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疾病概述】
多发性大动脉炎(Takayasu’sarteritis,TA)由日本学者Takayasu于1905年首先报道并进行科学的描述。TA是指主动脉及其主要分支及肺动脉的慢性、进行性、非特异性炎症,以引起不同部位的狭窄或闭塞为主。TA在世界各地区患病率有所不同,亚洲地区比较常见,而西欧国家罕见,多见于年轻女性,男女之比为1∶3.2。TA俗称“无脉症”,该病涉及动脉广泛,如未得到合理有效的治疗往往预后较差,甚至危及生命。
【病例介绍】
病史
女性患者,40岁。入院前1年常感左下肢无力、麻木、寒凉,伴头昏、头晕。入院前1个月,症状加重,时有间歇性跛行。病程中无发热、畏寒、盗汗;患肢及指、趾无颜色变化及烧灼样疼痛,四肢无肿胀、发热。否认高血压、心脏病、糖尿病病史。
体格检查
T 37℃,P 80次/min,R 21次/min。双下肢颜色正常,双下肢可触及动脉搏动,左下肢脉搏较右下肢搏动为弱。
辅助检查
血常规、尿常规、粪便常规正常,类风湿因子(RF)阴性,胸片及心电图正常,3D-CTA提示:左侧股动脉中下段、腘动脉至胫后、腓动脉分支处血管主干及左侧足内侧动脉狭窄、伴侧支循环形成(图1,图2)

图1 D-CTA提示左侧股动脉中下段、腘动脉至胫后、腓动脉分支处血管主干及左侧足内侧动脉狭窄、伴侧支循环形成(一)

图2 D-CTA提示左侧股动脉中下段、腘动脉至胫后、腓动脉分支处血管主干及左侧足内侧动脉狭窄、伴侧支循环形成(二)
入院诊断
左下肢多发大动脉炎
1.入院后完善检查,对症治疗,应用泼尼松1mg/(kg·d),当病情控制后逐渐减量,在30mg/d以上者可每周减5mg。减量期间密切观察病情变化,包括全身症状,检测血沉和C反应蛋白。
2.环磷酰胺100mg/d,治疗期间密切血常规、肝、肾功等变化。
3.一周后患者症状缓解,出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