病例详情-病例-人卫临床助手-人民卫生出版社 Insert title here Insert title here
Insert title here
首页 >  病例 >  病例 急性梗阻化脓性胆管炎的诊治
病例 急性梗阻化脓性胆管炎的诊治
作者
刘金钢
案例诊断
急性梗阻化脓性胆管炎;急性胆囊炎;胆总管结石
病历摘要

【疾病概述】

急性梗阻性化脓性胆管炎(acuteobstructivesuppurativecholangitis,AOSC)是急性胆管完全梗阻和化脓性感染所致,它是胆道感染疾病中的严重类型,亦称急性重症型胆管炎(acutecholangitisofseveretype,ACST),此病在我国较多见。胆管结石是最常见的梗阻因素,其他还有肿瘤、炎性狭窄和蛔虫等。造成化脓性感染的致病细菌有大肠杆菌、变形杆菌、产气杆菌、绿脓杆菌等革兰阴性杆菌,厌氧菌亦多见;如混合感染时,病情更加严重。

大多数病人有胆道疾病史。一般起病急骤,突发剑突下或右上腹部胀痛或绞痛,继而寒战、高热、恶心、呕吐。病情常发展迅猛,有时在尚未出现黄疸前已发生神志淡漠、嗜睡、昏迷等症状。如未予有效治疗,继续发展,出现全身发绀、低血压休克,并发急性呼吸衰竭和急性肾功能衰竭,严重者可在短期内死亡。病人体温常高达40℃以上,脉率达120~140次/min,血压降低,呼吸浅快。剑突下有压痛和肌紧张,肝大,肝区有叩击痛,有时可触及肿大的胆囊。实验室检查白细胞计数及中性粒细胞均明显升高,许多病人出现代谢性酸中毒,血氧分压明显下降。

对本病的诊断,主要是在Charcot三联症(腹痛、寒战高热、黄疸)的基础上,又出现休克和神经精神症状,具备这五联症即可诊断。但应注意到,即使不完全具备五联症,临床上也不能除外本病的可能,需严密动态观察,综合分析,及时作出判断。此外亦应注意到肝内型胆管炎的诊断,因其症状常不典型;梗阻部位较高,腹痛可能较轻,黄疸亦不重,无腹膜刺激征象,但全身感染症状较明显,这些都应加以注意。

治疗原则是紧急手术解除胆道梗阻并减压引流。手术前短期积极准备,包括纠正水、电解质和酸碱平衡紊乱,给予有效足量的抗生素、肾上腺皮质激素、维生素,及时使用多巴胺等扩张血管药物,防治急性呼吸衰竭和肾功能衰竭等。手术是以切开减压并引流胆管、挽救生命为主要目的,故手术应力求简单有效,但也要尽可能地仔细探查胆管,力争解除梗阻因素。对伴有肝内胆管梗阻的病人,急症手术常不能有效地解决问题,此时可行PTCD,先引流减压胆管,使病人转危为安,再进一步详细检查,了解病情,施行择期的彻底手术。

【病例介绍】

病史

男性患者,60岁。以“右上腹闷胀不适1个月,加重伴寒战、高热2天”为主诉入院。病人1个月前无明显诱因出现右上腹胀痛,不剧烈,伴右肩及背部放散,可耐受,未予诊治。2天前患者右上腹痛加重,较为剧烈,伴寒战、高热,体温最39.6℃。同时伴有恶心,无呕吐。于当地医院抗感染、对症治疗后疼痛减轻,具体用药不详。病来患者进食少,饮食睡眠可,未排大便,尿色深黄,体重无明显减轻。既往史:糖尿病史4年,口服降糖药,血糖控制良好。否认高血压、心脏病病史,否认外伤及手术史,否认肝炎、结核等传染病史。

体格检查

T 36.5℃,P 92次/min,BP 110/52mmHg,R 18次/min,神清语明,步入病房,查体合作,一般状态好,无贫血貌,皮肤、巩膜黄染,心肺无异常,腹平坦,无胃肠型及蠕动波,无腹壁静脉曲张,腹式呼吸存在。腹软,右上腹压痛,无反跳痛及肌紧张,Murphy征阳性,肝、脾肋下未触及,全腹未触及包块,肝区叩痛阳性,移动浊音阴性,肠鸣音5次/min。四肢无水肿,活动良好,生理反射存在,病理反射未引出。

辅助检查

当地医院彩超提示急性胆囊炎、胆总管结石伴肝内外胆管扩张。

入院诊断

1.急性胆囊炎

2.胆总管结石

3.急性梗阻化脓性胆管炎

4.梗阻性黄疸

治疗措施

1.病人入院当日夜内出现右上腹绞痛,伴肩背部放散,伴寒战、高热,体温高达39.9℃,脉搏110次/min,BP 110/80mmHg。查体:右上腹明显压痛,轻度肌紧张、反跳痛,肝区叩痛阳性。急查血常规提示白细胞:18.9×109/L,中性粒细胞百分比92.8%,血红蛋白143g/L,血小板153×109/L;肝功能提示总胆红素128.3μmol/L,直接胆红素94.1μmol/L,谷丙转氨酶58U/L,谷草转氨酶69U/L,白蛋白35.1g/L。凝血酶原时间正常。急查上腹平扫CT(图1,图2)提示胆总管内见两枚高密度影,直径分别为1.3cm和1.1cm,较小者位于胆总管下段。胆囊增大,胆囊炎?考虑患者为急性梗阻化脓性胆管炎发作。立即给予抗感染、补液治疗,并抽取血细菌培养。

图1 平扫CT示胆总管结石(一)

图2 平扫CT示胆总管结石(二)

2.急诊行十二指肠镜检查,术中插管顺利。因急性胆管炎发作,未行ERCP造影,仅行ENBD引流术(图3,图4)。当即引出墨绿色胆汁。留取胆汁做细菌培养及药物敏感实验。

图3 ERCP示胆总管末端结石

图4 ENBD引流

3.ENBD术后继续抗感染治疗,24小时后复查血、尿淀粉酶正常。病人右上腹痛症状缓解,体温逐渐降至正常,ENBD每日引流量300~900ml。3天后复查肝功提示总胆红素68.2μmol/L,直接胆红素45.4μmol/L,均有明显下降。

4.ENBD后第5天,病人全麻下行腹腔镜胆囊切除、胆道探查取石术。体位采用头高、左侧体位。采用四孔法:观察孔位于脐部,剑突下、右锁中线及右腋前线肋缘下处分别作10mm、5mm、5mm切口,分别置入分离钳及胆囊抓钳。探查腹腔,右上腹粘连较重,分离粘连,显露胆囊,见胆囊约8.0cm×3.0cm大小,胆总管直径约1.5cm。以抓钳抓住胆囊颈部,向右上方牵引,解剖胆囊三角,分离出胆囊动脉,以生物夹夹闭后剪断。切开胆总管前壁1.0cm,经剑突下戳孔进入胆道镜探查胆总管,取出胆总管内结石2枚。肝内胆管未见结石,胆总管末端可通过胆道镜。以4-0可吸收线连续缝合胆总管切口。生物夹夹闭胆囊管,远端钛夹夹闭,两夹间切断。电钩沿胆囊床剥离胆囊。文氏孔处置胶管引流一枚,于右肋缘下切口引出。

5.术后继续抗感染、补液治疗。观察腹腔引流管引流量及性状,无胆汁样液体引出,术后7天复查上腹平扫CT,肝内、外胆管无扩张,肝总管内未见异常密度影,肝下无积液,拔除引流管,出院。

临床经验
此内容为收费内容
诊治评述
此内容为收费内容
上一篇:病例 急性胆囊炎合并呼吸衰竭 下一篇:病例 腹腔镜微创手术治疗先天性胆总管囊肿
评论
发表评论
典型病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