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疾病概述】
腹主动脉骑跨栓是临床上比较少见但极其凶险、死亡率高且需要急诊手术治疗疾病。腹主动脉骑跨栓塞是动脉栓塞的一种特殊类型,发病多为中老年患者,常合并心、脑血管疾病,由于其阻塞平面高,较之单侧的髂、股动脉栓塞远端肢体更易发生坏死,极易导致肌病肾病代谢综合征( MNMS),因高钾或急性肾功能衰竭而死亡;取栓后氮质血症、高钾血症、肌红蛋白尿和代谢性酸中毒的程度重;术前、术后腹主动脉阻断与开放使血流动力学改变大,又加重对心脏的影响。因此,主动脉骑跨栓病情危重、复杂,用非手术溶栓疗法不可能将纤维栓子溶解,短期内侧支循环不可能完全开放,及早手术是唯一可以治愈的方法,最好争取在发病6~8小时内取栓。经腹切开腹主动脉取栓手术需全身麻醉,创伤大、危险性大、死亡率高,自1963年Fogarty首先采用球囊导管经股动脉作腹主动脉和髂动脉栓子摘除术以来,用Fogarty导管双侧股动脉切口取栓成为治疗腹主动脉骑跨栓最佳术式。其优点:①减少麻醉对患者血液循环和呼吸系统的影响;②创伤小、失血少、操作简便、省时,最大限度减少了手术对患者的影响;③较经腹术式更易处理腘动脉以下栓子和继发的血栓栓塞;④避免经腹取检所致“松钳性”休克;⑤并发症少、死亡率低。
【病例介绍】
病史
男性患者,年龄68岁。以“突然出现脐周疼痛伴有双下肢剧烈疼痛20小时”为主诉入院。20小时前于自家院内除草时突然出现脐周疼痛伴有双侧下肢剧烈疼痛,不能行走活动,有双侧下肢明显发凉、酸麻感,无二便失禁,无头晕、头迷及意识障碍,到附近医院就诊,当地医院行血管超声检查见双侧下肢动脉栓塞,急诊转送到我院就诊和治疗。到我院时双侧下肢除上述疼痛、发凉症状外,出现了下肢感觉和运动功能障碍。我院急诊行双侧下肢动脉血管CTA检查,结果回报:腹主动脉骑跨栓。急诊检查血常规、血型、凝血五项、心电图,急诊收入院。既往史:风湿性心脏病、心房纤颤16年,既往5年前有过一次右侧下肢动脉栓塞病史,在当地医院急诊手术行Fogarty导管取栓治愈。术后口服华法林半年,后自行停药,间断口服拜阿司匹林。
体格检查
T 37℃,P 98次/min,BP 175/102mmHg,神志清楚,腹部平软,无压痛,双侧下肢皮温凉,皮肤色暗、苍白,双足可见呈轻度花斑状,双侧股动脉、腘动脉、足背动脉未触及搏动,双侧踝部以下皮肤痛温觉减退,足趾不能活动。
辅助检查
血常规:白细胞12.6×109/L,中性粒细胞百分比82%,血红蛋白143g/L,血小板154×109/L,凝血五项: PT 12.3秒,APTT 34秒,INR 1.3,纤维蛋白原4.2g/L,D-二聚体:1186μg/L。肝功能及离子:白蛋白42g/L,总胆红素24μmol/L,血清离子正常,血糖5.6mmol/L,心电图:房颤,CRBBB,当地医院血管彩超:双侧下肢动脉栓塞,我院双侧下肢动脉血管CTA检查:腹主动脉骑跨栓(图1)。

图1 CTA检查示腹主动脉骑跨栓
入院诊断
腹主动脉骑跨栓,风心病,房颤
1.准备急诊手术,要备血,手术在局麻下先后作双股部切口,采用Fogarty导管取栓,双侧肢体均取出较多血栓,每侧肢体取出血栓后,暴露出同侧股深静脉,恢复动脉血液灌注后将静脉血放出400~500ml,根据术中血常规复查结果决定适量输血。
2.术中注意检测动脉血气分析及血离子指标,纠正可能出现的酸中毒和高钾血症。如果患者酸中毒和高钾血症十分严重,则立即给予术中血液透析。
3.给予营养神经药物帮助下肢神经功能障碍的恢复。
4.术后常规抗生素预防感染,凯时20μg日一次静脉侧管扩血管治疗,术后12小时以后给予低分子肝素0.4ml每12小时一次皮下注射抗凝一周,以后改为口服拜阿司匹林肠溶片。
5.术后注意检测肾功能,防治肾功能衰竭,密切观察、及时发现和治疗组织的缺血再灌注损伤所引起的组织炎症反应,患者术后出现少尿及肾功能衰竭,联系肾脏内科,给予透析治疗,一个月后肾脏功能逐渐恢复到正常。术后第二天患者出现右侧下肢剧烈疼痛,肿胀明显,请手足外科会诊,诊断为右侧下肢取栓术后骨筋膜室综合征,给予全麻下切开以负压封闭引流、VSD膜覆盖持续负压引流,一周后患者肢体肿胀消退,撤除VSD膜,肢体血供改善,切口愈合,痊愈出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