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疾病概述】
医源性胆管损伤(iatrogenicbileductinjury,IBDI)是由于手术直接或间接损伤胆管,致胆管的完整性或连续性遭到破坏,引起胆漏、胆汁性腹膜炎、梗阻性黄疸、胆管狭窄,是肝胆外科面临的一个严重并发症,发病率为0.1%~1.0%。随着腹腔镜胆道手术的开展,发病率有上升趋势,而对其不当处理往往造成灾难性的后果,是肝胆外科尤应重视的问题。现将1例IBDI复杂病例报告如下,就诊治体会进行探讨。
【病例介绍】
病史
女性患者,50岁。2010年×月×日,因“胆囊结石”于××医院行开腹胆囊切除术,术后腹腔引流管引出血性液体,200~500ml/24h,术后3天皮肤、巩膜黄染。术后3天再次手术,术中未发现胆道损伤部位,行缝合止血。术后腹腔引流管持续引出胆汁样液体,约420~770ml/24h,同时黄疸逐渐加重伴发热。排气、排便存在,大便黄色,尿深黄色。二次手术后8天急诊转入我院治疗。既往史:宫外孕术后20余年。否认肝炎、结核病史,否认消化道溃疡病史,否认糖尿病、高血压及冠心病史。
第一次手术后11日,第二次手术后8日
体格检查
T 38.5℃,P 78次/min,BP 111/63mmHg,R 18次/min。神志清楚,慢性病容,皮肤、巩膜黄染,结膜无苍白。腹软,右上腹略压痛,反跳痛(-),肌紧张(-)。肝、脾肋下未触及,Murphy征(-),肝区叩击痛(-),移动性浊音(-)。肠鸣音正常,4次/min。
辅助检查
血常规:白细胞(WBC)13.5×109/L,中性粒细胞百分比(NE%)48%,血红蛋白(Hb)105g/L,血小板(PLT)464×109/L。肝功能:白蛋白(ALB)31.7g/L,谷丙转氨酶(GPT)120U/L,谷草转氨酶(GOT)58U/L,碱性磷酸酶(ALP)385U/L,γ-谷氨酰转肽酶(γ-GT)498U/L,总胆红素(TBil)165.0μmol/L,直接胆红素(D-Bil)132.6μmo/L,K+ 2.77mmol/L。其他血清学检查无异常。
第一次手术后10日,第二次手术后7日
磁共振胆胰管成像(MRCP)(图1,图2):肝门处胆管高位损伤,肝内胆管轻微扩张,左、右肝管分离,肝下可见引流管影像。腹腔内无明显积液。

图1 MRCP示肝门处胆管高位损伤,肝内胆管轻微扩张,左、右肝管分离(一)

图2 MRCP示肝门处胆管高位损伤,肝内胆管轻微扩张,左、右肝管分离(二)
目前诊断
1.胆囊结石,开腹胆囊切除术后
2.高位胆管损伤、梗阻性黄疸、胆汁瘘
3.低钾血症、低蛋白血症
【治疗措施】
予以患者抗感染、补液、保肝、纠正低蛋白血症及水电解质紊乱。考虑患者已行两次手术,术后半月,此时腹腔内感染粘连较重,再次行手术治疗难度大,成功几率小,因此拟行内镜下逆行胆胰管造影(ERCP)及经皮经肝胆道造影(PTC),进一步明确胆管损伤部位及程度,了解胆管连续性是否存在,并试图置入经内镜鼻胆管引流(ENBD)或经皮经肝胆管引流(PTCD)置入支架管通过狭窄段,但ERCP插管失败,随后引起急性胰腺炎,病情复杂化。
第一次手术后13日,第二次手术后10日
ERCP:ERCP术中情况,插管失败(图3)。

图3 ERCP插管失败
MRCP(图4,图5):肝内胆管扩张同前,无明显加重,左、右肝管分离,肝下可见引流管影像。腹腔内无明显积液。

图4 MRCP示肝内胆管扩张同前,左、右肝管分离,肝下可见引流管影像(一)

图5 MRCP示肝内胆管扩张同前,左、右肝管分离,肝下可见引流管影像(二)
第一次手术后15日,第二次手术后12日,ERCP术后2日
体格检查:
T 38.5℃,P 98次/min,BP 120/65mmHg,R 18次/min。神志清楚,慢性病容,皮肤、巩膜黄染较前加重,结膜无苍白。腹软,右上腹略压痛,胰腺行径压痛,反跳痛(-),肌紧张(-)。Murphy征(-),肝区叩击痛(-),移动性浊音(-)。肠鸣音正常,4次/min。
辅助检查:
血常规:WBC 12.6×109/L,NE% 78%,Hb 105g/L,PLT 464×109/L。
肝功能:ALB 30.6g/L,GPT 140U/L,GOT 88U/L,ALP 375U/L,γ-GT7 98U/L,T-Bil 187.0μmol/L,D-Bil 165.6μmol/L,K+ 3.39mmol/L。
血淀粉酶:597U/L,尿淀粉酶:4718U/L。
胸部及腹部CT(图6~图8):双侧肺底炎症,少量胸腔积液。胰腺肿胀,周围界限尚清,盆腔大量积液。

图6 胸部CT示双侧肺底炎症,少量胸腔积液

图7 上腹CT示胰腺肿胀,周围界限尚清

图8 下腹CT示盆腔大量积液
目前诊断:
1.胆囊结石,开腹胆囊切除术后
2.高位胆管损伤、梗阻性黄疸、胆汁瘘
3.低钾血症、低蛋白血症
4.急性胰腺炎
5.双侧肺炎、双侧胸腔积液
【治疗措施】
予以患者抗感染、补液、保肝、纠正低蛋白血症及水电解质紊乱。抑酸、抑酶治疗胰腺炎。
第一次手术后20日,第二次手术后17日,ERCP术后7日
胸部及腹部增强CT(图9~图11):肺内感染较前加重,胰腺肿胀,胰周积液,盆腔大量积液。

图9 胸部增强CT示肺内感染较前加重

图10 上腹增强CT示胰腺肿胀,胰周积液

图11 下腹增强CT示盆腔大量积液
第一次手术后35日,第二次手术后32日,ERCP术后22日
MRCP(图12,图13):肝内胆管扩张较前加重,左、右肝管分离,肝下可见引流管影像。腹腔内见明显积液。

图12 MRCP示肝内胆管扩张较前加重,左、右肝管分离,肝下可见引流管影像(一)

图13 MRCP示肝内胆管扩张较前加重,左、右肝管分离,肝下可见引流管影像(二)
第一次手术后40日,第二次手术后37日,ERCP术后27日病人经过抗感染、补液、保肝、纠正低蛋白血症及水电解质紊乱。抑酸、抑酶治疗胰腺炎。病情仍有波动,发热,体温38.9℃,患者诉腹胀,排气、排便少,呼吸困难。查体:T:38.9℃,心率150次/min,血压125/75mmHg,皮肤、巩膜黄染,呼吸急促,约25~30次/min,双肺呼吸音粗,未闻及明显干、湿啰音,腹部膨隆,全腹无明显压痛,无反跳痛及肌紧张,肠音弱,2次/min。腹腔引流管24小时引出约50ml浑浊胆汁样液体,较前明显减少,尿量为2000ml/24小时。当日化验指标:白细胞:8.0×109/L,ALT:203U/L,总胆红素:207.6μmol/L,直接胆红素:165.6μmol/L。白蛋白34.2g/L,肾功能:尿素氮:2.41mmol/L,肌酐:18μmol/L。患者腹胀不除外与胃肠功能蠕动差有关,给予洗肠2次,无明显好转。患者心率快,呼吸急促,考虑与腹腔感染有关。病人腹腔引流管引出胆汁较前逐渐减少,但梗阻性黄疸程度加重,如周身状态允许应尽快行修复手术,如状态不允许可行PTCD,待周身状态好转,行修复手术。
患者离床活动后,突发呼吸困难,发绀,血氧低,请ICU紧急会诊,气管插管,转入ICU治疗。
当时情况:神清,T:37.0℃,心率140次/min,BP 101/65mmHg,SpO2 78%,面罩吸氧中,皮肤、巩膜黄染,呼吸急促,约25~30次/min,双肺呼吸音粗,双肺底少许水泡音,腹部膨隆,全腹明显压痛、反跳痛及肌紧张(+),肠音可,约2次/min。目前病人突发出现感染性休克,泛发性腹膜炎,呼吸衰竭,考虑可能原因为:①腹腔内原感染的包裹积液突发破裂;②近1周病人出现黄疸加重,MRCP示肝内外胆管增粗加剧,胆道梗阻加重,有可能活动后造成梗阻的部位破裂引起的胆汁性腹膜炎,突发感染性休克。转入ICU后,在超声引导下,行多处腹腔穿刺引流,当日引流出感染浑浊胆汁5000ml,随后引流液500~1500ml/24h,为金黄色胆汁,复查CT示肝内胆管扩张减轻,血清胆红素下降,梗阻性黄疸得以缓解,因此推测病情突发加重、胆汁性腹膜炎,是由于胆道损伤部位突发破裂引起。
突发泛发性腹膜炎时行腹部CT扫描:肺内感染较前稍有加重(图14);腹腔出现大量积液,胰腺周围界限清晰(图15,图16)。

图14 胸部CT示肺内感染较前稍有加重

图15 上腹CT示胰腺周围界限清晰

图16 下腹CT示腹腔出现大量积液
目前诊断:
1.胆囊结石,开腹胆囊切除术后
2.高位胆管损伤、梗阻性黄疸、胆汁瘘
3.低钾血症、低蛋白血症
4.急性胰腺炎
5.双侧肺炎、双侧胸腔积液、呼吸功能衰竭
6.胆汁瘘、泛发性腹膜炎、感染性休克
【治疗措施】
1.予以气管插管,呼吸机辅助通气。
2.监测生命指标,继续予以血管活性药维持血压,予以中心静脉穿刺,监测中心静脉压力。
3.行腹腔穿刺置管术,充分引流,完善引流液化验检查;明确腹膜炎原因,必要时行急诊手术。
4.予以抗感染、化痰、保肝、抑酸、补液等治疗。
5.密切观察病情变化。
第一次手术后49日,第二次手术后46日,ERCP术后36日
转入ICU治疗,腹腔引流术后9日
ICU治疗9日,病情稳定,脱离呼吸机支持,转入普通病房,1周后行PTCD引流治疗。
胸腹CT示:肺内感染明显好转(图17),腹腔积液减少(图18~图20)。

图17 胸部CT示肺内感染明显好转

图18 腹部CT示腹腔积液减少(一)

图19 腹部CT示腹腔积液减少(二)

图20 腹部CT示腹腔积液减少(三)
第一次手术后55日,第二次手术后52日,ERCP术后42日
转出ICU治疗6日,腹腔引流术后15日
行PTCD(图21),左、右肝管分别置入引流管,治疗23日,逐渐将腹腔各引流管拔除,仅保留PTCD引流管,患者状态稳定,出院回当地医院进一步恢复,待再次修复手术。

图21 左、右肝管分别置入引流管行PTCD引流
第一次手术后190日
患者PTCD引流中,病情平稳,返院拟行胆管修复手术。查体及血清学化验无特殊异常。
胸腹CT:肺内少量炎症,无胸腔积液(图22)。
PTCD引流管分别位于左、右肝管内,肝内胆管略有扩张(图23)。

图22 胸部CT示肺内少量炎症,无胸腔积液

图23 上腹CT示PTCD引流管分别位于左、右肝管内,肝内胆管略有扩张
肝脏周围清洁无积液,胰腺轮廓清晰(图24)。

图24 上腹CT示肝脏周围无积液,胰腺轮廓清晰
右髂窝见5.0cm×6.0cm腹腔感染未完全吸收病灶(图25)。

图25 下腹CT示右髂窝感染灶未完全吸收
盆腔未见积液(图26)。

图26 下腹CT示盆腔未见积液
复查MRCP:肝内胆管扩张直径1.0~1.5cm,损伤部位为肝内胆管,胆道失去连续性(图27)。

图27 复查MRCP示肝内胆管扩张,损伤部位为肝内胆管,胆道失去连续性
第一次手术后204日,胆管损伤修复手术(肝管融合,肝肠Roux-en-Y吻合术,术后2周,治愈出院)后8日
腹部CT示:肝肠吻合口前后引流管位置正常,肝周无积液(图28)。

图28 腹部CT示肝肠吻合口前后引流管位置正常,肝周无积液
右髂窝腹腔感染灶被清除,其内见引流管影像(图29)。

图29 下腹CT示右髂窝腹腔感染灶被清除,其内见引流管影像
盆腔未见积液,同术前(图30)。

图30 下腹CT示盆腔未见积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