病例详情-病例-人卫临床助手-人民卫生出版社 Insert title here Insert title here
Insert title here
首页 >  病例 >  病例 ;;腹壁切口疝
病例 ;;腹壁切口疝
作者
杨福全
案例诊断
腹壁切口疝
病历摘要

【疾病概述】

腹壁切口疝属于腹壁手术后的切口并发症,多由于病人肥胖、腹腔压力高、营养不良、切口感染、糖尿病、腹壁缺损以及缝合技术等因素造成。切口疝的病人有不同程度的腹胀、便秘、腹痛、腰痛等症状,严重影响病人的生活和工作。切口疝的手术治疗方法包括自体组织缝合修补和应用补片修补两类。

【病例介绍】

病史

男性患者,85岁。4个月前行胆囊切除术,胆道探查T管引流术。术后切口不愈合,经住院治疗1个月切口愈合出院。术后4个月发现切口处有一圆形包块,可还纳,站立或咳嗽时,包块增大,平卧时包块减小,自觉腹胀,无腹痛,无恶心、呕吐。以“腹壁切口疝”为诊断收入院。患者病来无便秘,无咳嗽、咳痰,无排尿困难,病来无发热,大、小便正常,体重无明显变化。既往史:支气管炎病史20年。否认糖尿病、冠心病病史,否认肝炎、结核病史,否认外伤史。过敏史:否认药物过敏史。

体格检查

T 36.8℃,P 64次/分,BP 137/72mmHg,R 20次/分。腹平坦,未见胃肠型及蠕动波,未见腹壁浅表静脉曲张,右侧中腹部可见纵行手术瘢痕长约12cm,愈合良。腹软,全腹无压痛、反跳痛及肌紧张,腹内压增高时右中腹可扪及约15cm×15cm大小包块,质软,无触痛,平卧时消失(图1)。

图1 腹壁切口疝外观

辅助检查

全腹CT示切口下方腹壁层次不完整,小肠与皮肤粘连(图2)。

图2 全腹CT示切口下方腹壁层次不完整,小肠与皮肤粘连

入院诊断

腹壁切口疝

治疗措施

1.完善术前检查后,全麻下行腹壁切口疝修补术。

2.应用腹腔镜技术,CO2气腹压力为9~12mmHg。术中见切口疝内有较多粘连肠管(图3),用超声刀和剪刀小心分离粘连肠管(图4),分离粘连的范围要超过疝环边缘5cm,并且要将疝内容物完全还纳(图5)。采用复合防粘连补片,大小超过切口疝环边缘5cm,并预先在补片上做标记和在补片四周预缝全层固定线(图6)。通过Trocar孔将补片送入腹膜腔,注意补片的腹壁面和腹膜腔面。将预缝合固定线通过腹壁拉出,用螺旋钉钉合固定补片,分别在补片边缘和疝环边缘各固定一周,钉距1.5~2.0cm(图7)。再用不吸收线全层缝合固定4针进一步加固补片(图8)。

图3 切口疝内有较多粘连肠管

图4 剪刀小心分离粘连肠管

图5 疝内容物完全还纳

图6 补片上做标记和在补片四周预缝全层固定线

图7 螺旋钉钉合固定补片

图8 不吸收线全层缝合固定

3.病人术后一周复查腹部CT,补片前无积液,可见疝环两侧腹壁的螺旋钉固定良好(图8)。出院后继续腹带包扎3个月。

临床经验
此内容为收费内容
诊治评述
此内容为收费内容
上一篇:病例 腹股沟疝无张力修补术后复发 下一篇:病例 恶性纤维组织细胞瘤
评论
发表评论
典型病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