病例详情-病例-人卫临床助手-人民卫生出版社 Insert title here Insert title here
Insert title here
首页 >  病例 >  病例 巨大肝细胞腺瘤的治疗
病例 巨大肝细胞腺瘤的治疗
作者
刘金钢
案例诊断
肝脏占位病变
病历摘要

【疾病概述】

肝细胞腺瘤(hepatocellular adenoma,HCA)简称为肝腺瘤,是多发于女性的肝脏良性肿瘤。20世纪50年代以前,文献报道经病理证实的肝腺瘤只有67例。近年来,随着影像学技术的提高,有关HCA的报道逐渐增多。本病有恶变的倾向,术前诊断困难,不容忽视。

【病例介绍】

病史

女性患者,25岁。因“体检发现肝右叶肿物2周”于2010年12月4日入院。病人无腹痛、腹胀,无乏力。病来患者无发热,饮食正常,二便无异常,睡眠较好,体重无减轻。

体格检查

T 36.5℃,P 80次/min,BP 110/70mmHg,R 18次/min。神志清楚,发育正常,营养中等;皮肤、巩膜无黄染;心、肺听诊未闻及异常;腹平坦,未见胃肠型及蠕动波,全腹软,无压痛,右侧肋弓下可触及一巨大肿物,下缘达脐下3cm。移动性浊音阴性,听诊肠鸣音3~5次/min;四肢无水肿。

辅助检查

术前血常规、肝功能、肝炎病毒、甲胎蛋白(AFP)、CA19-9等化验结果均正常。超声检查:肝实质回声均匀,肝右叶下缘见17.3cm×10.0cm肿物,边界清晰,有包膜,内部回声欠均匀,可见血流信号。CT扫描(图1,图2)见肝实质巨大软组织密度肿块,体积约17.2cm×13.4cm×10.8cm,向肝下间隙生长,占据右侧腹腔中部,胆囊、十二指肠、胰腺、门静脉主干、下腔静脉、右肾受压移位;增强扫描动脉期肿瘤明显强化,其内可见未强化坏死灶,静脉期及延迟期强化程度低于肝实质。CT提示肝脏巨大占位性病变,恶性可能性大。MRI检查(图3)见肝右叶后下缘一巨大肿块,其内密度不均,增强后不均匀强化,边界清楚,外生性生长,余肝内未见异常。MRI提示肝右叶下缘恶性肿瘤,肉瘤或肝癌可能性大。

图1 CT扫描示肝肿物向肝下间隙生长,占据右侧腹腔中部

图2 CT扫描示肝实质巨大软组织密度肿块

图3 MRI示肝巨大肿块,其内密度不均,增强后不均匀强化,边界清楚,外生性生长

入院诊断

肝脏占位病变

治疗措施

1.完善血常规、肝、肾功能、凝血五项、肝炎病毒、AFP、CA19-9等化验。并行肝脏增强CT及MRI检查。

2.术前准备备血,术晨禁食、水,术前留置胃肠减压管及尿管,预防性应用抗生素。

3.全麻下剖腹探查,术中见肿瘤位于肝右叶第Ⅴ、Ⅵ段下缘外生性生长,瘤体血管丰富,包膜完整,质地软,与胆囊关系密切(图4)。距肿瘤2cm一并切除肿瘤及其累及肝脏组织及胆囊。

图4 术中见肝左叶巨大肿瘤

4.术后给予抗炎、营养支持治疗,适当应用止血药物。并注意观察有无术后腹腔内出血,有无胆汁漏。

5.术后第3天排气后拔除胃管,进半流食。术后第7天拔除腹腔引流管。

6.术后病理检查:①大体所见:肝肿物17.0cm×10.5cm,包膜完整,质地中等,切面色灰红,周边残留少许肝组织及胆囊。②镜下所见:瘤组织内无正常肝小叶结构,瘤细胞与正常肝细胞相似,细胞呈多角形,排列成片状或梁索状,部分细胞核略大、深染,未见明显核分裂象,肝窦由1~2层肝细胞构成,见灶状出血。③免疫组化检查:AFP(局灶+),CD34(局灶血管密集),Ki67(<1%+)。④病理诊断:肝细胞腺瘤,伴局灶重度非典型增生。

临床经验
此内容为收费内容
诊治评述
此内容为收费内容
上一篇:病例 肝内胆管囊腺瘤的诊治 下一篇:病例 肝脓肿破裂致气腹
评论
发表评论
典型病例