po。因常引起胃肠道反应,宜饭后服。
肺外结核化疗方案( 1988,WHO) :
对怀疑有耐药菌感染或原发高耐药率地区的初治患者: 2SHRZ/4HR、2EHRZ/4HR;对能接受全程督导的初治患者: 2HRZ/4H3R3、2HRZ/4H2R2;对经济困难的初治患者: 2SHRZ/6HT。
对病情轻的患者,可以选用简易方案: 2SHR ( D) /4HR( D) ; 6HR、12HP、9HD。
3.手术治疗:尽可能在结核控制较为理想的情况下进行手术治疗,在结核活动期行手术治疗,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要高于前者。手术方式根据具体情况而定,如粘连松解、肠排列、肠切除、肠吻合、造瘘等。病人腹腔因广泛粘连可能形成相对独立的空间,分离时需操作轻柔,辨清周围组织的性质再进行分离,以免人为造成组织破坏使手术更加繁琐,对于绞窄性肠梗阻中绞窄肠管的血运需仔细辨别,必要时需切除病变肠管。本例患者保守治疗未见明显好转,急诊行剖腹探查、肠粘连松解、肠减压,取右侧腹经腹直肌切口,入腹探查:大网明显增厚,腹膜表面布满大小不等粟粒样结节,肠管粘连较重,近端小肠明显扩张,找到Treitz韧带,沿其向下逐渐探查,距回盲部50cm处有一粘连束带压迫回肠造成近端肠管梗阻、扩张,梗阻远端肠管空虚,结肠未触及占位病变。松解回盲部粘连,肠管无坏死,于梗阻段上方约40cm处取0.5cm纵形切口,置入吸引器,负压吸引出粪便约400ml,切口全层缝合后,再行浆肌层间断缝合,留置引流后关腹。术后患者恢复理想,顺利出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